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随着“抗菌药物科学管理西部行”项目在四川成都正式启动,一场覆盖西部八省(市)的抗感染诊疗能力提升行动拉开帷幕。在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后简称“报社”)主办,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贵州有限公司联合公益赞助,历时八个月,跨越四川、山西、陕西、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及新疆共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学术会议与多学科协作,内容涵盖政策解读、集采管理策略、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特殊患者群体抗菌药物应用以及多元诊断手段助力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等,为西部地区感染及相关领域医学同仁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助力破解感染诊疗难题,筑牢西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破局:从经验用药到科学管理我国西部地区长期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细菌耐药形势严峻等挑战。病原学诊断率不足、抗菌药物滥用、集采与DRG支付政策叠加压力等问题,成为制约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的关键瓶颈。
在此背景下,“抗菌药物科学管理西部行”项目应运而生。项目以“科学管理”为核心框架,依托报社的专业媒体力量,搭建东西部协作平台,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从“粗放式”行政管控向“精细化”科学决策转型。从山西太原的集采政策落地经验分享,到广西南宁的信息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再到云贵高原的耐药监测数据深度解析,和陕西汉中的抗菌药物使用临床实践案例解读,会议凝聚千余名医护智慧,为西部抗感染诊疗绘制科学路径。
实践:多维赋能破解管理难题




四川站会议聚焦在行政指导下构建抗菌药物长效管理策略,通过整合跨学科资源,实现抗菌药物诊疗质量保障。云贵地区会议则聚焦耐药防控与精准诊断,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快速检测技术应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步改变“广覆盖”经验用药的传统模式,为精准治疗打开突破口。
陕西站会议中重点关注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危机,从医保监管视角剖析抗菌药物管理现状,并对抗菌药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甘肃站会议中,通过建立跨学科诊疗、药师管理和处方点评等专项小组,形成“一科一策”的主要手术预防用药路径。重庆站会议总结在DRG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嵌入智能审方系统,针对高抗菌药物使用病种,建立有效评价模型。
广西站会议中重点强调了建立全流程信息化平台是科学管理的关键,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国家要求的合理范围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山西站会议中,专家们结合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实践经验,动态调整用药目录、强化临床药师干预,为集采背景下的用药平衡提供了范本。新疆站会议以遏制微生物耐药为目标,通过提高药品安全管理意识、加大处方点评力度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链条管理等路径带动全省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引领:专业力量筑牢学科根基王明贵教授
作为项目的核心指导专家,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主任委员王明贵教授全程引领学科建设方向,学会牵头制定了涵盖了细菌真菌感染诊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微生物检测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权威共识,为科学用药提供循证依据;致力于培训感染领域专业人才,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问题。
截至2025年初,项目覆盖了300余家西部医院,成果显著:不仅凝聚了“管理同质化”共识、强化了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加速了技术落地、培养了专业人才队伍,同时也直面医保支付改革带来的挑战,为西部医院适应政策变革提供了可行路径。本项目的意义在于,不仅为西部医疗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政策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抗菌药物管理从“指标管控”向“能力建设”转型,为应对细菌耐药这一挑战贡献可复制经验。
从黄土高原到云贵山川,从集采政策落地到耐药数据联网,这场横跨西部的科学管理行动,不仅是一场学术的奔赴,更是一次医疗同质化的实践。随着更多力量加入,中国抗感染诊疗的防线必将愈发坚实,为“健康中国”写下生动注脚。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 魏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