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教授:从指南更新、行业发展到青年医师培养的胃肠道肿瘤诊疗多维布局

桐乐说健康 2025-04-23 20:32:50

2025年4月18-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泉城济南正式召开。又是一年春好处,全国肿瘤学界的专家们再次会聚一堂,共同关注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并一同见证多项CSCO肿瘤诊疗指南的更新版发布及全新指南的面世。

会议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有幸采访了CSCO胃癌、肠癌诊疗指南编写组组长之一,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现将采访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专家访谈

01

首先,能否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本次胃癌和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中的变化?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感谢媒体朋友对CSCO胃肠道肿瘤诊疗指南进展的关注。2025CSCO指南大会中,CSCO各专家委员会系统性地更新了包括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肝胆系统肿瘤在内的多领域诊疗规范。此次胃肠道肿瘤领域的主要更新简要介绍如下。

在胃癌治疗方面,首要更新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XELOX(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方案,该方案凭借1A类证据获得一线治疗方案Ⅰ级推荐,且适用范围不受PD-L1表达状态限制。既往国际上在胃癌一线免疫精准治疗中,尚未依据PD-L1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筛选。然而,COMPASSION-15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患者PD-L1表达呈现高表达、低表达或阴性状态,采用此联合治疗方案均能获得生存获益。具体而言,对于PD-L1 CPS≥5的患者,既可选择PD-1和PD-L1抑制剂,也可选用卡度尼利单抗;而对于PD-L1 CPS<5的患者,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则成为一线治疗的唯一选择。填补了临床上对于PD-L1不表达或者低表达胃癌人群一线免疫治疗的空白。

其次,新增Claudin18.2表达(IHC:2-3+,≥75%)的胃癌患者,FOLFOX/XELOX联合佐妥昔单抗治疗方案,以1A类证据被列为Ⅰ级推荐。全球Ⅲ期临床研究GLOW与SPOTLIGHT的结果均证实,在一线化疗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佐妥昔单抗,可显著降低Claudin18.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且该方案展现出良好的患者耐受性。

在二线治疗方面,针对HER2中/低/不表达的患者,新增紫杉醇+呋喹替尼联合方案作为Ⅲ级推荐(1B类证据)。FRUTIGA研究对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方案与单药紫杉醇用于胃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探索。研究数据显示,呋喹替尼联合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较单药组显著延长;总生存(OS)期虽有所延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目前,该联合方案尚未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推荐。考虑到我国患者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相较于雷莫西尤单抗,呋喹替尼具备显著的价格优势,因此专家组仍将其纳入三级推荐范畴。

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亦迎来重大变革。对于MSI-H/dMMR患者,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治疗组中,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治疗方案凭借1A类证据被新增为一线治疗方案的Ⅰ级推荐。CheckMate8HW Ⅲ期研究数据显示,该联合治疗组可显著延长MSI-H/dMMR型mCRC患者的PFS期,联合治疗组PFS期突破40个月。基于此研究成果,肠癌指南制定专家组一致决定将该联合免疫治疗方案纳入推荐,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治疗选择。

指南注释部分也进行了相应更新,以KRAS G12C突变型晚期肠癌为例,新增了国产KRAS G12C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进展。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 G12C突变的发生率约为4%,且该突变在三线治疗中的效果欠佳。国内开展的Ⅰ/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国产KRAS G12C抑制剂单药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方案,在标准治疗失败的KRAS G12C突变型mCRC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基于药物可及性因素考量,指南鼓励KRAS G12C突变型mCRC患者积极参与KRAS G12C抑制剂±抗EGFR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

此外,对于BRAF V600E突变患者,指南推荐BRAF抑制剂+西妥昔单抗±MEK抑制剂的双靶或三靶方案。今年更新的BREAKWATER研究显示,采用恩考芬尼+西妥昔单抗+改良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BRAF V600E突变晚期一线患者的PFS期和OS期,预计恩考芬尼上市后,将改变指南。

目前,胃肠道肿瘤治疗方面还存在哪些挑战和瓶颈?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当前,胃肠道肿瘤的治疗瓶颈主要和免疫治疗相关。除MSI-H/dMMR患者外,其他患者群体从免疫治疗中获得的临床获益相对有限。尽管PD-1单抗与PD-L1单抗已逐步应用于一线治疗,并展现出一定疗效,但生存获益幅度较为局限。如何进一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双特异性抗体、三特异性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治疗药物,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与更优的临床结局。

团队曾牵头开展一项Ⅰb/Ⅱ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的剂量递增与剂量扩展临床研究,系统分析了44例接受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简称“幸福组合”)治疗的mCRC患者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微卫星稳定/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SS/pMMR)型mCRC患者,“幸福组合”治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期可达6.9个月。但鉴于当前研究样本量有限,后续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03

关于上述挑战和瓶颈,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胃肠道肿瘤领域的发展?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从研发层面来看,靶点发现与靶向药物研发是需要的重要方向。如果能在基础研究中挖掘更多具有治疗潜力的肿瘤靶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更多高效的靶向药物,将为胃癌、肠癌等肿瘤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有望大幅提升其五年生存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从政策支持角度而言,政府部门在推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众多生物制药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动力不足等困境,难以为继。为打破这一局面,政府可能需要出台一些针对性举措,助力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医疗保障部门可以积极探索创新支持政策,优化新药审批流程,完善医保准入机制,为生物制药企业营造更加有利的创新环境。

在当前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与产业打压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生物制药产业必须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民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繁荣的根本保障。失去健康,一切经济发展成果与生活品质提升都将失去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极具前瞻性与战略性的英明决策。各相关部委可以以此为指引,围绕这一国家战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重点支持民族制药企业发展,助力其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我国科研工作者与临床研究人员具备卓越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其科研水平与欧美同行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04

一直以来,您都非常关注对于青年医师的培养,后续CSCO和希思科基金会在进一步推动青年医师成长方面有哪些计划?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在青年医师培养与发展工作中,CSCO及希思科基金会始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为青年医师搭建学术成长平台。自秦叔逵教授、马军教授等担任希思科基金会领导职务以来,便系统性地开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多年来,基金会持续资助青年医师参与CSCO年会,每年为200~300名青年医师提供全额支持,涵盖交通、住宿、会议注册等全部费用。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选派青年医师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助力其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随着老一辈肿瘤领域专家逐步步入职业生涯后期,如何在临床工作一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医师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此,CSCO始终坚持人才梯队建设的年轻化战略,例如在二级学会换届选举中,明确规定45岁以下青年专家在专委会成员中的占比需达到20%,旨在为青年医师创造更多参与行业决策、学术交流的机会,加速其融入肿瘤学科发展进程。

2025年10月即将在上海举办的FACO大会,也将成为青年医师展示风采的重要平台。本次大会将邀请约100位日本专家、50位韩国专家及20~30位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专家参会,中方参会专家规模达150人。学会将重点支持45岁以下青年医师参与会议,鼓励其与国际重磅专家展开学术对话,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加速专业能力提升。

在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普及方面,CSCO尤为关注边远地区及基层医疗单位的青年医师培养。通过组织规范化治疗巡讲活动,将前沿诊疗指南与标准化临床实践经验输送至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帮助当地青年医师系统掌握肿瘤规范化诊疗原则,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期望推动区域医疗均衡发展,更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使广大患者受益。

未来,CSCO与希思科基金会将持续优化青年医师培养体系,也诚挚希望媒体界同仁提供建议,共同探索更高效、多元的人才培养路径,为中国肿瘤学科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青年医师培养工作的媒体朋友致以衷心感谢。

审阅丨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李进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

专家简介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希思科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Cancer Science副主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