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河南和河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的南面和北面。
但是,我们只能说两省的地理位置大致如此,河北确实在黄河的北面,河南却不完全是在黄河的南面,黄河并不是两省的省界。河南省的安阳、鹤壁、济源、焦作、新乡、濮阳等六个地级市就位于黄河以北。
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种行政区划?我之前就写过一篇《中国的省界为什么这样弯弯曲曲?封建王朝划界的智慧》,历代封建王朝在划界的时候,都先想到了两点:首先是便于管理,其次是防止割据。
按理说,河南和河北都属于华北平原,很难出现凭险割据的地方势力,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把全国划为十个道,河南道和河北道就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结果,在天宝年间,安禄山的河北三镇就起兵造反。
(元朝的行政区划)
元朝的统治方式比较粗放,简单粗暴地将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再加上山东、山西和内蒙的一部分,直接划做中书省直辖地区,称作“腹里”。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则一股脑全划为河南江北行省。这个行省管辖的具体有河南的黄河以南地区,湖北、安徽和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
中书省直辖区和河南江北行省,是直接以黄河为界。所以,元朝划分行省的主要想法就是便于管理,用大江大河作为天然的省界线。
到了明朝,朱元璋打破了以大江大河直接划界的习惯,开始了犬牙交错的划界方法。
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南方之后,开始北伐蒙元。他派徐达先沿着大运河攻取山东,然后折向西南攻取黄河以南的归德(今商丘),汴梁(今开封),洛阳等地,并西进占领潼关。
在稳定住黄河以南的占领区以后,朱元璋随即派徐达北渡黄河,攻下了怀庆(府治为今河南沁阳)、卫辉、彰德(今河南安阳)三府。攻下了黄河北岸的这三府以后,朱元璋直接把它们划给了黄河南岸的汴梁(开封)管辖,准备以此为北上的基地。
在明朝立国以后,朱元璋把怀庆、卫辉、彰德三府继续划归了河南布政使司,这河南正式在黄河北岸正式拥有了一块地盘。
到了清朝,河北(当时叫直隶)又有3个县被划入了河南,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河南省北部的卫辉府、彰德府,与直隶的大名府、广平府相邻,这几个地方都是依靠卫河进行航运和灌溉。因为分属于不同的省,地方官员协调起来很困难,经常发生纠纷。
雍正年间,皇帝的铁杆心腹田文镜当河南巡抚。他利用跟皇帝关系好的优势,要求直接把直隶的几个县划到河南,以解决有关卫河的纷争。雍正帝同意了,于是,直隶省大名府的内黄县,被划入了河南省彰德府;滑县和浚县,则被划入了河南省卫辉府。
此举激起了河北官员的强烈不满,他们找到了跟雍正关系更好的‘常务副皇帝”,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让他帮忙找回场子。在胤祥的主持下,河南彰德府下辖的磁州(今磁县)被划入了直隶的广平府,直隶人挽回了一点面子。以三换一,河北少了2个县。
1949年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经济建设开始转为重点工作,大力治理黄河摆上了议程。为了根治黄河水患,中央决定组建平原省。平原省的辖区为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山东省的聊城、湖西、菏泽,以及河北省最南部的长垣县、东明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等地,省会设立在新乡市,总计划分为6个专区。分别是:安阳专区、濮阳专区、菏泽专区、聊城专区、新乡专区、湖西专区。
1952年,黄河水患被根治,平原省撤销。河北省原本划入平原省的长垣县、东明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等5个县,随着濮阳专区划入了河南省管理,而没有划回河北省。为了弥补河北省的土地损失,河南北部安阳专区的涉县、武安县、临漳县等3个县,则划入了河北省邯郸专区管理。这次是以5个县换3个县,河北又亏了两县。
这两轮“土地置换”过后,河北和河南的省界线就这样确定下来了,直到今天。
今天的河南和河北,要说以河分界的话,以漳河为界也说的过去。不过,比起黄河来,漳河确实小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