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粤西首例“无痕补心”手术

点点看吧 2025-03-25 02:46:54

小林出院前与医务人员合影。

  3月8日,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张智伟教授的指导下,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一区团队完成了粤西地区首例可降解房间隔(ASD)封堵器植入手术。这种封堵器可在12个月内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通过自然代谢排出体外,俗称“无痕补心”。这是该科继先后完成可降解肺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可降解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的又一次突破。

  受惠于“无痕补心”的是来自阳春市春湾镇的21岁小林。他在今年的春季征兵体检中被发现心脏存在问题,随后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心血管外科专家的详细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一区的主任胡楝介绍,房间隔缺损属于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由于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异常通路。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可能导致脑梗死,重则会引起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房间隔缺损,通常采用微创介入治疗,通过股静脉植入的金属封堵器能够有效封闭缺损部位,封堵器会永久留在体内。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科采用新型可降解封堵支架植入术,该封堵器可在12个月内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通过自然代谢排出体外,实现有介入无植入。

  但是,可降解封堵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其在X光下无法显影,传统的影像引导方式不再适用。因此,血管内超声技术成为的关键。

  面对新的可降解封堵支架和新的引导方式,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一区团队不畏困难,在做好充分准备后,邀请张智伟教授前来“助阵”,联合为小林实施可降解房间隔(ASD)封堵器植入手术。专家们通过导管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实时获取血管横截面的高清图像,精准定位房间隔缺损位置,准确引导封堵器释放。随后,超声探头确认封堵器已阻断缺损,左右心房的血流不再互通,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小林的心脏血液恢复正常循环流动,重奏健康心音,于3月10日康复出院。 □李光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