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故事:“称赞孩子”

碰碰小汽车 2019-03-26 19:56:55

有个女孩结了婚,却很少回娘家,连平日也很少与母亲来往。并不是她不爱母亲,而是母亲的一句话曾伤害了她。原来她结婚那天,母亲在喜宴上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对她的婆婆说:“我这个女儿在家不怎么会做家务,人又懒,几个女儿中就数她最差了,所以请亲家母多包涵。”当时她就感觉无比难塔,“说这些干什么,我有那么差吗?这样的话以后岂不成为婆家指责我的依据?”从此,她便对母亲怀恨在心。

直到母亲过世,她与其它姐妹谈论起此事时,才发现母亲对每个女儿的婆婆都这么说过。她们很纳阅,母亲一向对她们很好,可为什么偏偏要向外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呢?后来,她们的父亲说,母亲其实是为了她们好,是希望她们的婆婆能有心理准备,多担待一些。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可是为什么有很多父母总用批评、指责的话来伤害孩子?为什么不能用称赞的话来鼓励孩子?

这就要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国人讲究含蓄、内敛、谦虚,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教育观。所以,如果总是把“我家孩子这好,那好”挂在嘴边,恐怕会被人认为不知天高地厚,也怕把孩子惯坏,所以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很少夸奖,也很少能坦然接受别人的称赞,总要谦虚一番,甚至添油加醋,把不好的地方说出来,因此指责、打击便成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世世代代都不像欧美人总把诸如“Very good”挂在嘴边的原因。

其实,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称赞是人人都渴望的,更何况是孩子?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对称赞的渴求比成人更甚。这是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看法都来自于他人。因此,他们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特别是父母的评价,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因此,父母的称赞和积极的评价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孩子心理愉悦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一旦得到他人的认可,就会产生追求上进的积极心理。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使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于他人的尊重和赞许,使主体产生一种愉悦和自尊的体验。特别是当被自己所敬仰的人(如父母、老师)赞扬之后,这种正面强化的效果就会更大。因此,称赞孩子比指责和打击都要好。正如“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所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已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0 阅读:4

碰碰小汽车

简介:别对我说太真的玩笑省的我相信了你却说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