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号那天,人民军队举办了首次授勋大典,徐海东大将军在那时被正式授予了大将的荣誉。
那时候,徐海东因为生病,正在大连好好休息,没有出席授勋的那个大场面。后来,他得知自己被评为了大将,心里头那叫一个忐忑,特别不踏实。
徐海东觉得自己从1940年开始就因病一直躺在床上,他觉得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长征路上给毛主席递上了5000块钱。他说自己为党做的事儿太少了,真心觉得不配得到这么高的军衔。
周总理了解到徐海东的担忧,专门跑到大连去见他,直接跟徐海东讲道:
给你这个军衔是上面一致同意的,你也别小瞧了自己,你在革命斗争里可是立下了大功。依我看,这个军衔配你再合适不过,既不过分高,也不显得低,刚刚好!
说实话,就算没有那关键的5000元帮忙,徐海东也绝对配得上大将的荣誉,因为他还有个特别的身份。那这个身份到底是啥呢?
【一、为红军雪中送炭】
1935年10月的时候,红军走了好多好多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甘宁这三个地方交界的地方。按理说,这应该是个挺让人开心的事儿,但毛主席却有点犯愁了。
现在已经是深冬时候了,可部队里头衣服不够穿,暖身的东西也少。红军战士们本来就累得不轻,再加上没啥好东西保暖,结果没多久,就有很多人病倒了。
因为中央红军面临着很棘手的情况,后勤管事的人就专门整理了下战士们的状况,写了个东西给毛主席看,还特别注明:“要解决眼下这事儿,最少也得三千大洋。”
这笔钱对中央红军而言,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连基本的口粮都难以保障,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到底要从哪里变出这几千块银元,去买那些过冬必需的物资呢。
毛主席心里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时候,他脑海里猛地浮现出红二十五军团的头儿徐海东。徐海东带着的那支红二十五军,比中央红军可是早到了一个多月呢,说不定他们手头还宽裕点,有点闲钱。
琢磨了一下,毛主席赶紧拿起笔,给徐海东写了封信,信上这么说:“海东同志,你好啊!现在天寒地冻的,红一军这边吃得穿的都不够了,中央红军这边想找你临时借个3000块钱应急。”信的末尾,签上了毛主席的大名。
徐海东拿到毛主席亲手写的信,心里头百感交集。他在鄂豫陕那块根据地上忙活了好几个月,手里还剩点儿钱。可他就是后悔,为啥没早点琢磨到这些,害得红军兄弟们挨冻了那么长时间。
徐海东立刻行动起来,喊来了后勤部长,吩咐他从红二十五军那7000块的存款中,划出5000块,转交给毛主席指挥的红一方面军使用。
后勤的头儿对这个主意不太买账,他觉得要是拿出五千块钱去,他们红二十五军就得紧巴紧巴过日子,才能熬过这个冬天。
徐海东一听这话,脸立马拉了下来,冲着后勤部长就是一通数落:“咱们手头那两千多块大洋,确实紧巴,可中央红军那边日子更不好过。咱咋能狠心不管,让他们的战士饿肚子呢?”
结果是这样的,红二十五军筹集到的五千大洋稳稳当当地递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高兴地说:“海东同志,你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简直就是及时雨,解决了我眼下的大难题!”
毛主席曾说,等将来日子好过了,他一定会把钱还给红二十五军。但徐海东却豪爽地摆摆手,说那些钱不用还了,支援中央红军是他们应该做的。这番话让毛主席心里非常感动。
多年之后,在一次干部集会上,毛主席提及往事,感慨地说:“那时候陕北真是太难了,多亏了海东同志,他给了我五千块钱,要不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挺过那段日子!”
但给红军在艰难时刻送温暖、送物资的好心人真不少,为啥偏偏徐海东能当上大将,还排在了第二位呢?这事儿得从他的另一个头衔讲起。
【二、窑工出身的大将军】
徐海东,他本来叫徐元清,1900年在湖北呱呱坠地。打小家里就没啥钱,但他从小就特别机灵,比别的孩子聪明多了。家里人看他这么有天赋,觉得他是块读书的料,就咬咬牙,把他送进了学堂。
到了学校之后,由于家里穷,徐海东既不受老师喜欢,也不受同学待见。有些人更是过分,会把他的作业撕得稀巴烂,还带着其他小孩一块儿欺负他。
徐海东忍受了四年的欺压后,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决定退学。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找了份工作,去了一家窑厂当工人,这一干就是十一年。
1925年的时候,25岁的徐海东开始了解到革命的理念,他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共产党,一头扎进了革命的行列里。
第二年,徐海东和几个同学一块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他被分配到了叶挺领导的一个团里,就这样,他成了北伐战争中有名的“叶挺独立团”的一分子。
北伐时期,徐海东勇猛无比,他指挥全排战士悄悄摸近敌人,一举夺下了十多门大炮,这事儿让他赢得了好多表扬。
北伐战事儿还没完结,蒋介石这家伙野心勃勃,搞出了“四一二”大变故,对共产党人下了狠手,大量杀害,这样一来,第一次国共联手也就散了摊子。
徐海东回到了自个儿村里头,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他张罗起邻里乡亲们,拉起了一支农民游击小队。不仅如此,他还领着这支小队,一块儿参加了“黄麻起义”。
徐海东指挥着这支小队四处进行游击战斗,让敌人吓得魂飞魄散,他们还给徐海东起了个响亮的绰号——“猛虎徐”。
1933年的时候,徐海东投靠到了陈赓的手下。陈赓对他那种遇到危险也不退缩,专门对付强敌的打法特别佩服,还夸他是名副其实的“徐老虎”。
1934年那会儿,徐海东一下子就把东北军的54师给打垮了。张学良听到这事儿后,好久没吭声,后来问手下,徐海东到底是哪个军事学校出来的,是黄埔还是保定啊?
手下人告诉张学良,徐海东读书的日子没几天,他其实是个烧窑的工人。张学良听完这话,变得更加沉默了。
之后,红二十八军跟红二十五军合并了,组成了新的队伍,还是叫红二十五军,这回徐海东当上了军长。到了那年的11月,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接到命令,踏上了长征的路。经过一年的跋涉,他们在第二年的9月,终于和刘志丹带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合了。
长征路上,红二十五军表现特别,他们是唯一一支在那时建起革命地盘的队伍。他们在鄂豫陕那块地方稳稳地呆了好几个月,不仅人数没少,反而还多了八百多人。这事儿充分说明了徐海东的带队本事真的很强。
抗日战争一打响,徐海东就成了八路军第五师第三四旅的领头人,他直接上了平型关战场,跟日本人面对面干仗。
真挺遗憾的,徐海东因为受了重伤,再加上太过劳累,在前线病倒了。毛主席特别批准他回延安养病休息,可他硬是不肯,直接跟毛主席说:
头儿,我明白你挂念我的身体,但眼下敌人还在咱们国土上呢,我哪能说撤就撤啊?
毛主席劝慰他说:“身体可是干革命的重要基础,只有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持续为革命事业出力。”
于是,徐海东带着些许无奈与不情愿,被安排到后方进行休养。
1939年那会儿,徐海东身子骨养好了,就又回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干活。他特别卖力,天天埋头苦干到很晚,总是赶紧把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话告诉给大家。
1940年的时候,徐海东因为太劳累又病倒了。大夫检查后说是老毛病又犯了,病情还更重了。当时他才40岁,却只能天天躺在床上休养,连站起来都做不到。
毛主席专门给徐海东打了个电话,跟他说得好好养病,等身体恢复再带兵打仗。但徐海东没想到的是,一直到抗战结束,他都没能重新上战场。
【三、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1950年的时候,毛主席亲自给徐海东写了封信,说:“听说你的身体好多了,我这心里真是高兴。你就好好养着,别担心其他事,咱们大家都惦记着你呢。”
1955年,国家颁发勋章时,徐海东觉得自己不够格拿大将的衔,原因是从1940年起,他就没再上过战场带兵打仗了。
他跟党中央坦白道:“我这人有好多爱好,爱喝酒,也爱打仗,就是不太爱当官。”
不过,中央领导层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他们觉得徐海东这是对自己过于低估了。
徐海东这人,在长征那会儿,真的是给中央红军送来了及时雨,帮了大忙,让大伙儿松了口气。他还把张国焘想拆散红军的小九九给打破了。说到红二十五军,那还得靠徐海东一手建立起来。论起他的功劳和资历,那绝对是杠杠的,徐海东完全有资格。
在开国大将勋章颁发之际,这不仅仅是对他们非凡成就的点赞,还是对他们人格魅力的严格把关,两者都是必要条件,少了哪个都不行。
徐海东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为人正直,不贪不占。在长征那会儿,他不小心用了村里人的一只羊,他立马就找人家道歉,还把钱赔给了人家。而且,他还严令手下的兵,不许占村里人的便宜。
即便是解放后,他去中央开会时,也习惯在喝完茶的茶杯下压一毛钱。有次他不小心把单位里的扇子带回了家,后来还专门找人把扇子给送了回去。
就连写了《红星照耀中国》的斯诺,也对徐海东赞不绝口,说他活力满满,干活特别拼。他还说徐海东是个热情过头,甚至有点孩子气的人,但特别实在,士兵们都非常喜欢他。
评判开国大将,功劳大小当然是个显眼的标准,但授勋时人品如何其实更加关键。功劳嘛,可能就是一阵子的风光,但人品却是长长久久,甚至能影响到好几代人的硬道理。
一个打仗很厉害,立下不少战功的将军,要是人品不行,比如心狠手辣、贪心不足、背叛不忠,那他得的奖章就成了国家的丢脸事儿。后人不但不会佩服他,反而会非常看不起他。
相反,那些拥有高尚品德的开国英雄,他们留下的名字和故事,往往比他们的军事功绩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了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遗产。因此,徐海东绝对配得上“开国大将”这一荣耀称号。
不难理解为何毛主席会特别指示:“徐海东不光得评上大将,还得紧跟在粟裕后面,位列第二。”
【结语】
徐海东这一辈子,为了革命可真是豁出去了,总共受了9次伤,浑身上下加起来有17个伤口,身体里面还留着8颗子弹呢。在开国大将里头,他算是受伤最惨重的一个。
他因为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好多大贡献,所以获得开国大将的军衔那是实至名归。而且,授予开国大将的荣誉,不光是看将士们的战功,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榜样。
一位品德出众的将军,他的事迹能鼓舞后人学习,汇聚成一股坚实的道德动能,这对国家与民众都大有裨益。
现在社会进步飞快,到处都讲究效率和赚钱,大家伙儿往往只顾着追名逐利,却把心里头的品德修养给忘了。
徐海东的革命气概就像一盏明灯,映出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尺。咱们得了解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得把他的精神学到心里去,给国家的发展加点正面力量,让社会更加进步、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