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
中东地区沦为了大国博弈的修罗场!
1991海湾战争爆发,
一场改写中东命运的钢铁风暴就此拉开序幕。
这场颠覆性战争不仅打破了传统战争打法,
更是映出了大国博弈的冷酷本质。
那么,当年美国为何要拿伊拉克“开涮”?
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战后的伊拉克又怎样了呢?
大家好,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个关注点个赞,
开启咱们今天的海湾战争之旅。
1980年,两伊战争的硝烟骤然升腾,
伊拉克与伊朗在边境线上撕咬十年,
殊不知,在两伊战争背后,
美苏两国才是这场战争的大BOSS。
当时美国以军火与美元豢养萨达姆的野心,
苏联则以“中立”之名暗渡陈仓。
近十年的战争,
早已让萨达姆治理下的伊拉克债台高筑,
欠下隔壁邻居科威特140亿美元债务。
萨达姆为了赖账,
这科威特个面积仅1.7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
地下却蕴藏着全球10%的石油,
它的弱小与富裕在萨达姆眼中如同一块“无主蛋糕”,
特别是它的1300口油井,
早已被萨达姆视为伊拉克的救命金库,
为此,萨达姆密谋了一个“吞鲸计划”。
萨达姆以“同根同种”之名,
向科威特抛出“合并”的橄榄枝,
然而,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科威特早就看清了萨达姆的野心,
又怎么可能答应?
遭到科威特断然拒绝的萨达姆,
这只“中东雄狮”终于原形毕露,
于1990年8月2日,
带领伊拉克军队悍然侵入科威特,
仅一天时间,科威特全境沦陷。
随后,萨达姆更是高调发表电视演讲,
声称“威特自古是伊拉克第19个省”,
还为自己脸上贴金宣称此举为“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大业”。
萨达姆如此霸道行径,瞬间令全球舆论哗然。
但这当中跳得最凶的自然还是美国,
因为萨达姆此举已经触碰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红线,
若任由萨达姆继续如此嚣张,
沙特必将步科威特后尘,
要知道,沙特可是拥有全球17%的石油,
如此一来,届时萨达姆将拥有全球40%的石油控制权,
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控制权与地区代理人必将失控,
美国说什么都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联合国强烈要求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失败后,
老布什政府迅速打出“组合拳”:
美国联合40个国家加入反伊联盟,
对伊拉克开启了”沙漠盾牌“军事行动,
20万美军进驻沙特,F-15战机群封锁伊拉克领空;
与此同时,美国还对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经济绞杀,
冻结伊拉克海外资产,
切断其石油出口管道,每日经济损失超3000万美元。
此时,嚣张狂妄至极的萨达姆也并没有就此坐以待毙,
他将赌注押在了苏联的庇护上,
那么,萨达姆押对宝了吗?
海湾战争爆发伊拉克的结局如何?
下面咱们接着说。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为何拿伊拉克“开涮”?
伊拉克输得有多惨?
萨达姆面对美国的制裁与多国部队威胁,
他选择了寻求苏联的庇护,
但人算不如天算,萨达姆这次却押错了宝,
因为此时期的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自身的虱子都没地方擦,
苏联国内经济正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戈尔巴乔夫自身都难保,
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管伊拉克呢?
1991年1月17日凌晨3点,
巴格达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
美军EF-111电子战机释放的电磁脉冲,
让伊拉克雷达屏幕瞬间雪花纷飞。
随后,美军派出F17战机编队和52枚海基战斧巡航导弹深入伊拉克腹地,
对伊军防空指挥中心进行了斩首式打击。
F-117夜鹰如隐形死神掠过幼发拉底河,
激光制导炸弹精准洞穿地下指挥所的水泥穹顶。
联军出动11万架次战机,投弹量超二战总和。
空袭初期,联军的出动频次高达每天2000至3000架次,
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
虽然伊拉克有所反抗,
但多国联军牢牢掌控着制空权,
伊拉克终究难以抵挡联军的凌厉攻势。
当M1A1主战坦克的履带碾过巴士拉的千年古道,
多国部队的数字化师团在卫星天眼的凝视下展开完美绞杀,
伊军士兵握着生锈的AK-47,
仰望着阿帕奇直升机旋转的死亡桨叶。
这哪里是战争,纯粹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
在M1A1坦克的贫铀穿甲弹前化为废铁。
战至2月28日,短短42天时间,
数倍于联军人数的百万伊拉克军队终未抵抗住联军进攻。
在此次战争中,美军为首的联军以总伤亡933人的代价,
歼灭伊拉克18.6万人,其中阵亡2.5万人,
受伤7.5万人,被俘8.6万,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最终也落得流亡被抓的结果。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彻底被美国控制,
美国也达到了它在中东的战略目的。
海湾战争,看似一场“正义惩戒”,
实则是霸权更迭的冰冷注脚。
也正是这场海湾战争
让我国增长了见识,
从而加快了现代战争武器的研发,
也才有咱们今天的东风31洲际导弹的试射。
今天的分享至此结束,
大家对此有何想说的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