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世界工厂”梦碎?美媒坦言:制造业西迁中国内陆而非印度

道義长存 2025-02-14 11:16:11

前言

自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开始之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一直是美国所担心的地方,所以多年来,美国其实一直希望将在中国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以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这其中,位于南亚地区,并且人口和中国差不多的印度,就成为了美国人的首选,在贸易战最激烈的那几年,西方媒体更是不断赞扬印度,甚至将其称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媒体却渐渐得发现,主要的制造业并没有来到印度,而是从中国沿海转向了中国内陆……

“杀鸡取卵”的印度

就在最近,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经济压力,有消息报道称印度将进行降息来刺激经济。

这是五年来印度的第一次降息,从这里也能看出,虽然印度这几年一直在吸纳国外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人们所预计的额效果。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印度那糟糕的营商环境。

“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也别想带回家。”

这是很多人对于印度营商环境的看法,尽管印度很多年来都被各国认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但印度的营商环境,却不断令外国投资者“碰壁”。

很多外国企业在印度建厂投资没多久,就会因为被印度当局以各种理由进行处罚,这就令各国企业损失惨重。

像我国著名的某个手机品牌,就曾经被印度方面,以所谓“反洗钱调查”的名义,导致多名在印度的高管被拘留,并且还屡次被印度方面调查所谓的“避税”问题。

如此恶劣的营商环境,自然就导致很多外国企业在印度没多久,就选择离开。

再加上这几年西方国家因为各种原因而与印度的关系恶化,这就让很多好不容易搬到印度的企业,却又选择离开,从而令印度本国的制造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即使到了今天,印度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更别说所谓的“世界工厂”美梦了。

而与曾经被很多人看好的印度相比,我国的内陆地区,却逐渐成为了新的制造业基地……

强大的竞争力

在很多人眼中,制造业的转移同人力成本有着极大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在2010年后,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不断发展,让不少人有了制造业也离开的“危机感”。

但实际上,除了一般的劳动力因素外,各个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就曾经在媒体上表示,苹果之所以愿意来我国建厂,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人力成本低,而是因为我们有更加完善的技术。

在印度、越南这样的国家,外国企业的生产不仅要面临各种零部件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进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甚至还会因为偶尔的断电而停产,从而造成原本的生产计划没能按时完成这样的情况。

除此之外,由于多年义务教育的推动,我国普通老百姓不仅受教育水平大为提高,并且在总体的团队意识和态度上,也要远远强于其他国家。

在我们国家,“进厂吧”这个词通常是用来调侃某些人现在工作干得不像样,建议他去干流水线那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

然而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入流水线工作却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差事,特别是像印度、越南这样的国家,想要进厂干流水线,其实还有着一定的学历要求。

可就是这样,在这些国家也常常会出现因为员工散漫而出现导致的生产问题出现,从而给那些落户这些国家的外资企业,带来极大的生产难题。

而我国的内陆地区,一方面正如上面说的那样,拥有着十分发达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建设的不断加深,内陆地区的交通便利度也在不断增加。

以前,我国那些承接西方制造业的企业之所以会聚集在沿海地区,也是因为那里的交通通达度更好的结果。

但这几年时间,随着我国对内陆地区铁路、公路以及航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很多飞机场和高铁的建设,这极大的改变了以往内陆地区的交通劣势。

并且由于内陆地区的劳动力相对沿海地区来说也较为便宜,这就让我国内陆地区拥有比印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从而极大的吸引到了制造业的落户。

结语

想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其背后所需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外资。

参考资料

新华网:《印度五年来首次降息应对经济下滑》2025年2月8日

环球时报:《美媒:制造业西迁中国内陆而非印度》2023年10月8日

新浪财经:《中国西部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印度呢?》2025年2月3日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苏庆义 桂子豪」中国会否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的政策选择》2024年6月6日

台海网:《“印度制造”遭遇尴尬 两千多家外企为何“跑路”?》2022年8月18日

2 阅读: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