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天下”为题。全篇分七段,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评价主要思想,并且加以批评的总结性的论文。
第一部分总述古代学术思想的演变,明确指出“道术”与“方术”的不同。
第二部分介绍墨家学说,墨家的基本主张是“泛爱”、“兼利”和“非斗”,毁弃古代的礼乐制度,倡导“非乐”与“节用”,而且身体力行。篇文认为墨家的主张和实践都不具有现实性,既不能真正拯救世界,自苦的精神也不合于真情实感的自然表达;对于墨家后学的贬斥就更多。
第三部分介绍宋尹学派,他们主张寡情少欲,忍辱负重,追求上下平等,希望社会平和安宁,反对攻伐,反对暴力行动。为了表达他们的信念,日夜不休地奔波劳苦。
第四部分介绍彭蒙、田骈、慎到的学术思想。这三个人都是早期法家人物,主张“公而不当”、“易而无私”,追求用齐同划一的尺度和标准去看待事物和处理事物。第五部分介绍关尹、老聃的思想。关尹和老聃是早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道为本,认为事物之无、有出于自然而非人为,主张恬淡空虚,“动若水”、“静若镜”、“应若响”,并且倡导“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因此篇文称赞他们是“博大真人”,给予很高评价。
第六部分介绍庄子的思想。庄子的学说“弘大而辟”、“深闳而肆”,能够“应于化而解于物”,其要旨是宗本于道,其特点是“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篇文还对庄子文章博大、雄奇、伟异的特色,对庄子的纵放不羁、变化不定的心态作了较为准确的介绍,对于了解庄子的学说很有价值。
余下为第七部分,介绍惠施、桓团与公孙龙等名家学派人物的思想,说他们十分渊博,但却不能符合于道。 本篇十分精妙,历来评价很高,但不应视为庄子之作,而是庄派后学比较先秦诸家后概括而成,并且起到了全书后序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f3e4d7285917bdb173462419098f63.jpg)
以下是《庄子·天下》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内圣外王
【解释】: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 《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翻译】:所以内圣外王的伟大真理,幽暗不明,抑郁不发,天下人都各自以各自的价值标准而自以为是。
【举例造句】: 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宋史·邵雍传》 ★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
2、沐雨栉风
【解释】: 沐:洗头发;栉:梳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庄子·天下》: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翻译】:从前禹治理洪水,疏异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三百,支流三千,小河无数。禹亲自持筐操铲劳作,汇合天下的河川,辛苦得连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风里来雨里去,终于治下了洪水,安定了天下。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还如此劳苦。
【举例造句】: 戎旗既建,出镇寿阳,驱其豺狼,剪其荆棘,收罗向义,广开屯田,沐雨栉风,等勤台仆。 ★《晋书·诸葛恢传》
【近义词】: 饱经风霜、沐雨梳风
3、强聒不舍
【拼音】: qiǎng guō bù shě
【解释】: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 《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翻译】:他们以这样的理论周行天下,上劝君主下劝臣民,虽然天下人都不采取他们的主张,但他们还是坚持不懈地到处宣传,从不放弃自己的主张。
【举例造句】: “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 ★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4、其应若响
【解释】: 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出处】: 《庄子·天下》: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
【翻译】:关尹说:“自己不偏执私意,有形之物就会自行显露它的本质。运动时如流水,安静时如平镜,反应时如回响。恍惚如无有,寂静如清虚。相同则和谐,有得便有失。从不争先而常常顺随别人。”
【近义词】: 一呼百应、其应如响
5、变化无常
【解释】: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处】: 《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翻译】:
【举例造句】: 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近义词】: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幻莫测
【反义词】: 一成不变、原封不动、依然如故
6、学富五车/腹载五车/五车书/书富五车
【解释】: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翻译】:惠施此人,学问广博,其著作可装五车,其学术杂乱,言辞也不当。
【举例造句】: 江西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 ★宋·杨万里《送李童子西归》诗
7、大同小异
【解释】: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处】: 《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翻译】:大同和小同有差异,这叫做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又完全相异,这叫做大同异。
【举例造句】: 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
【近义词】: 一模一样、神肖酷似
【反义词】: 迥然不同、大相径庭
8、逐物不还
【解释】: 指沉湎于世俗。
【出处】: 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翻译】:真是可惜呀!惠施的才能,随性恣放,不可多得,却沉溺外物而不知返回,就好像声音追寻回响,身形与影子竞赛那样没有意义。可悲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