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病上身,字节跳动还能“逃逸平庸的重力”吗?
1月30日,在字节跳动新一期All Hands(员工面对面)上,CEO梁汝波公布了今年的关键词——“始终创业,逃逸平庸的重力”。他认为,字节跳动正在变得平庸,无法取得新的突破。此外,他还多次提到“危机感”,并将“加强危机感”列入年度目标。
从成立到员工超10万,字节跳动仅仅花了8年,而阿里和京东是15年,微软和苹果则用了近40年。人员扩增通常是大公司的一个标志,但组织效率和经营效率却未必呈现同样喜人的效果。相反,组织的臃肿往往是大公司敏捷性不再,并逐渐走向平庸和衰落的前兆。
显然,作为一家大公司,字节跳动也来到自己的十字路口。
面对组织效率低下、团队反应迟钝、执行标准低及机会敏感度不增反减等一系列问题,梁汝波强调,必须要打破自满,提高标准,建设精干的组织,只有这样,字节跳动才能“逃逸平庸的重力”。
在国内一骑绝尘,在全球所向披靡,强大如斯的字节跳动,能有这种清醒的反思和危机意识,不免使人肃然起敬。然而,笔者仍不免要泼一盆冷水:想法虽好,但改变起来却很难。
诚然,梁汝波所指出的问题是典型的“大公司病”,但明知有病,医治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公司不是一天建成的,组织也不是一夜长大的,而是日积月累、惯性衍化的结果,想要完全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坦白说,有大公司病的何止字节跳动,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也都或多或少有类似的问题,并且各家也都意识到了。然而意识到,且行动了,却不一定能解决掉。人有惰性,组织有惯性,惯性是对抗变革的反作用力,而舒适区是拒绝变化的强大屏障。
以前的字节跳动可谓精兵强将,依靠独创的大数据算法,将人性拿捏的死死的。并且深谙APP爆火的秘诀,造一款,火一款,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西瓜、飞书、懂车帝等,皆成为字节跳动坐稳中国互联网“一哥”之位的莫大功臣。而其OKR管理流程,也大受行业追捧,引发同行竞相取经。然而如今,字节跳动却反被OKR所累,同时在教育、医疗、游戏、VR、AI等行业的布局也暂时看不到大的突破。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大公司也不可能一直处于风口,总是第一个发现新机会,或者始终引领新的技术方向。
从宏观维度来看,创新机会是均等且分散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压倒性优势,但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微光。如果所有的机会都被大公司拿捏了,那么整个商业世界距离一潭死水也便不远了。
强如微软、谷歌、Mate等全球科技巨头,尚不能完全摆脱“大公司病”的陷阱,历史上曾多次面临弱小创业新秀的挑战,更别说其他公司了。
微软曾经独霸一方,但仍阻止不了谷歌的崛起;谷歌引领全球市场,但仍忽略了Open AI这个“房间里的大象”。谷歌曾是创新的代名词,谷歌创新实验室X更是全球创新的焦点,然而这些年却逐渐归于“平庸”。
国内方面,百度、阿里、腾讯等也没少在创新上发力,但仍阻止不了今日头条、抖音、滴滴、快手、拼多多等一众产品及新锐公司的冉冉升起。
大公司病固然需要治,但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公司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大脑会极力避免让自己陷入不舒服的状态。如果没有一场危机,花费再多的力气,恐怕也会事半功倍。
华为给外界的印象一直都挺强势,但华为能“熬过冬天”,成就今日的荣耀,不仅仅是任正非危机意识下的正确领导,更要感谢过往的数次险境,让华为几乎处于死亡的边缘。亲历危险才能奋起,否则一切不过是纸上谈兵。
躺在国内电商头部交椅上,曾经的阿里日子过得异常舒坦,大公司病也很严重。如今,面对追赶者的前赴后继,尤其是拼多多的“野蛮入侵”,市值逼近阿里,才真正有了危机意识,马云也开始罕见发声,表达对拼多多的祝贺与尊敬;而阿里内部也开启了更大的组织变革。
结语:字节跳动能不能逃离“平庸的重力”?就现阶段而言,笔者觉得很难。
不是不相信字节跳动的强大执行力,而是相信“均值回归”理论,即社会创新会向平均值移动,某一个或某几个公司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机会,并一直不被超越。同样,再优秀的公司也会变得平庸。从一个公司的生长周期看,所有今天看起来异常出色,且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公司,将来都可能触碰到天花板,此后逐渐下行,最后变为陈腐的旧公司。
当然,笔者并不说字节跳动不应该为了摆脱“平庸的重力”而努力,功课还是要做的,只是思考方式可能要变一变。聚焦主业之外,不妨多方借鉴,在组织管理和业务拓展两方面发力。
组织变革很难,但有了改变的动力,我们或可期待一个不一样的字节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