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贺子珍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和毛主席拍了最后的“合影”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1 00:30:44

1927年,毛泽东与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当时的贺子珍年仅18岁,花一样的年华,苗条的身段,皮肤白皙,瓜子脸,大眼睛,既有魅力,又有涵养,讲话清晰且有分寸。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毛泽东。

在当时,大家都笑毛泽东主动追求人家。其实不然,因为在那个年代,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己非常难。

1928年6月,贺子珍与毛泽东在象山庵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成为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婚后的两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泽东常说,自己和贺子珍不仅是战友,还是革命伴侣。贺子珍凭着自己的爱心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支持鼓励他度过了最艰苦,最难熬的岁月。

1934年,贺子珍与毛泽东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贺子珍被编在红军干部休养连。可是,踏上征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有身孕,由于身体不好,再加上怀孕,贺子珍脸色苍白,行走非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战友们都想要背着她前进,可是,贺子珍却坚持自己走,从来不搞特殊化。到了宿营地顾不上休息,就去帮忙安排大家的食宿,照顾伤病员,直到大家都安顿好,她才去休息。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被确立了领导地位,有了正确的领导,红军勇克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就在这时候,贺子珍临产,即将迎来新的小生命。

在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敌兵追击的情况下,不得已之下,只能把贺子珍安排在一个简陋的窝棚生产,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声,一个漂亮的女娃诞生了。大家欢呼着迎接这个战斗中的孩子。

因为长征路上艰险异常,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寄养在百姓家里。等到了安全地方,毛泽东闻讯赶来深情的握住贺子珍的手:“子珍,让你受苦了!听到丈夫温柔的安慰,贺子珍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后来,贺子珍为了保护伤员,被敌人的飞机轰炸,虽然人抢救过来了,却在身体里留下了许多弹片无法取出,这也是她身体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

毛泽东与贺子珍生死与共,患难情真,在战火的洗礼中,彼此的心中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厚情谊。

1937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走向破裂。原因是毛泽东与贺子珍都是要强的人,经常为了一些琐事争吵,事后长时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再加上贺子珍多次生育,身心各方面都产生了负担与痛苦,这时候,毛泽东由于繁忙的工作没办法给予她理解和安慰,最终导致二人感情破裂。

同年,贺子珍远走苏联治病,一对患难夫妻从此分离,成了终身遗憾。

1939年,贺子珍在苏联生活治病期间,毛泽东给她寄了一封“和离”信,称:“以后我们就是同志关系了……”贺子珍反复念叨着这句话,心如刀绞!

1947年,贺子珍历尽艰辛回到祖国,这时候她不仅身体没有恢复好,还因为刚到苏联时候生下的最小的儿子夭折,几度精神崩溃,回国之前还住在苏联的疯人院里面,精神状况很差。

再加上局势不稳,毛主席也没有把贺子珍接到北京居住,两人之间都是通过女儿李敏传递问候与牵挂。毛主席默默关怀着她,尽可能为她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就这样,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贺子珍回国12个年头了,有一次毛主席得知她在南昌,便让人安排接贺子珍上山见面。

当见到日思夜想的高大身影出现在视野中,贺子珍愣神般的无法开口,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主席赶忙双手扶着她,说到:“你快坐,坐下说话。”,还为她斟满了茶。

这是两人分别了22年后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等贺子珍情绪稍微稳定,毛主席关切的询问了她的生活,身体状况,还谈到了女儿,简短的会面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让贺子珍好好休息,明日再见。

贺子珍回去后久久不能入睡,回忆着她与毛泽东的点点滴滴。

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因有事提前离开庐山回了北京,自此,他与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面。

1976年毛主席病逝。贺子珍听闻噩耗,心痛欲碎。

1979年通过各方协调,贺子珍来到北京参加毛主席逝世三周年纪念活动。9月9日这天,贺子珍穿戴整齐,坐着轮椅来到主席高大的白色雕像前面,叫人拿出准备好的心形花圈放在雕像下面,哽咽着说到:“我来看你了!”

贺妈妈由女儿女婿陪同,与主席的雕像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