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陋室志高远
文/李寿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诗句。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和韦应物合称“三杰”。他的名字有一段传奇,刘母梦中大禹赐子,故给儿子取名禹锡。793年,22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和州刺史、礼部郎中和苏州刺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和州剌史。《陋室铭》是作者在逆境中创作的,文笔超凡脱俗,朗朗上口,句句经典,读后耐人寻味。
作者在《陋室铭》中,描述了自己居住简陋的房子,交往的人及简朴的生活。以此表明自己不与世俗为伍,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作品。
刘禹锡还写过一首《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上碧霄。
这是对大自然美的挖掘,一改以往诗人悲秋的情调。秋天是五谷收获的季节,有何悲可言?诗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对秋季的美给以新的解读。自己虽遭挫折,并未消沉。夏日的闷热,一吹而散,顿感秋日更好,心旷神怡,秋高气爽。
读了《陋室铭》,我们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人不能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更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即“修身正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修身正己”就是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勤劳朴实,孝敬父母。正如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还告诉我们,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有学问好品德的交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最后用诸葛庐、子云亭和孔子的名言结束全文,并照应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身居陋室,要志存高远。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教育我们要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意思是教育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今天,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作出贡献。
我想起四十年前,我住在破旧的百年老屋,名副其实的陋室。生活的清苦,不言而喻。但老婆孩子在一起,全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其实很简单,全凭自己的感觉。
学习古典诗文,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李寿谦(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师,大学学历,现退休,寓居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