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期间一毛不拔,赚中国的钱捐美国6亿,如今怎样

是史谭啊 2024-07-18 16:16:32
前言:

说到中国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你会想到谁?

可无论是格力的创始人董明珠还是华为的副董事长孟晚舟,她们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今天我们说到的这位张欣同样也是女企业家里的佼佼者,身家甚至高达近200亿。

但却被骂吃里扒外,国内赚钱国外花,更可恨的是在疫情大家都同舟共济的时候她一分钱都没捐。

要知道她可是曾经给美国知名大学捐赠了6亿的巨款,倒是把崇洋媚外展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张欣背后的故事。

逆境中重获新生

1965年,张欣出生在北京这座古都,父母是旅居缅甸的中国移民,虽然落脚在首都,却难以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命运似乎觉得这样的考验还不够严酷,不久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改变了张欣一家的生活轨迹,一家人被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香港。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14岁的张欣不得不过早地告别了校园生活,踏上了谋生之路,工厂的流水线上,年轻的张欣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好在流水线的单调与乏味并未磨灭张欣心中的志向,五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这期间张欣一边辛勤工作攒钱,一边刻苦自学英语。

她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离开工厂,跨越海峡,前往英国求学,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欣如愿以偿,她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班。

金融系成为了她在剑桥大学的选择,她要在这里苦心钻研,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她不仅专注于金融领域的学习,还广泛涉猎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终于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日子之后,张欣以优异的成绩摘得了经济学硕士的桂冠。

学成归国,张欣的人生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她凭借着剑桥的金字招牌和过人的能力,很快在国内一家知名金融公司找到了一席之地。

这里是金融界的前沿阵地,每天都在上演着资本的博弈。

张欣迅速适应了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她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分析能力,让她在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

在投资银行的日子里,张欣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她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年薪也很快突破了百万大关。

经济自由来得如此迅速,让曾经那个在香港打工的女孩几乎恍若隔世。

张欣并未因此止步,她深知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里,唯有不断融汇新的知识,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张欣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邂逅了同样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潘石屹。

这次相遇仿佛是上天精心安排的巧合,两个志同道合的灵魂在人海中相识、相知,继而携手共进。

后续两人联手创办了一家公司,取名叫SOHO中国,在两人的用心经营下,公司的规模也是越做越大,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

一跃迈进“中国女首富”行列

随着SOHO中国的蓬勃发展,张欣的事业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在房地产的赛道上疾驰而去。

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这一重大事件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她商业帝国的铜钟。

上市当天,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市值一度突破700亿港元,刷新了当时香港房地产股的上市纪录。

这场轰轰烈烈的上市盛宴,为SOHO中国注入了强劲的资金动力,公司的融资能力大幅提升,为其后续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欣夫妇也随着公司的腾飞,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列。

财富的积累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据福布斯统计在SOHO中国上市后的几年里,张欣的个人财富持续攀升,每年公司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6亿人民币。

到2012年,她的净资产已经高达38亿美元,在中国女企业家中名列前茅。

这笔惊人的财富不仅是她多年努力的回报,更是她商业才能的有力证明。

荣誉接踵而至,张欣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她频繁出现在各种高端商业论坛和社交场合,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

在这个璀璨的高光时刻,张欣似乎已经达到了事业和人生的巅峰。

但正如古语所言,物极必反,张欣的成功也预示了她的“膨胀”,逐步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上。

从国民企业家到"白眼狼"

2013年,张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她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缺乏创新精神。

在她看来,美国的教育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一观点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关于中西方教育优劣的讨论如火如荼。

支持者认为张欣的言论直指中国教育的痛点,呼吁教育改革,反对者则认为她的观点有失偏颇,甚至指责她"数典忘祖"。

争议并未就此平息,此后张欣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使得"张欣教育观"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2019年末,新冠疫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全球,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许多企业家和富豪纷纷伸出援手,为抗疫贡献力量。

然而曾经备受瞩目的张欣夫妇,却显得有些沉寂。

当武汉告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时,人们本期待这对商界名人能够挺身而出,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但出乎意料的是,张欣夫妇的反应似乎止步于社交媒体。

他们只在微博等平台上发布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口号和祝福,呼吁大家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但却没有做出实际行动,可以说是“一毛不拔”。

这和许多知名人士的慷慨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他人有的捐赠大量医疗物资,有的出资建设应急医院,还有的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欣夫妇仅限于社交媒体的表态,难免引发了一些失望。

有人开始追问,作为身价不菲的房地产大亨,为何没有看到他们的实际捐助行动?

这种反差让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这对曾经备受推崇的企业家夫妇。

当国内舆论对张欣夫妇的质疑声此起彼伏之际,一则新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2014年,张欣夫妇向其母校哈佛大学捐赠了1500万美元。

说是用于支持中国在这里的留学生,但是更多的一部分原因是给自己的儿子争取一张“哈佛的门票”。

这笔巨额捐款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被重新挖掘出来,立即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这笔捐款的数额着实惊人,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近1亿元,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就连金星在节目上也吐槽了一番。

更加离谱的是在后续张欣有陆陆续续捐赠了不少钱,加起来高达6个亿,有人质疑为何不将这笔巨款捐给国内的教育机构。

中国还有那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急需资金支持,为何要将如此大笔资金送往已经财大气粗的美国名校?

这笔捐款无疑为张欣夫妇的公众形象雪上加霜,原本因为疫情期间未见实际捐助而受到质疑,如今又因为对美国大学的慷慨捐赠而备受争议。

一些网友将这一捐款行为与张欣此前的教育言论与巨额捐款相结合,在某些人眼中,俨然成了张欣"崇洋媚外"的铁证。

如今的张欣在美国开了一家自己的电影公司,照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仿佛这场舆论风暴和自己毫无关系。

但SOHO中国近年来可以说一直在走下坡路,可以说这里面少不了因果报应。

结语

从商界翘楚到舆论漩涡中心,张欣夫妇的做法令人唏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地审视每一个标签、每一个判断,作为公众人士,更要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

本文消息来源:

【1】百度百科 词条 张欣

【2】闽南网 2019-03-21《潘石屹老婆张欣背景 地产大亨潘石屹发家史创业过程》

【3】凤凰网:2014-10-29 《潘石屹向耶鲁大学捐赠1500万美元》

【4】中国经济周刊:2020-03-11《潘石屹真要跑了?疫情期间未捐款,卖完资产又要卖上市公司?》

0 阅读:0

是史谭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