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庄子·则阳》里的成语

寒珊课程 2024-03-03 05:39:25

“则阳”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大体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了十个小故事,用人物的对话来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对滞留人事、迷恋权势的人给予抨击。后一部分则讨论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讨论宇宙的起源,讨论对外在事物的主体认识。

前一部分大体分作九小段。

第一段写公阅休清虚恬适的生活旨趣和处世态度。

第二段写圣人的心态和人们对于道的尊崇与爱慕。

第三段写一个人要善于自处,善于应物。

第四段通过巧妙的比喻指出人在世间的渺小,倡导与世无争的态度,同时讽刺和嘲弄了诸侯国之间的争夺战争。

第五段通过孔子之口盛赞市南宜僚“声销”而“志无穷”的潜身态度。

第六段指出为政“卤莽”、治民“灭裂”的严重危害。

第七段通过柏矩游齐之所见,批评当世君主为政的虚伪和对人民的愚弄。

第八段说明人们的是非观念不是永恒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第九段谴责卫灵公的荒唐无道。

后一部分写少知与大公调的对话,借大公调之口从讨论宇宙整体与万物之个体间“合异”、“散同”的关系入手,指出各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各种变化也都会向自己的反面转化,同时还讨论了宇宙万物的产生,又最终归结为浑一的道。

以下是《庄子·则阳》里的成语整理和解析:

1、蛮触相争/蛮触之争/触斗蛮争/蜗角蝇头

【解释】: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翻译】: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举例造句】: 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蛮触相争,不离蜗角。 ★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

【近义词】: 蛮争触斗、蛮触之争

2、安危相易/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祸福相生

【解释】: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翻译】:安全与危难互相变换,灾祸与幸福互相产生,缓急有规律的变化,聚散相互依存而成就万物。这是名与实之间的纲纪,也是对精微世界实体的一种标志方式。

【举例造句】: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 ★章炳麟《菌说》

【近义词】: 祸福相生

3、鲁莽灭裂/卤莽灭裂

【解释】: 鲁莽:粗鲁莽撞;灭裂:轻率。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出处】: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翻译】:你处理政事不要太粗疏,治理百姓不要太草率。

【举例造句】: 惟时文之义理格律乃能入细,凡文之不从时文出者,尽鲁莽灭裂耳。 ★严复《道学外传》

【近义词】: 卤莽灭裂

4、有名无实

【解释】: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 《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

【翻译】:有名有实,就是指出了物质实体的所在,无名无实,就是回归到世界虚无状态。

【举例造句】: 多数政治,在将来或有做到的日子,但现在却是有名无实的。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近义词】: 名不副实、名过其实

【反义词】: 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