周五盘后出来了很多声讨量化的声音,最近一段时间量化主导了短线生态并且收割了市场的流动性,市场一片哀嚎,大家都在抱怨这个市场没法再玩。我能感受到市场的无力,也能感受到参与者的无奈,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也看的很清楚,尤其是在游资逐步退出之后,量化爬虫式的拉升显得格外扎眼。
那大家为何对量化如此嗤之以鼻呢,因为绝大部分的量化做的都是持仓的做差价,根本不关心逻辑价值,比短线客还短线客,日内就把利润赚了,然后不断做低持仓成本,对于我们来说,日内强势拉升,日内富贵没有用,转天就打回原形。这就是为何我说最近强势股转天的走势是十分夸张的,上一次走出这种走势是去年的11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维持了2个月。。

那这种风格会一直延续吗?量化难道就横行霸道了?
正所谓:弱者永远都是找借口,强者一定是在艰难中寻找出路。首先明确表达我的观点:这种风格不会持续。
量化我觉得会持续存在下去,不要妄想消灭,这是历史发展的长河,两种方式,要么加入,要么找到应对的方式!
加入量化看各自能力,看谁能开发出适合市场的策略。
应对方式的话,提供几个思路,主要是针对量化的缺陷:
量化交易的优势在效率和数据挖掘方面,对于消息的反应能力,人肯定是没法比的,但缺陷同样明显,尤其在市场环境突变,操作风格突破、策略同质化和模型局限性等场景下容易暴露风险。例如:
量化对历史数据依赖,无法应对“从未发生过”的风险。
策略同质化:加剧市场踩踏效应,当大量机构采用相似策略时,反向操作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利用量化缺陷获利?我说两个思考抛砖引玉:
1.布局“模型盲区”资产
关注政策主导型行业(如国产替代、专精特新),这类标的难以被传统因子有效捕捉。价值投机的机会注重的方向就明确了。
捕捉同质化策略崩溃机会当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反向买入被量化程序集中抛售的错杀优质股。每次小盘股的崩溃都带来这种机会
-----量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应对的能力,面对困难,如何应对是A股市场永恒的主题,给大家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