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满地都是鲜血,想起来心里就难受。虽然时间一直在走,不断向前,但总有些东西还在那里,默默讲述着那些黑暗的日子。
汪精卫那汉奸虽已离世,但他惹下的众怒却久久难以平息。就算现在你去汪精卫故居,看到那对用石像雕刻的汪精卫夫妇跪着的雕像,也根本消不掉中国人心里对他的那股恨意。
2005年那会儿,汪精卫的儿子亲自见到了爹妈的石雕像,硬憋着泪,牙关紧咬,蹦出了简短的九个字。你猜他到底说啥了?
提及汪精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卖国贼”的标签。大家都知道他曾为日本人效力,也清楚他手下牺牲了许多中国百姓,但对他背后的真实经历却知之甚少。
汪精卫给日本人当帮凶的事儿,在国内传得沸沸扬扬,好多有激情的年轻人对此都特别生气。这时候,正在南京忙活的汪精卫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鬼门关前头。
突然之间,砰砰砰三枪,有个人就躺在了血地上,那竟是汪精卫。当时他正在南京中央党部忙活着,压根儿没想过自己会被人偷袭。
枪击事件来得太突然,大家全都被吓得一动不动,压根没法去护汪精卫周全。等大伙儿反应过来,看到汪精卫已经倒在地上,这才慌忙把他送去医院。
汪精卫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但问题是他脊椎里留着一颗子弹。那时候的医疗技术不咋地,医生们根本不敢轻易动手取出来,结果这颗子弹就成了他身体里的一个大麻烦,时刻影响着他的行动和决策。
没隔多少年,汪精卫又遭遇了第二次暗杀事件。这回,那个凶手胆子大得很,直接闯进了汪精卫的家里。黑灯瞎火的,他摸到汪精卫卧室门口,砰砰砰地开了好几枪。
这回汪精卫算是躲过一劫,有人替他当了回替罪羊。那天碰巧汪精卫的好朋友来做客,直接住进了汪精卫的卧室里。
汪精卫遭遇那两次暗杀,心里头可真是吓得不轻。到了晚年,他变得特别怕死,居然给日寇当起了走狗。但你知道吗,他年轻的时候,可是个满怀大志的小伙子。这就让人纳闷了,他怎么就走上了给日军效力的不归路呢?
汪精卫1883年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他年纪尚幼时,父母就先后离开了人世。尽管还有一些亲戚存在,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哪家又愿意多养一个孩子,多负担一份生活开销呢。
汪精卫小时候过的日子挺憋屈,这让他明白,想要改变处境,就得自己拼命往前冲。他虽然不是什么神童天才,但在普通人里也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他不光通过考试成了秀才,后来还当上了给人讲课的讲师。
不过,他志不在教书育人,而是有着更大的抱负。通过自己的勤奋拼搏,他赢得了前往日本深造的机会。在那次日本的学习之旅中,他有幸结识了孙中山。
孙中山是当时许多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心中的楷模,汪精卫自然而然地就把他当作了追随的目标,加入了同盟会,心里满怀着出类拔萃的愿望。
汪精卫以前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讲师时,总觉得自己挺能耐。但等他去了日本才发现,原来高手如云,他那点本事在小地方还算出众,到了那儿根本就不算什么。
汪精卫历来是个要强的人,他心里总琢磨着怎么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出头。为了能在那些比他厉害的人面前崭露头角,他得干点大事。于是,汪精卫拿定了主意,那就是去暗杀清朝的摄政王。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杀掉对方不说,反倒自己被关进了牢房。
监狱里头昏暗又憋闷,这让汪精卫本来就脆弱的心态变得更加扭曲。什么功成名就啊,对他来说,能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
出狱之后,汪精卫性情大变,干啥都以和为贵,绝不肯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在那个日军横行霸道的时候,他干脆就直接靠向日军那边去了。
人们通常在经历巨大的人生转折后会有所变化,汪精卫之所以变得贪生怕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一念之差。但话说回来,这些背后的原因并不能为他所犯下的罪行开脱。
有这么一种传统观念,说是人死后应该回归故里。汪精卫离世后,心里也惦记着要回到老家。他的妻子陈璧君帮他圆了这个梦,把汪精卫安葬在了梅花山上。
汪精卫去世后,日子并不好过。愤怒的百姓直接拆掉了陈璧君为汪精卫建的坚固水泥盖子,一把火把汪精卫的尸骨烧了个精光。过了好些年,人们还特地做了他们夫妻俩跪着的石像。
汪精卫的子女们也过得艰难,老百姓的怒火全都撒到了汪家人身上,他们没别的办法,只能选择溜之大吉。
到了2005年,汪精卫的小儿子汪文悌终于回到了老家,再次踏上了儿时生活过的土地。他走到父母的雕像前,看着他们跪着的模样,眼里不由得泛起了泪光。他回想起小时候父母陪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同时也感到一阵愧疚。汪文悌感慨道:“犯了错,就得承担后果。”
汪文悌心里头清楚得很,他爹犯下的错那是天大的,他也明白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有多重要。汪精卫给老百姓带来的苦头,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没法改变;给国家捅的窟窿,更是擦不掉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