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甸战役为何让陈毅走不出来?只因损失触目惊心

汽车作业精选 2025-04-22 15:47:47

1941年1月6号那天,皖南发生了个大事件,把全国都震动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遭到国民党大军的突袭,伤亡特别惨重。这一仗打完,蒋介石又开始在国内大力反共,这是第二回了,抗日的大伙伴关系也因此差点儿就散了。

说实在的,皖南事变并非啥突发情况,蒋介石老早就在打主意,要灭掉新四军。两边在江南那块地方,一直就没少打过仗。

皖南事变还没闹起来那会儿,1940年华中那块儿地界上,有过一场曹甸战役,这场仗吧,虽说没啥大名气,可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影响可不小。

抗战一开始,新四军就在江南、江北这些地方搞起了根据地。中央看看全国的打仗形势,觉得得给江北的新四军指条路,就让他们往苏北那边发展。

1940年1月份,中央一声令下,八路军里的苏鲁豫支队和黄克诚带领的二纵就开始往南边开拔。与此同时,新四军也没闲着,他们火速组建了苏北指挥部,在陈毅他们几个的带领下,朝着北边进发,准备打仗。

没多久,这一策略就成功扭转了局势。苏鲁豫支队这些往南挺进的队伍,很快就建立了淮海区抗日根据地。同时,陈毅领导的江北新四军也迅速攻占了南通、黄桥这些地方。两个根据地互相支援,配合默契。陈毅的队伍还稳稳地控制了黄桥这些往北的通道,把它们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共产党在江苏北部等地的行动,让蒋介石很不高兴,他马上下令韩德勤等人带兵去打黄桥。新四军在黄桥那一仗,成功地把国民党军给打退了。这一仗打完,蒋介石就调整了苏北的策略,这样一来,新四军就得做个新选择了。

现在苏北地区形成了三家对峙的情况,日本人很高兴看到国共两边自己斗起来,所以他们就啥也不做,先看看形势咋发展。国民党在苏北的主力军就是韩德勤的队伍。

韩德勤在黄桥等战役吃了败仗后,就带着手下撤到了曹甸。这时候,陈毅他们已经在苏北站稳了脚跟。苏北的新四军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直接趁热打铁,去攻打曹甸,把韩德勤的部队给端了。

要是把他们给收拾了,苏北那片的国民党军队就得散架,到时候新四军就能在苏北稳稳当当地建起一个根据地,苏北的事儿也就算圆满摆平了。

另一种路子是,咱们先把现有的地盘守牢了,一点点壮大,瞅准时机再动。虽说韩德勤打了败仗,可他手上还攥着好几万人马呢,再加上蒋介石那边也会给他帮忙,所以不能急。

蒋介石连忙把霍守义和莫德宏的部队调了过来,打算给苏北的军事防线加把劲。他这一手,让新四军那边觉察到了不对劲,心里开始留意起来。

刘少奇和陈毅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最后拍板决定攻打曹甸。就算不能把韩德勤的部队全歼,也得把他的主力给打垮。只有这样,新四军才能在苏北地区站稳脚跟。

毛主席他们并不赞成那个计划,因为这样一来,蒋介石就有了反共的把柄,中央的意思是,咱得自卫,不能任由敌人打上门来。刘少奇他们仔细琢磨了当前的形势,最后拍板,先不跟韩德勤那帮人硬碰硬,但也不能闲着,得挑个地方打个小仗,主要目标还是盯着曹甸不放。

中央点头批准了这个计划,陈毅他们马不停蹄地就开始筹备了。这次战斗,陈毅他们会亲自上阵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下属的第一纵队、第二纵队,还有八路军第五纵队的一支队伍,都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军。

1940年11月29号那天,陈毅带着各路人马,对韩德勤的队伍发起了猛烈进攻。战斗刚打响就挺顺利的,韩德勤的兵因为之前被打惨了,所以这次抵挡得一点都不积极,根本挡不住咱们的猛烈炮火。

没多久,韩德勤的一个军队就吃了大败仗,没办法,他只能把兵力缩回来,守在曹甸、平桥、安丰这些地方继续跟我们对抗。我们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出兵,把平桥跟曹甸、安丰之间的联系给断了,然后把曹甸那边的敌军给团团围住。

曹甸在宝应县的东北部,它西边靠着宝应湖,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水道。

这地方工事建得特别结实,里头碉堡、暗堡到处都是,还都连着呢,进攻难防守易。韩德勤手下的保二旅一部分人马,还有八十九军的三十三师两个团,加上他们的工兵营、特务营、炮营这些直属部队,总共五千多号人,都在这儿守着。

他很明白曹甸这个地方有多关键,所以在兴化周围的军队,随时都能赶去帮忙。对陈毅他们来说,只要攻下了曹甸,后面的事情就顺畅多了。反过来讲,要是曹甸拿不下来,那想消灭韩德勤可就难了。

到了1940年12月4号那天,陈毅让各个打仗的部队都集合到了曹甸。等所有东西都安排妥当后,第二天晚上,八路军五纵队的一支队伍,带着两个团,首先向曹甸冲了过去。我们打算趁着夜里打,好占点便宜,打开战斗的局面。

不过,守军那边真的挺能扛,咱们派去进攻的两个团,磨蹭了好久都没啥大动静。两边就这么干了一宿,愣是没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个口子。

陈毅了解状况后,他立马带着队伍冲到前线去探查。他琢磨着,得先把敌人外面的那些火力给端掉,接着用猛攻的方式把敌人的防线给撕开。

这时候,黄克诚给出了个新想法,虽然他的法子挺好,但陈毅和中央那边就是没采纳。说到底,打曹甸这事儿拖不得,中央盼着快点解决,还规定10天内得搞定。

所以,黄克诚那套法子用不上了,他心里头特别惦记那些冲在前面的部队。各个队伍手里头都没啥打硬仗的重家伙,曹甸那块儿的敌军防御工事硬得很。可到了这一步,再难也得咬牙挺着,各部队都得待在那儿了。

1940年12月13号那天,各队伍接到了上头的指令,朝着曹甸发起了全面冲锋。但这一开打,问题就一连串地冒了出来。陈毅带头的队伍里头,有八路军的,也有新四军的,他们之前都在各地打仗,这次才临时聚到一块儿,时间不长。

他们彼此间挺陌生的,也没啥配合默契,最后弄得计划和实际动手完全是两码事。一开打,八路军第五纵队一团就冲进了曹甸西北角的碉堡,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整糊涂了,这一下子可给我军创造了个好时机。

东北和东南方向的新四军队伍还没动手,这使得冲进西北的八路军队伍只能自己硬扛。韩德勤的队伍一看这情形,也松了口气,不用分心防着其他方向,能专心对付西北的八路军了。

两边又打得不可开交,可左等右等其他队伍就是不来帮忙,这次冲进去打敌人的计划最后还是泡汤了。

之后,新四军在东边的进攻终于动手了。在他们的猛烈攻打之下,东边那边一开始就有了些收获。新四军的一些队伍成功抢占了敌人东边的几个地方,这让战士们信心倍增,都琢磨着再加点兵力,把防线给撕开。

之前八路军刚结束一轮进攻,正处在休整阶段,没想到东边刚开打,西边又突然消停了。这样一来,敌人就能把兵力都调到东边去对付新四军。我们这边呢,也盼不来其他方向的支援,打着打着,部队的人就越来越少,东边的战斗局势也就越来越不利了。

曹甸那边的守军也瞅见了这动静,这给他们壮了胆,于是他们开动自家的炮兵,不停地朝我们进攻的部队开炮。

曹甸这块地方四周都是大片的空地,咱们部队在这儿根本没法躲藏。敌人的炮兵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把我们的进攻给狠狠地压了回去。

在东线那边,咱们抢下的地方因为炮太猛,后面的队伍跟不上,结果就被甩开了。没了支援,这些地方又被敌人一点点抢了回去。战到这时候,战场上乱成一锅粥,谁还记得一开始的作战计划啊,早都没人在意了。

后来,在曹甸战场上,我军从东、南、西三面开始向敌人动手了,场面挺火爆的。但说实话,这三路兵马都是自己顾自己打,一点配合都没有。

战斗一直这么打着,我军把曹甸敌人的最前防线给攻下来了。不过到了这步,再往前打就挺费劲了。

两边在战场上杠上了,谁也推不动谁。陈毅瞅着这形势,心里明白曹甸这块硬骨头太难啃了。连着打好几天仗,各部队都累得不行,伤亡也挺惨重。实在没办法,陈毅只好下令停了火,曹甸这一仗,就这么收场了。

曹甸那一仗,打得并不顺利。咱们军队连着攻了好几天,也就夺下了敌人那边的一小块地方,曹甸的主力阵地还是牢牢攥在敌人手里。因为曹甸没攻下来,原本打算干掉韩德勤、稳住苏北局面的计划,也都泡汤了。

好在其他几个方向的战斗有了点收获,咱们军队成功占领了平桥这些地方,没让敌人占到便宜。这一仗下来,韩德勤的部队被打得挺惨,他只能领着剩下的3000多人,龟缩在曹甸、安丰那片区域了。

但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共伤亡超过了两千人。这对刚在苏北地区站稳脚跟的新四军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般的损失。

这次上战场的都是八路军和新四军里的精兵强将,特别是八路军选出来的两个大队,那可是第五纵队里最能打的部队。

那时候,一场仗要是能动用10个团的兵力,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大打出手了。但没想到的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没攻下曹甸,反而部队伤亡不轻。

这场仗,战士们还是打得特别勇猛。特别是那些冲在最前面的部队,得硬扛敌人最猛烈的炮火,所以他们伤亡也是最重的。

比如说王必成带领的主力部队里的2团,他们是负责攻打东南方向的主力军。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好多战士都英勇地献出了生命。2团有一个连,打完仗后,就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战后总结会上,看到2团那凄惨的样子,陈毅心里头真不是滋味。他一咬牙,决定把司令部的警卫连抽调出来,加强到2团那边去。

打仗那会儿,黄克诚亲眼目睹了曹甸战斗的残酷。他作为指挥的人,眼看着一堆八路军、新四军的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可敌人的炮火太猛,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战场上。

后方的士兵们为了突破防线,根本顾不上前面的战友,就这么一股脑儿地往前冲,结果也遭遇了和之前倒地的士兵一样的困境。

孙克骥,第1纵队第4团政治处的头儿,后来聊起往事时,也提到了那场战斗的凶残。他们团可是主攻的重要力量。

4团战士们在战场上表现特别勇猛,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猛烈冲锋,但这场战斗对他们来说牺牲极大,打完仗一看,整个团伤亡超过了400人,差不多是全军伤亡的大部分了。

真的让人心里难受,好多部队的营长和连长都在打仗的时候牺牲了。

例如,4团第1营的营长张火梅,他很久以前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后来还熬过了三年艰难的游击战,可以说是新四军里的老资格了。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战斗中,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营的营指挥官焦勇,也是这场战斗中失去生命的关键人物之一,老家在江苏丹阳。战争一开始,他就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武装。后来,他们那支队伍被新四军整合,焦勇靠着自己的本事,成功进了新四军的一个挺进部队。

抗战那会儿,日子真不好过。焦勇领着一个营,自个儿去跟敌人干了一场反扫荡的大仗,杀了不少鬼子。后来,他就升官了,做了4团2营的营长,在部队里,他是个出了名的猛将。

1940年5月17号那天,焦勇带着队伍,在江都县的吴家桥那边悄悄埋伏起来。他们跟日伪军打了一整天的硬仗,人少却打赢了人多,成功打破了敌人的扫荡计划。之后,焦勇在郭村、黄桥这些地方的战斗里,都打得特别棒。可惜啊,在曹甸那场恶战里,焦勇英勇牺牲了。

除了他们几个,第4团里还有好多指导员也在战斗中没了,像第2连的谭兆焕、第5连的徐天培,还有第9连的史秉中,他们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

曹甸之战中,牺牲的战士数量庞大,让经历过那场战斗的孙克骥这些人,根本没法把每个战士都记在心里了。

打完这场残酷的战斗后,刘少奇在给中央的电报里说了,部队伤亡很重。而且,更麻烦的是,这次打仗没搞定韩德勤,反倒带来了一堆后续麻烦事。

以前,新四军在皖南和苏北的两股主要力量,让蒋介石很是头疼。陈毅他们一帮人在苏北站稳脚跟后,江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就联手了,这样一来,直接就把蒋介石的统治中心给围了起来,让他不敢随便动手。

这场仗一败,苏北那边的新四军损失惨重,韩德勤的队伍也稳住了脚跟。这样一来,蒋介石瞅准了时机,心想可以先不管苏北的新四军,一门心思去对付皖南的新四军了。

曹甸之战成了陈毅心头挥之不去的遗憾。隔了一年,在总结大会上,他自个儿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己的不是。就是说,打曹甸那会儿,部队压根儿就没准备好,而且指挥也不统一。

到了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带着队伍去了东北。在临沂那地儿,他们碰巧撞见了陈毅。

陈毅给他送行那会儿,又聊起了曹甸那场大战。他自己也先开口,跟黄克诚说了声对不起。这么多年眨眼就过,陈毅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场恶战,更别提那场因它而起的皖南事变了,那简直就是一场大灾难。

0 阅读:28

汽车作业精选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