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丨人心背离是秦亡根本原因——新视角读《史记》之七十三

真言贞语 2024-12-28 21:43:35

人心背离是秦亡根本原因

——新视角读《史记》之七十三

文/宋玉山

秦朝灭亡,固然有赵高篡诏、胡亥昏聩、李斯自保、陈胜起义、项羽灭其主力、刘邦西征等重要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秦朝政策失误,失去了人心。自古以来,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秦始皇继承先辈事业,凭借强大实力,只用十年时间,就兼并六国、统一中原。然而,秦朝建立之后,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时间,就迅速土崩瓦解,秦始皇欲将皇位传至万世的愿望成为泡影。秦朝兴亡如此之速,被后世历代所关注。究其原因,众说纷纭,主流的说法是,秦亡于暴政。西汉时期的贾谊,写过一篇著名的《过秦论》,论述了秦的兴衰,阐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中心论点是秦不施仁义而施暴政。

《史记》记载了《过秦论》全文,表明司马迁赞同贾谊的观点。然而,笔者认为,不施仁义而施暴政,只是一种政策取向,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采取了这样的政策而失去了人心。

一是秦朝没有顺时权变,不施仁政,导致人心涣散。《过秦论》说,秦所以能够吞并诸侯、统一中原,是因为春秋战国以来,周天子衰弱,无力保国安民,致使诸侯混战,百姓陷于水火。天下人都满怀希望,企盼能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出现,依靠他安身活命。《过秦论》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原,不仅在于秦朝实力强大,根本在于人心所向。

《过秦论》还说,秦朝建立以后,天下之人都伸长脖子,希望看到新王朝的爱民政策,使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秦朝实行仁政,免去刑戮,简化法律,减轻徭役,赈济穷人,以仁德对待天下,天下人自然归附,就不会发生暴乱了。然而,秦朝仍然采用打天下时的那一套办法,没有做到顺时权变,所以很快灭亡了。

《过秦论》这个观点,也是有道理的。打天下和保天下,应当采取不同的政策。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采用强硬政策,倾力打造一部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适用于战争,在打天下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却不适宜治天下。

秦朝建立以后,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这是必要的。但当时最需要、最迫切的,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六国虽然灭亡了,但贵族残余势力仍然存在,人们旧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这就需要广施仁政、普施恩惠,推行道德教育,增强人们对秦朝的认同感,树立大一统意识。然而,秦始皇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继续依靠强硬政策治天下。天下百姓久受战争之苦,希望新朝能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结果希望破灭,自然人心涣散。

二是秦朝不惜民力,税赋徭役繁重,造成人心怨恨。秦朝不惜民力,集中表现在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上。《史记》说,秦始皇在进行兼并战争的时候,就开始大兴土木。每灭掉一个诸侯,就按照该国宫殿的样子,在咸阳北面进行仿造。宫殿之间用天桥和环形长廊连接,规模十分宏大。从诸侯国抢来的美女、乐器、宝物等,都放置在里面,供秦始皇享乐。

秦朝建立以后,到处建造宫殿,关中建造三百座,关外建造四百座,又修道路、筑长城、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还要戍边。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税赋,也需要大批的劳役。这些劳役,都是强行征调的平民百姓或犯人。他们的财产被榨尽,又终日干着重活,苦不堪言。秦始皇正像尉缭说的那样,得到天下以后,就把天下百姓当成了奴役的对象,百姓必然心生怨恨。

三是秦朝不改暴力政策,继续实行严刑峻法,激发民变暴动。秦朝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的法律,法律条文之繁多,惩罚之残酷,都达到了极致。有人把灰洒在路上,就要被判刑;甚至赞扬朝廷法律好,也要被流放。因为秦朝的治国理念是崇尚暴力,朝廷怎么说,民众就怎么做,不准百姓发表任何议论,一切全靠压服。说朝廷法律不好,当然不行;说法律好,也不允许,同样要被治罪,真是岂有此理!

胡亥当了皇帝,进一步加重严刑峻法,以致于在路上行走的人,竟有一半是受过刑罚的;每天处死的犯人,尸体堆积如山。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法律不当和严酷造成的。因为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耽误了日期,就要被杀头。陈胜他们只有铤而走险,走起义造反这条路了,这完全是官逼民反。

秦朝建立以后,没有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改变政策,教化百姓,推行仁政,而是继续实行战争时期的强硬政策,导致民生怨恨、人心背离。人民起来一造反,貌似强大的秦朝就垮掉了。

这充分表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