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运河的裁弯取直,和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1-15 09:31:35

在前一篇《改变历史的古代大工程,隋朝开通大运河始末》中,我简单介绍了一下隋朝运河的修建过程。今天,我们来聊聊元代的运河。

简单的说,元代运河就是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进行裁弯取直,缩短航程。就工程量而言,它远没有隋运河那样的巨大。

我们先来看看隋运河。

 (隋运河)

隋朝的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因为这是隋朝的东都。到了元朝,都城为大都,今天的北京。那么,从江南到到北京,还有必要再在洛阳绕一个大湾吗?肯定不需要了。

隋朝的运河因为黄河的多次改道,河南的一段已经毁坏了很多,甚至需要走一段陆路。因此,对原来运河进行裁弯取直,不仅可以缩短航程,还可以快速通过不通畅地段,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元朝就对大运河进行了裁弯取直工程。

这一工程分两期实施,南边的一段叫济州河,北边的一段叫会通河,两条河先后实施,在东平的安山相接。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指导下,元朝的兵部尚书奥鲁赤组织人力开挖济州河。它南起济州鲁桥(今山东微山县北部),北到须城(治所在今东平县)安山,长80公里左右。

济州河修成以后,船只可以沿这样的路线北上,从泗水进入微山湖、济州河、再从大清河进入渤海、驶入白河,直达通州了。不过,作为北方的河流,大清河水量经常不足,入海口潮水顶托积累泥沙,船只经常被堵塞。因此,有人提议,在济河的北边再修一条运河,让槽船无需从大清河入海,直接从内河北上。

这个工程接着上马了。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会通河开工,南起东平安山,接通济州河,往北到临清与卫河会合,再沿隋运河北上。新运河长约120公里里,最初取名安山渠,后来,忽必烈十分满意,正式赐名为“会通河”。

(元朝运河的裁弯取直工程,黑色为隋朝运河,红色为新运河)

除了在河南山东实施的裁弯取直工程以外,元朝还加修了一道运河,即从京城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条运河也是由郭守敬主持动工,从昌平引水到北京的积水潭,再开挖一条河从皇城向东南,直到通州接通白河。这条河全长82公里,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

至此,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基本定型。

大运河的开通,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进一步东移。从秦汉到元明清,历朝的都城,从西安,洛阳,移到开封,再移到北京,一步步向东迁移。而西安、洛阳、开封也渐渐沉寂。

在古代,水运的决定意义真的是太大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