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要将十万楚军弃于垓下,只携800精骑破釜沉舟?理由是现实的

章若体育 2023-04-11 13:29:01

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着名,其辉煌与功绩可谓无人能敌。他带领楚国军队在战场上向大秦军队发起猛攻,取得了数不清的成绩,被称为“霸王”。

然而到了命运转折之时,项羽却开始了一连串的失意与迷失。其军败于垓下之战,全国大乱。项羽本来信心百倍,自认为能一统天下的项羽,最后败在一个似乎并不引人注意的小混混刘邦手下。

这些都是项羽傲慢与过度自信造成的。他自以为叱咤风云、无人能敌,以为刘邦不过是个小角色、不足挂齿而已。结果,在鸿门宴中与刘邦等量齐观,错过了能取得胜利的良机。

可是当战局扭转时,项羽却开始了困惑与徘徊。他对自己的才能和信念产生了质疑。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可如今,他却开始犹豫,开始软弱。

最后,在垓下之战的最后时刻,项羽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放弃全军,只带800精兵突围。这一决策不但使其士兵感到震惊,而且使刘邦及其部队意想不到。那么,项羽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策?

项羽的刚愎自用最终埋下了祸根

项羽天性好打抱不平,自幼便有无可比拟的野心。他醉心武艺与兵法,使其声名逐渐远播。虽出生于名门望族,却更凭借自己的天赋与胆识而崭露头角,并成为项氏家族中的一个代表。从小备受宠爱的他总是习惯于一个人生活、一个人生活,仿佛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可是命运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伴随着陈胜吴广叛乱,项羽把握时机,屡建战功。他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整个天下就是自己的天下,但没有想到刘邦还有这样一个志向。刘邦实行礼贤下士,唯才是用之方针,不断地挖掘和招揽人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大权独揽、桀骜不驯的姿态,这愈发使人对其统治能力产生忧虑。

当项羽凭借灭秦之功掌握天下时,分得刘邦的好处,可这好处远不能满足刘邦的志向。他开始逐渐用分而治之来分割项羽的世界,使项羽处境日益困难。

范增作为项羽的左膀右臂,所提诸多方略颇有功力。其才能使项羽深信不疑。然而,就在刘邦动手挑唆项羽误信流言、送走范增回到家乡时,范增却走得项羽十分不放心。他渐渐觉得孤立无援了,仿佛昔日的雄心壮志已与他渐行渐远。范增因病去世使项羽在心灵深处充满懊悔与惋惜,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绝不是只靠自己有胆量、有才能。

项羽与刘邦的交锋

项羽是一位一个名噪一时的猛将,拥有百万大军,如日中天。但其策略与计谋是其失败的重要因素。

起初,项羽以其英勇善战、破釜沉舟之气,获得一系列胜利。但是在发现刘邦为“假想敌”,范增又受到刘邦离间时,项羽处于孤立无援状态。

刘邦为保职位不惜背叛部下,令项羽深感愤慨与绝望。在进攻成皋时,项羽屡次被刘邦逼入绝境,但始终是险中求胜,硬要守住阵地。

但在进攻陈留和外黄时,项羽部下遭到韩信袭击,只好分兵别类。最后,其将军曹咎出尔反尔、擅自派兵,结果全军覆没。所有这些都令项羽很是失落与无奈。

就算是最终达成和平局协议,项羽只能得半边天,刘邦才是世界霸主。项羽的命运注定是失败的。

项羽堪称历史上受人称颂的英雄人物,其战场上所展现出来的豪气与冷傲更是无人能敌。但生活并非都如约而至,最后还是败在刘邦手下。

最终决战一代枭雄谢幕

这天,项羽率将士们英勇杀敌,与敌斗智斗勇、浴血奋战了无数遍,结果都面临不可逆转的败绩。此时的他情绪如翻江倒海,心灵深处的冷傲随之破灭。他默不作声地盯着前面看,内心知道自己已失败。

正在这时,他突然放弃了十万楚军,只带了800精兵突围。他没有逃,却选择了死,他要留住最后的体面。这一决定可能是他不愿再见到将士们随葬在自己身边,也可能是他对旷日持久的征战感到厌倦,再也不愿像过去一样争夺世界。

项羽返回江东时,为保持部队正常作战,要不断分配军粮。但他对此经验不足,致使粮草不足。此时他还心高气傲,自以为打败刘邦,所以能毫不在乎地回到江东,殊不知刘邦早已经布防多种攻势等他归来。

不像项羽,刘邦麾下文武高官迭出,各司其责、精诚合作、备至刘邦号令之下、一举歼灭项羽。他们拟定了一个严密计划,以五路进攻,从东西南北和西南东南向楚地发起攻击,使项羽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刘邦本人亲自率军东进,控制了全部战局,令项羽束手无策。

项羽在这么大压力下,毅然率军退守垓下。但这并未改变战局之劣势,其部队仍被人多势众包围。经过韩信巧计,项羽渐渐败退。最后,他被迫舍弃十万楚军,只携800精骑狼狈突围。他曾有的自豪与信心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而惨败的下场注定要与之同甘共苦。

但众所周知,项羽刚愎自用,总是独断专行、不相信他人。他虽在楚国独占鳌头,却有许多将领、将士对他缺乏信任,致使其领导地位极不稳固。相比较而言,刘邦是个很会待人接物、具有温和领导风格、能吸引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服务的人物。

楚汉之战打响后,刘邦大军团结,将士忠勇,项羽大军则有军心不稳之虞。项羽疑神疑鬼的个性使他不可能相信别人,只会带上几个相信的人共同行动。但是,即便依靠少数几个相信者,项羽大军也未能获胜。东征西战中,他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主要问题就是粮草不足,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他放弃十万精兵。

项羽曾想强占敌人资源,却常常以失败告终。他只能在两难的情况下选择弃军而走,最后带领几个人逃跑了。他的败笔让人看到,领袖要想真正获得民心,就得有更大的品德与智慧。

最后,项羽在刘邦面前胜者为王,利者为寇,军心瓦解。在刘邦下令吹楚国故乡小曲后,楚军将士掩不住心中思乡之情,斗志开始急速低落。甚至连项羽出奇制胜都难改大局。

项羽决定要上演一场号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别姬的好戏,结果却是自杀身亡。他以其死亡,表达了对损失的执着与对前途的不平静,同时又是对生命的崇敬与反思。

最终他和800精骑冲向敌人,大家以为他会被消灭,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解释了何为死亦是鬼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不再是一个只会杀人的战士,而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就像李清照说的那样,生当是人杰而死也是鬼雄。

结论

必须死去项羽,下场很残忍。项羽败北于决定性之战,刘邦之胜使楚军士气大振。面对死亡威胁,项羽以凄婉的姿态在世。

他走了永别之路,但同时又令人疑惑,若是拥有更多的品德与才智,也许一切都将是不一样的归宿。对如此雄心勃勃者而言,其失败告诫人们: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靠才华与抱负,更要有品德与人格魅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