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灯光骤然亮起,78岁的汪明荃身披苏绣旗袍,以一句糯甜的“阿拉上海宁回来哉”点燃全场。2025年3月16日,这位纵横娱乐圈半世纪的“阿姐”官宣将在故乡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短视频里她手持老式麦克风,用地道崇明岛方言吟唱《万水千山总是情》片段,48小时内播放量冲破5亿。评论区里,上海阿姨爷叔疯狂敲字:“乡音听得眼泪水嗒嗒滴”,广东剧迷则急出粤语:“阿姐几时返红馆?”
1947年生于崇明岛的汪明荃,9岁前在芦苇荡边的祖宅度过孤独童年。被父母接到香港那天,她攥着外婆塞的麦芽糖,在渡轮上望着逐渐模糊的吴淞口灯塔,却不知这段离散经历将成其艺术底色。从TVB训练班熬夜背台词的“阿姐”,到开创粤剧新编的革新者,她总笑称自己的生命力是“黄浦江水和香江水共同滋养的”。
此次演唱会最大悬念,莫过于她是否会以沪语演绎粤剧经典《帝女花》。早在1988年,她便大胆将黄梅调融入《穆桂英》,被港媒痛批“糟蹋传统”却坚持连演30场。如今票务平台显示,价值2880元的前排票开售3秒告罄,黄牛市场已炒至2.8万元一张。面对外界对其体能的担忧,工作人员透露:78岁的她每日进行声乐特训,甚至请来奥运康复师定制护嗓方案。
舞台下的汪明荃,人生比任何TVB剧更跌宕。2002年排演粤剧时突发声带出血,医生断言“再唱就失声”,她却在术后第90天登台完成高难度咏叹调;2009年与丈夫罗家英双双确诊癌症,化疗期间坚持录制《名曲满天星》,被港人称为“钢铁玉女”。
更鲜为人知的是,她曾为挽救濒危的粤剧非遗,抵押房产维持剧团运营,最艰难时台下观众仅7人。这些经历铸就了她“冻龄声带”的神话。
去年红馆演唱会,她脚踩12厘米细高跟连跳《热咖啡》不喘气,live实力碾压假唱小生。此次歌单曝光的《爱你一万年》全新编曲版本,正是她与AI技术团队打磨半年的成果,传统粤剧腔调混搭电子乐,被乐评人预言“将掀起华语乐坛新革命”。
当内娱顶流忙着直播带货时,汪明荃的选择显得格格不入。她自费千万修复上海老戏台,在崇明岛开设少儿沪剧班,抖音账号却只有67万粉丝。有网友质疑:“78岁还折腾演唱会是不是缺钱?”她直接在采访中亮出慈善账单:近十年为戏曲教育捐款超8000万港币。这位手握金针奖、世界杰出华人奖的传奇,至今保持着TVB最高收视纪录——《家变》中她饰演的洛琳,曾让香港街头万人空巷。
如今站在故乡舞台的她,或许正如歌词所唱“聚散也有天注定”,但属于汪明荃的时代,从未落幕。散场时分,全场观众用沪粤双语高呼“安可”,大屏闪过她1978年首张黑胶唱片封面——46年光阴流转,那个眼含星光的少女,依旧在掌声中鲜活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