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惊世”发言不仅震撼着欧洲,也令很多国内的“吃瓜群众”感到十分惊讶,人们没有想到美国人“卖队友”会这么干脆。
所以很多人对于这件事情,都抱着一些“幸灾乐祸”的态度,毕竟随着俄乌冲突的发酵,有不少人肯定会对欧美支持的乌克兰多少好感。
但实际上,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外交关系却并没有因为俄乌冲突的爆发而中断,中乌两国依然是有着很多合作项目的国家,在历史上,两国也有着很多交流与合作。
中乌合作
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封锁,以及从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的恶化,再加上国内当时薄弱的工业基础,这就让我国当时的军事装备极为落后。
在很多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有一代甚至更多的差距,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安全,其实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我国所面临的外交压力更是接踵而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先进的军事装备就成了当时的必然选择。
可想要发展军事技术,对于当时缺乏经济实力,并且工业基础实力也十分薄弱的中国来说,却非常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还是通过从国外获取相关的技术再加以吸收,从而更好的追上西方的步伐。
而当时能够向我国提供相关武器装备的,其实也就只有前苏联的加盟国了,彼时的那些前苏联加盟国内部的经济也不怎么样,急需获得来自国外的资金支持。
于是,我国和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前苏联加盟国之间,就共同合作签署了很多武器装备的购买协议。
这其中,俄罗斯作为继承了苏联“遗产”最多的加盟国,其所继承的苏式装备自然也是最多的。
但俄罗斯本身作为一个地区强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其必然会和西方国家一样,设置很多的技术壁垒,即使能够从俄罗斯获得武器,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
而与俄罗斯不同的是,作为中等国家的乌克兰,自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甚至有些技术装备对于当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乌克兰政府而言,还是一笔不小负担。
因而相较于俄罗斯,我们从乌克兰其实能够以更加便宜的价格,来获得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的苏式武器装备。
所以中乌之间的军事合作曾经还是十分密切的,像人们熟知的“瓦良格”号航母,以及航母上配套的舰载机原型,都是在这个时间段被引入我国的。
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武器装备外,我国从乌克兰引进的那些军事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发动机上。
在空军领域,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这对我国大型运输机的发展其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我国还从乌克兰进口了AI-222-25F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被用在了我国的教10教练机上,为我国飞行员的培养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除此之外,乌克兰还向我国提供了UGT25000燃气轮机技术,这一技术的获得对于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燃气轮机对于现代军舰而言非常重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趁着中美蜜月期从美国获得了几台LM2500燃气轮机并安装在了新式战舰上。
可美国重新对我国进行军事技术上的封锁,这就导致在后续舰艇的建造上,我们面临着无发动机可用的情况。
而就在这么一个尴尬的时间点,乌克兰便向我国伸出了“援手”,他们不仅愿意向我国提供UGT25000燃气轮机,甚至还愿意出口相关技术。
这对于当时的我国造船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UGT25000到来之后,我们不仅完成了后续海军舰艇的建造,还以相关技术为基础,研发出我们自己的燃气轮机。
成功国产化之后的燃气轮机,也就为日后我国海军“下饺子”般的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中乌两国之间在历史上的合作还是很多的,即使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几年,乌克兰方面也向我国提供了伊尔78加油机,“野牛”气垫登陆艇这样的装备。
而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尽管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对中国进行抹黑,但中方对于这场冲突的态度却并没有改变……
大国态度
俄乌冲突爆发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乌克兰,都有很多人觉得中国没有选择追随他们的脚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是因为偏袒俄罗斯。
但实际上,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和中国有着十分良好的关系,即使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哪怕某些西方媒体再怎么抹黑中乌关系,中国依然是乌克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乌克兰当局其实获得了一大笔资金收入。
要知道,美欧两国给乌克兰提供的,大都是需要偿还的贷款,这需要乌克兰在未来进行偿还的。
甚至这边战争还没结束,新上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就开始向乌克兰所要数千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看他那儿架势,不把乌克兰“吃干抹净”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乌之间的平等贸易对乌克兰而言,就更显珍贵。
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参与方,也并没有在这场冲突中“站队”,而是同俄乌两国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所以,还是希望这场冲突能够兼顾俄乌两国的利益,从而尽早结束。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泽连斯基:不排除中国参与乌克兰问题和谈的可能性》2025年2月18日
华尔街见闻:《中国代表: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乌克兰和平的努力》2025年2月18日
新京报:《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瑟比加:中方始终为和平奔走、为促谈努力》2025年2月16日
观察者网:《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乌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来之不易》2025年2月16日
环球网:《中乌军事合作前景如何?俄售华技术比乌贵数十倍》2014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