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傅作义刚交出军权,就收到一封信,看后大怒:来抓我吧

文史风云 2024-09-18 22:58:36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月31日,北平故都在傅作义的配合下,实现了和平解放。

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候,人民日报却在两天后,刊登了一封毛主席以林彪、罗荣桓名义,写给傅作义的公开信。

而信中内容,竟然全是数落傅作义在过去几年中的反革命罪行。

傅作义

当傅作义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如同五雷轰顶顿时破防,气急败坏找来女儿傅冬菊说道:“来抓我吧,我愿意接受任何惩处,请即制定战犯管理所。”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人民日报居然在那个敏感的时刻,发表这样的敏感内容?难道不怕北平和平解放的事业,横生枝节吗?

傅作义的崛起

1895年,傅作义出生于山西运城,辛亥革命期间曾参加太原起义。

此后一直跟随在山西王阎锡山麾下,但由于不是五台籍贯,不受阎锡山重用。

阎锡山

但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阎锡山眼见北洋政府摇摇欲坠,果断改旗易帜参加革命。

对盘踞在华北大地上的奉系军阀张作霖部发起偷袭,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被张作霖的部队打得大败亏输。

就在晋军兵败如山倒的之际,只有傅作义守着一座涿州坚城,给晋军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张作霖为了攻克这座城池,让张学良调集七万大军使出浑身解数,甚至连毒气弹都用上了。

可城内的傅作义就是岿然不动 ,最后不得不答应傅作义的条件不杀降卒,放他们离开。

张学良

傅作义经此一战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中国军界知名将领。

但他也因此遭到了阎锡山的忌惮,再加上后来蒋介石搞离间计对他抛媚眼,阎锡山就更嫉恨他了。

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阎锡山悄悄把太原主力部队,转到晋西南一带,留傅作义一个人困守太原孤城。

傅作义明知领导这是要借刀杀人,但出于民族大义,还是坦然接下这副重担。

太原保卫战期间,傅作义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在成功护送陈长捷与卫立煌等高官突围后,傅作义怀着必死的决心,与日寇展开白刃巷战。

结果,却因为有人谣传傅作义带头逃跑,导致军心涣散功亏一篑。

傅作义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突围。

太原虽然最终沦陷,但傅作义的坚决抵抗,也给了日寇以重创,使得他们无力继续攻略晋西南,无形中救了阎锡山一命。

从太原突围后,傅作义回到了内蒙古继续抗日,并取得了五原大捷等一系列胜利。

但从此以后,他也脱离了阎锡山的队伍,成长为盘踞一方的大军阀。

其实傅作义所处的年代,军阀势力正在消亡,权力向中央集中已经是大势所趋。

他居然能在这种情况下,成长为民国最后一个军阀,属实是匪夷所思!

抗战期间,傅作义所在的绥远地区,跟贺龙的晋绥根据地和陕甘宁根据地接壤。

傅作义跟共产党互动非常频繁,曾多次跑到延安会见毛主席,学习共产党的先进经验,把绥远治理得像模像样,因此也被当时人称为七路半。

大家也知道,抗战期间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经常对陕甘宁根据地图谋不轨。

当时老蒋也有意让傅作义加入反共大家庭,跟胡宗南一起南北夹击延安。

幸亏傅作义拎得清轻重,拒绝了这个提议,否则陕北会过得异常艰难。

但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傅作义跟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原因是日本人投降后,在华北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

当时老蒋的部队远在大西南,离得最近的就是共产党跟傅作义。

可傅作义所在的地方是内蒙古草原,从草原进入中原必须经过张家口。

可这个地方被晋察冀给占了。

张家口是当时我党在关内占据的唯一一座大城市,这肯定是不能让步的。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傅作义挡在了华北大门之外,断了人家的财路。

于是,傅作义在国共之间,悍然选择了蒋介石。

抗战结束之后,晋察冀是我党最大的一块根据地,被党中央寄予了厚望。

结果,在争夺地盘时被傅作义打得连战连败,先败大同,再败张家口。

以至于深耕多年的华北,落到了傅作义手上。

晋察冀,也就是后来的华北野战军。

这个曾被中央寄予厚望的长子,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存在感相当低。

以至于被后起之秀华野、东野、西野、中野相继超越。

困守华北

直到1947年,朱老总跟刘少奇到了华北,对华北野战军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改革,这才遏制住了傅作义的攻势,将他的锁死在了华北一隅,没有使其渗透到中原。

不然粟裕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自此之后,华北战局从敌攻我守,变成了敌我相持,谁也干不掉谁。

华北的胜败,从此取决于东北和中原两个战场的胜败。

国共两党谁能在这两个战场上,取得压倒性优势,就能腾出手来解决华北问题。

这时候的傅作义就相当尴尬了,因为国共谁决出了胜负,他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我们要知道,傅作义并不是国民党,他是一个地方军阀。

当年的中原战场上,并不是两强争霸而是三足鼎立,傅作义虽然是最小的一足,但那也是足啊!

也正因为是三足鼎立,我们才有施展外交谈判和平解放北平的操作空间。

作为三足鼎立最弱小的一方,对于傅作义来说,最好的局面是国共相持不下,然后自己猥琐发育扩大地盘。

一旦国共两党在中原或东北决出胜负,他就麻烦了。

辽沈战役后,国共相持的局面被打破了,东野百万大军入关已是指日可待的事。

傅作义在慌乱之下,竟然犯了一个兵家大忌。

为了应对危局,他把华北的部队收缩起来,沿着塘沽、天津、北平、新宝安、张家口、张北等大城市,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颇得校长真传啊!

傅作义盘算过了,华北野战军只有20万人,就算加上东野林彪60万,不过八十万大军而已!

而自己手上有五十二万大军,又有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大城市依托,自己也是个善守之将。

未必不能碰碰!

除非中原战场决出胜负,粟裕也带兵北上围剿他,否则就不算山穷水尽。

粟裕

他要赌一把,中原战场,八十万对六十万,老蒋就算是头猪也不可能输吧?

退一万步说,就算老蒋败了,只要守住一字长蛇阵,那么往西他可以跑回草原,往东可以乘船南下投奔老蒋。

傅作义估计,以共产党的动员能力,刚经历辽沈战役的东野,至少要休整三到六个月才能入关。

而此时淮海战役已经开始打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坐观成败。

可傅作义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无意间却犯了一个兵家大忌。

首先,你要走,你就干脆利落地走,这时候跑路,谁也拦不住你。

其次,你要守,那就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据点,搞大纵深环形梯次防御。

一字长蛇阵这种毫无纵深的消极防御,纯粹是自杀。

什么攻其首则尾至,攻其尾则首至,攻其腰则首尾俱至,纯属是总座高见!

因为一字长蛇阵,这种理想状态想要奏效,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敌人兵力比你少,他只能选择集中兵力攻击你的一点。

可问题是,如果敌人兵力比你少,那你还守个什么劲呀?直接杀过去不香吗?

相反,如果敌人兵力比你多,他完全可以兵分多路,对你的首、尾、腰同时发动进攻,那你还怎么个首尾俱至呢?

所以,对于傅作义来说,根本就不具备“守”的可能,他只能选择跑或者降!

但傅作义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千里之外的毛主席,却一眼就看穿了这布置背后的漏洞。

傅作义要是选择守城,我们稳赢呀!

相反,如果傅作义选择逃跑,则对我们十分不利,这五十万人无论跑到哪,都是个很大的隐患!

因此,必须得让他心里的天平在逃和守之间,多往守的方向倾斜。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也是下足了功夫。

不惜让山西的徐向前,放缓对太原的进攻,给他吊着一口气,以增加傅作义对坚守大城市的信心。

甚至对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也降低了进攻力度,让傅作义对中原战局仍心存幻想。

趁傅作义犹豫不决之际,东野林彪火速入关,截断傅作义渡海南逃之路。

但中间出了岔子,东野部队本是秘密入关,但没料到前锋部队还是被国民党空军发现,引起了傅作义的警觉。

这时候傅作义如果不顾一切渡海跑路,还是有机会的。

因为东野主力未到,谁也拦不住他。

可这条路,傅作义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的。

以蒋介石对付军阀的一贯态度,他要是跑到南方,铁定成光杆司令。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的是张家口,这是退回老家的门户。

毛主席就是看准了傅作义这块痒痒肉,下令让华北野战军佯攻张家口,实际上是为了钓出傅作义的35军。

35军是傅作义的心肝宝贝,只要把他们围住,傅作义是不会跑的。

东野就可以从容入关,截断塘沽。

结果事情发展完全如毛主席所料,35军被围在了长蛇阵的腰部新宝安。

一字长蛇阵首、尾、腰同时遭到进攻,傅作义哪个都想救,结果哪个都救不了。

想跑又跑不了,只能困守孤城。

心战为上

说实话,如果傅作义困守的这座孤城不是北京城,他少说也得到功德林,去跟杜聿明、王耀武作伴。

毕竟在解放战争中,可没有哪个国军将领能像他那样,对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困扰!

1948年12月,我们成功把傅作义这只瓮中之鳖,给控制在了北平、天津两座孤城。

可以开始谈判了。

但傅作义要价很高,说是要组建华北联合政府,试图跟共产党平起平坐。

但跟傅作义打了多年交道的毛主席,对这个家伙十分了解。

他知道傅作义有两爱,一爱命,二爱名。

为此毛主席在罗列国民党战犯的时候,特地把傅作义这个急需统战的对象给加了上去。

一般人看来,此举可能会逼反傅作义,让他狗急跳墙。

其实恰恰相反,此举只会让傅作义更加顺从。

一开始傅作义的确很愤怒,以为共产党不会放过他,甚至想要到南京去跟老蒋坦白从宽了。

但他身边的共产党及时告诉他,这也是为你好,把你的罪过列出来,是为了以后无血开城能洗刷骂名,将功折罪。

傅作义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眼见没有生命危险,好不容易鼓起的那口气,一下子就泄了 。

然后很自觉地就将焦点,从如何组建联合政府,变成怎么将功折罪上面去了。

不得不说,毛主席这手无中生有真是高啊!

为了推进这个以罪促降的策略,毛主席甚至以林彪的名义,写了一封亲笔信,罗列了老傅种种罪行,让前委交给了前来谈判的邓宝珊手上。

可是由于时间差的原因,等信从西柏坡寄到天津前线时,傅作义已经决定投降。

邓宝珊不敢横生枝节,于是把信交给了傅冬菊保管,以至于傅作义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封信的存在。

1月31日,北平国军出城投降,古都和平解放。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两天后,那封信的内容居然被人民日报给爆了出来。

傅作义得知消息后彻底慌了,以为共产党这是要卸磨杀驴了。

实际上我们还是老招数,这封信就是用来敲打傅作义。

因为我军虽然进城,但城外傅作义的部队还成建制存在,城内还有各种鱼龙混杂的势力没有肃清,傅作义仍然有搞事的能力。

就连后来毛主席入京,都没敢直接进城,而是先是在城外的香山,居住了一段时间。

北平解放后,傅作义声望很高,这个人毕竟是一方枭雄畏,威不怀德,万一他在赞美声中膨胀了,指不定要横生枝节提高要价。

必要的时候,还得给他泼泼冷水 ,让他认清现实。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就找他吃了顿饭,解释清楚没有卸磨杀驴的心思。

这是对你过去做个总结,方便我们以后开展合作。

老傅啊!你的罪还没赎清呢,要好好合作,别整幺蛾子哦!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35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