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河南一农民骗了故宫90万,多年后此人竟成“大师”,为何

芹芹看国际 2023-03-21 00:07:05

1994年,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地摊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一位专家,发现了两件北魏时期非常珍贵的陶俑。

为了不让国宝流失,故宫博物院拨专款10万元,将其收购了回来。

故宫博物院收得稀世珍宝的消息,不胫而走。

于是,文物专家、各路文物“大神”、冒险家,纷纷汇聚潘家园古玩市场。

北魏陶俑的价格由此一路猛涨。

国家文物局不惜重金,花80万巨款扫货,收购了潘家园市场上第二批出现的80件北魏陶俑。

可是,第二批北魏陶俑收购之后,地摊上又出现了第三批。

第三批“北魏陶俑”被人淘走之后,时间不长,又出现了第四批……

此时,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先生,屁股坐不住了,他意识到这些珍宝的背后,可能是一起惊天的盗墓大案。

要知道,就在一年前,河南洛阳发掘了一处北魏王室的墓葬。只是里面空空如也,陪葬品早已被人一扫而空……

01

国家文物局认定这是一起特大盗墓案件。于是,他们紧急把“北魏陶俑”的相关情况,报告给了公安部门。

公安机关迅速出动,立即拘捕了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出售“北魏陶俑”的商贩。

经过突击审讯,果然,商贩把“北魏陶俑”的源头,指向了河南洛阳。

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明确地指向了一个农民——高水旺,所有出现的“北魏陶俑”,都是从他手里拿的货。

公安部门不敢怠慢,立即邀请了国家文物部门及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一同前往河南办案。

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听说高水旺卷入了“北魏陶俑大案”,并没有太大的惊异,反倒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们不能担保,高水旺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一定能守身如玉。

他们对高水旺多少有些熟悉,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朋友。

但是,既然高水旺涉嫌犯法,他们也不含糊。

河南省文物局的专家立即主动带路,带着警察和国家文物局一行人,前往邙山脚下高水旺的家。

来到高水旺的家,一行人把高水旺逮了一个正着,大家也没有废话,直接说了北京潘家园北魏陶俑大案。

高水旺一听,自然心中有数,很痛快地承认了那些货,的确就出自他这里。

不仅如此,高水旺还当着警察、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文物局专家的面,打开了自家的后院。

顿时,所有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个惊得说不出话来。

只见高水旺家后院的置物架上,摆放的全是“北魏陶俑”之类的唐三彩。

“北魏陶俑”属于稀世珍品,它是我国出土的一种彩陶釉,国内乃至于全世界都罕见。

彩陶釉的制作,在北魏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至唐朝达到了鼎盛。

可是,由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彩陶釉制作工艺失传,世上从此再无彩陶釉。

甚至在史志上都没有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彩陶釉的历史,就是一个空白。

而彩陶釉的实物,则更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

可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朝计划修建一条由东而西的铁路,由此打开了彩陶釉冰封的历史。

1905年,陇海铁路开始修建,铁路修到邙山脚下时,意外挖出了不少北魏隋唐时期的古墓,出土了大量的彩陶釉文物,彩陶釉于是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彩陶釉出土时,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国学大师王国维见到后,非常高兴,当即给它取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唐三彩。

02

王国维认为,“唐三彩”中的“三”,是一个极数,是很多的意思,不仅仅局限于刚刚出土的这些彩陶釉上比较单调的黄、绿、白,或者黄、绿、蓝、赭、黑等几种单调的色彩,而是很多种颜色的总称。而其中的“唐”,自然是代表着彩陶釉发展鼎盛时期的唐朝了。

同时,唐三彩也是一个用来区别素陶的名称。

从没有颜色的素陶,到唐三彩,再到瓷器,“唐三彩”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的、承上启下的角色。

所以,唐三彩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得到唐三彩的人,无不把它当作稀世珍宝,而收藏了起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一部分人的贪欲,甚至促使不少人,不惜冒犯国法,毁坏道德伦理纲常铤而走险,去盗墓走私文物,牟取暴利。

由于唐三彩在盗挖过程中,容易碎裂损坏。

因此,同时催生了一条畸形的产业链:一些当地的农民,专事以修复唐三彩谋生,甚至以此造假,仿造赝品,借此发财致富……

然而,却有一人,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唐三彩”的辉煌,高水旺就是这样一个人。

03

高水旺,1958年出生于河南洛阳南石山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艰难度日。

17岁那年,高水旺拜师当学徒,进入了修复彩陶釉的行业。

高水旺入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故事,他被深深打动了。而正是这个故事,造就了他的梦想。

话说南石山村有两兄弟,哥哥选择在家学艺,弟弟常年在外打拼。

一次,弟弟回家,拿了一件神秘的东西给哥哥看,说是稀世珍宝。

弟弟说:“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早年流落到了海外,现在好不容易见着了,就花100万给买了回来。”

见到弟弟拿出来的宝贝,哥哥什么话也没有说,转回身,默默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一模一样的宝物……

原来,弟弟花100万收购回来的“珍宝”,正是从哥哥手里流传出去的高仿唐三彩……

这也许是一个笑话,但它却真实地打动了高水旺的心。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做,就一定做这种能够体现价值的,足以以假乱真的高仿品。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理想,谈何容易!

高水旺入行的最初几年,不仅没有赚到钱,现实反而将他的梦想击得粉碎。

因为南石山村的众多彩陶釉家庭作坊,普遍采用新工艺制作彩陶釉,粗制滥造的程度,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现代烧制品。

那个时候,大家处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之中,廉价的彩陶釉烧制品,被丢弃在大路边,也没有人去捡,南石山村的彩陶釉制作,很快衰败下去。

但是,这样的情形,却促使高水旺寻找新的思路。

04

面对迅速衰败的低温彩陶釉修复行业,高水旺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察觉到采用新工艺烧制彩陶釉,没有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水旺在洛阳博物馆见到了唐三彩的真品:那流畅如水的线条,那精巧入微的做工,那憨态十足而圆润的造型,流光溢彩,这不正是自己心中所要的东西吗。

高水旺竟然一下子看傻眼了,这才是国之臻品。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1984年,高水旺进入了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制陶工艺,学习最基础的造型、烧制、彩釉等入门技术。

学成回家之后,他便开始潜心研究:怎样用古法来烧制唐三彩。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

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关于唐三彩(低温彩陶釉)的记载,更不用说有烧制的工艺及配方了。实际上,这是一项已经失传了1300年的传统彩陶釉工艺。

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呢?高水旺又陷入了沉思。

有一天,高水旺突然灵光一现:距离自家50多公里外的北邙山脚下,不是有一些唐三彩的碎片的吗?

于是,高水旺就拖着板车,前去寻觅,把他能找到的碎片,全部捡了回来。

回家之后,高水旺连一丁点的小碎片也不放过,一片一片对着亮光,仔细地对比、分辨、研究碎片上的彩釉线条、造型和胎质。

然后,高水旺买回化工原料,一次一次的配方。

之后,他又挖来北邙山的泥土,一遍一遍地调制彩釉。

他还去山上采回岩石,碾碎,一遍一遍地研制陶胎底料……

在自家的低温窑里,高水旺一遍一遍地进行烧制。他烧制的陶俑废片,堆积如山,需要几大卡车才能拖走。

经过7年时间的潜心研制,高水旺终于掌握了唐三彩的烧制工艺,烧制出了北魏陶俑高仿品。

可没想到,一位不速之客,让高水旺差点声名狼藉。

一天,一位朋友在高水旺家里做客,看到院子里的北魏陶俑高仿品,他就悄悄顺走了两件,拿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竟然骗过了专家,卖了一个好价钱。

接着,他就堂而皇之地向高水旺订货,第二批、第三批……源源不断地从高水旺的手里,贩走了大批的“北魏陶俑”。

“北魏陶俑案”终于真相大白!

随同公安机关“破案”的文物专家们也算是开了眼界,纷纷称赞高水旺:“真乃高手!”

“北魏陶俑案”,最后以文物界最大的一起乌龙事件,画上了句号。

05

“北魏陶俑”事件之后,高水旺的庐山真面目,逐渐被世人所知。

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还成为河南老字号“高家三彩”第五代传承人。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高水旺名利双收,终于实现了心中的财富梦想。

国家和世人的认可,更加激发了高水旺的创作热情。

他精心创作出的唐三彩艺术作品,不仅涵盖了传统彩马、骆驼、人物和器皿四大类,又创新出了浮雕、壁画、图腾、动漫等现代主题和艺术门类。

高水旺的作品,几乎包揽了这个行业里的所有头奖。他先后获得“山花奖”“百花奖”“大地奖”等国家顶级专业大赛的金奖,计有100多项,参加美国、意大利等国外主题艺术大赛,也斩获金奖50多项。

高水旺的唐三彩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的领导人和政要,深受他们的喜爱。

同时,高水旺的唐三彩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为此,高水旺狠狠地把唐三彩价格打了下来。

他在自己的每一件高仿作品上面,都打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编号。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再次出现“北魏陶俑”乌龙事件。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高水旺最初有着强烈的发财致富梦想,但后来他超越了世俗的境界,用40年时间、专业的态度,专攻一件事情,让失传1300年的传统彩陶釉工艺复活,终究化茧为蝶,成了世人仰望的国家大师。

作者:清于中

编辑:明月松间照

参考资料:

1.《高水旺:一双巧手灼灼匠心,续写唐三彩千年传奇》,中工网 2023.1.18.

2.《高水旺和他的唐三彩“赶潮记”》,河南商报,2020.9.15.

3.《中国腔调说起唐三彩,是不是你家里也有珍藏?》,央广网,2017.6.20.

4.《唐三彩非遗传人高仿陶俑曾“骗”过故宫专家》,海外网,2015.7.22.

1 阅读:15

芹芹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