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他们看似平常的一言一语都在无形之中对孩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那些好的、具有称赞性的话语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相反,那些恶意的话语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多给孩子鼓励性的语言少对孩子进行打击俗话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而父母之于孩子,就是一个造就自己的“环境”。每个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话语就像调色板里的油彩,来给这张白纸涂抹色彩。经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会逐渐迁移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在性格这张白纸上落下种种不同的风景。?恶意的话语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恶意的话语就像一根根长钉,不该“钉”在孩子的身上。长钉钉在没有情感的桌子上,也会让这个桌子从此失去美观和完整,更何况,要把这些“长钉”钉在感情世界丰富的孩子身上,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有些家长经常会指着自己的孩子说:“你这个笨蛋!你怎么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好,你的脑袋难道是榆木疙瘩吗?真不知道养你有什么用!”
当孩子听到家长的这句话时,也许有的孩子会这样想:“我才不笨呢!”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受到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家长的话是对的,从而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很没用。于是,他们就会自暴自弃,不愿意试着改变。甚至,有些孩子还会产生愤怒、憎恨的情绪。这时,孩子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态度和行为来反驳家长的话。而且更糟糕的是,有的家长在对孩子说了这样的话后,竟然没有意识到这些话带来的伤害和破坏性的后果,反而和孩子较起劲来。这样的话,亲子关系又怎么会好呢?
举个例子:珠琳今年28岁,研究生毕业,但事业一直都很坎坷,她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经常有轻生的念头,认为活着没有意思。她对自己的心理师讲诉了这样一段话:我的父母总是在人前当着我的面,说我是怎样的笨、怎样的贪玩、学习成绩又是怎样的差。有一次,我的数学没有及格。爸爸冲上来就吼:“你整天就知道玩,人还那么笨,你看看人家姜攀攀,比你还小一岁,和你同班,哪次考试不是第一名?她还经常帮妈妈洗菜、做饭,而你就知道看电视,看!看!看!有什么好看的!下次再让我发现你看电视,就打断你的腿。”由于受到老师的白眼和同学的嘲笑,我本来就已经很沮丧了,结果爸爸又这样对我。从那儿以后,我开始变得不敢与人接触了。我的日记本上,满满的都是“恨”字。那时,我经常拿着刀子一次次地模拟,却因怕疼连勇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