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可以说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年少即位之后,打败鳌拜,平复三藩,使得清朝开始走向稳定与发展。他在其一生当中,做了很多英明的决定,为清朝之后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从清王朝整个的传续变革来看,康熙皇帝在晚年布下的一个局,对后来的清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康熙的孙子爱新觉罗·弘晸,因为康熙的这个布局,被囚禁了五十年。那么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到底布下了一个什么局?导致其孙子要被囚禁半个世纪之久呢?
九子夺嫡其实是康熙布下的一个局康熙皇帝的一生,可以说是精彩的一生,他幼年登基,面临的是大清江山不稳的困境。但他并没有向苦难屈服,而是不断寻找办法,突破困境。在他不断的努力之下,最终使得清朝走向稳定与繁荣。
但随着康熙到了晚年之后,又遇到了新的困境。他因为选择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内部权力形成相互争斗的局面,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九子夺嫡”。在后来的史学评价中,有很多人认为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他已经比较昏聩,无法再控制其内部,所以造成“九子夺嫡”现象的发生。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清朝的史料,就会发现,“九子夺嫡”虽然看上去是康熙儿子们为了上位,相互形成的争斗与博弈,但在儿子们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康熙不仅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可能他就是整个“九子夺嫡”事件的布局者。
从王朝的一贯传承方式来看,一般都是以嫡长子为优先。这是从周朝开始,中原王朝开始形成的基本传承秩序,数千年来,对中原王朝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在数千年的王朝传承过程中,有很多王朝的君主,都没有选择嫡长子继承自己的地位。
当然,有一些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嫡长子早亡,或者是残疾的现象,比如明朝早期发生的混乱“靖难之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嫡长子早早去世引起的。但绝大多数王朝君主传续的混乱,还是因为君主与王朝的利益不一致造成的。
从最有利于王朝发展的角度来看,嫡长子继承是最符合王朝稳定发展的一种方式。但王朝的君主与王朝发展的利益有时候并不一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君主要选择除嫡长子之外的儿子,继承自己的地位。
康熙晚年所面对的局面,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清朝前期留下的问题。从整个清朝君主的传承过程来看,清朝前期的传承问题相当地复杂与混乱。从清朝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开始,其传承问题就遇到了重大的问题。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他的地位看似是被第八个孩子皇太极继承,但从根本上来看,其权力其实被贵族所分割。皇太极名义上是君主,但其实成为满人内部各个贵族的共主。而皇太极虽然在之后,通过不断的内部调整,逐渐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但在他去世时候,满人贵族势力再一次崛起,这一次满人贵族以多尔衮为代表,彻底架空了顺治皇帝的皇权。
随着顺治皇帝最终熬死多尔衮之后,他同样还是面临与满人贵族博弈的情况。其实,康熙在前期,也是受到满贵族的限制,也就是以鳌拜为代表的大臣势力。不过,随着孝庄太后在内部笼络了索尼之后,使得鳌拜势力逐渐被瓦解,最终康熙又除掉了鳌拜势力,使得康熙皇帝最终获得一个比较集中的权力。
康熙皇帝的成功基础,是因为其通过集权,使得王朝内部逐渐稳定,从而使得王朝能有发展的基础。但康熙皇帝在集权之后,必然要进行分配权力。康熙皇帝进行分权,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分配,一方面是整个王朝的发展、建设以及对外战争,都需要人才来推动。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康熙儿子们逐渐长大之后,其儿子们身上也会附庸上各种势力。
康熙一方面要利用儿子们,驱使自己的势力去为国家办事。另外一方面,也把很多的权力与势力分散给了儿子们。而康熙的嫡长子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未来继承人的身份,而且还掌握了国家财政大权,他相较于其他皇子,获得了最多的势力的支持与附庸。所以,康熙在集权与放权的过程中,又导致了内部势力变得强大的问题。
在康熙的中后期,其内部主要集中着两大势力,一派是以太子为首的势力,其实力最为强大,而其代表人物除了康熙的嫡长子胤礽之外,还有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在康熙刚刚上位的时候,孝庄太后为了笼络索尼,让索尼的孙女嫁给了康熙,这虽然使得鳌拜势力被分化,但却又让索尼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
而与之相对的,还有康熙庶长子胤禔的势力,胤禔的母亲虽然不是皇后,但满人内部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嫡长子才能继位。就比如康熙皇帝,就不是嫡长子,也仅是庶子,但最终也成为皇帝。而庶长子胤禔其背后的势力就是纳兰家族,其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纳兰明珠。
康熙皇帝早年需要对外战争,所以就让太子形成比较稳定的内部势力,康熙为了对外战争稳定,不仅甚让太子监国,而且还处处包庇与宠爱皇太子。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曾说过,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其中说的父子之情,就是他与长子胤礽之间的感情。
但随着清朝内部开始逐渐平稳,在康熙大体上平定了噶尔丹的势力之后,其晚年面临的就是纳兰家族、索额图势力以及众多大家族势力对其权力造成的威胁。
康熙为了使得自己的权力再次集中,先把索额图家族与纳兰家族势力逐个处理,然后再使得太子的地位下降,让其他的几个儿子觉得自己又有了争夺继承人地位的机会,从而使得其内部开始形成“九子夺嫡”的局面。
随着康熙在内部形成“九子夺嫡”的局面,其大臣势力开始借由“九子夺嫡”开始相互的博弈与争夺控制力,而康熙能居中调节,使得康熙的地位得到确保。但康熙布下的这个局,对其儿子们甚至是孙辈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康熙的一些儿孙就遭受了悲惨的命运。
康熙布下的局,却导致其孙子弘晸被囚禁康熙在布局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的是国家与王朝的传续,却没有考虑皇子与皇孙们的人生幸福。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康熙这种做法是十分残忍的。但从一个君主的角度来看,康熙皇帝如此做,其实有他的无奈。
在“九子夺嫡”之中,其实最先被淘汰的其实是太子胤礽和庶长子胤禔。康熙淘汰他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身上附庸的势力太多。康熙在当时不仅是考虑到这两大势力对自身权力与地位的威胁,还有更加严重的问题是,一旦让他们成功继位,在将来,他们想要推行改革,一定会被其附庸的势力所掣肘。
以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他虽然使得清朝逐步稳定下来,但长年战争不仅使得国库日渐空虚,更是让一些功臣逐渐形成几个大的势力,越来越使得国家政务走向腐化。如果再不进行改革,那么在将来一定会造成危机。
所以,康熙先是把太子的地位压下去,看似造成“九子夺嫡”,但其实是让儿子们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消耗权臣的力量,等到权臣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让接下来的继承人能放手去进行改革。
而康熙后期所说的“九子夺嫡”,看上去是九个儿子在争夺皇位,但其实真正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皇帝的只有三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皇八子与皇十四子。首先皇太子最早就被康熙踢出局,康熙在压制了太子的背后势力索额图之后,太子的势力就已经失去,也就很难再成为皇帝。
而在之后不久,康熙又囚禁了庶长子,使得内部最为强大的两派势力先被瓦解。而在之后剩下的,就是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七个儿子的相互争斗。皇三子不愿参加争斗,皇四子胤禛有皇十三子胤祥的支持,皇八子胤祀则与皇九子、皇十子一伙,而皇十四胤禵,最开始支持皇八子胤祀,而后也想要成为皇帝。
从皇子们的势力分割中,皇四子的势力显然不如皇八子胤祀。而且在朝堂上的声望与势力,皇四子胤禛也与皇八子胤祀相差很多。在康熙后期,皇八子又被称为“八贤王”。皇八子被称为“八贤王”的原因,是有很多朝堂势力,很难攀上皇太子的高枝,便来攀附皇八子胤祀,胤祀则给予他们一些好处,所以皇八子则在朝堂上积累了很多的声望。
而皇四子胤禛为人比较刻薄,也太不会跟官员打交道。所以,皇四子胤禛则被朝堂众多的大臣势力所排斥。所以,等到太子被皇帝所压制之后,康熙再度选太子的时候,大臣们很多都支持皇八子成为太子。但康熙则否决了大臣们的提议。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曾言皇八子胤祀其母家微贱,其可为太子?”
其实康熙并没有真的是因为胤祀的出身微贱而不选他,真正原因是,康熙看到胤祀身上也盘踞着大量的势力,最终也难以推动后续的改革。而康熙更加能看到的是,皇四子胤祀虽然看上去为人刻薄寡恩,但其能真正使用人才,他所重用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却比较好用,是一些能真正办实事的人,所以康熙其实最终想要让皇四子胤禛继位。
随着康熙到了晚年之后,把皇四子胤禛的干舅舅佟国维任命为步军统领,又把其家臣年羹尧任命为陕甘总督,钳制皇十四子带领的军队粮草,最终康熙为胤禛的上位铺平了道路。随着雍正上位之后,他开始对内部进行强力的改革。
雍正皇帝在内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必然会与阻碍改革的势力进行博弈与抗争。而在雍正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附庸在皇八子胤祀之下的很多势力,则成为雍正继续改革的障碍。所以雍正最终使得皇八子胤祀被囚禁,而与皇八子胤祀一同被囚禁的还有皇九子胤禟。皇九子胤禟被囚禁,其主要原因,还是其属于皇八子的势力。根据《清史稿》记载:“胤祀党羽甚恶,阴险已极。”
在清朝,皇子犯罪被囚禁,往往不光是其一人受罚,其家人也要一起被囚禁。所以,康熙皇帝造成的“九子夺嫡”的局面,不仅使得其儿子们被囚禁,还使得其很多孙辈也同样被囚禁起来。爱新觉罗·弘晸就是皇九子胤禟的儿子,他因为父亲的缘故,十九岁就被囚禁。一直到了五十三年之后,弘晸才被乾隆皇帝放出,这个时候的弘晸已经是一个七十二岁的老人了。
弘晸为何能被囚禁五十多年爱新觉罗·弘晸被囚禁五十多年,他人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他之所以被囚禁如此之长的时间,有很多的原因。当然,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比较长寿。爱新觉罗·弘晸活了八十二岁高龄,虽然他被囚禁了五十多年,但在被放出后,还是活了十多年,可以说是古代比较长寿的皇族子弟了。
根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十一月十八日辰时卒,年八十二岁。”
而他被囚禁如此长的时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乾隆皇帝要处理雍正留下的一些问题。因为雍正施行比较强力的改革,触及了士大夫与士绅的利益,所以,士绅与士大夫对雍正皇帝极为不满,在民间有很多贬损雍正皇帝的传言。而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他自然不会放过贬损自己父亲的人。
乾隆上位之后,很快处理了很多贬损雍正的人,比如在雍正时期,一直贬损雍正的曾静,在乾隆上位后,很快就被处理。而与雍正皇帝为敌的很多势力,也被乾隆认为是反对改革的势力,最终继续对他们继续压制。
从乾隆皇帝上位之后作为来看,他为了缓和与士大夫和士绅之间的关系,虽然取消了雍正皇帝很多过于激烈的改革,但从根本上来看,在乾隆前期,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雍正的改革。而从清朝所尊崇的孝道出发,乾隆皇帝在上位之后,也不能马上改变其父亲的规定,更不用说释放其父亲生前的政敌及其家人。
乾隆在前期很长时间,都在继续去发展与改革雍正所推行的政策,一直到乾隆中期之后,乾隆才开始进行转变。所以,乾隆皇帝不管是出于孝道的考虑,还是出于继续推动改革,都不能对父亲生前的政敌进行贸然的释放。
等到乾隆中后期,其政局已经基本稳定,雍正的反对者也大多都已经消失 这个时候,乾隆再对父亲的政敌进行豁免,是一个对王朝来说比较合适的做法。而在这个过程中,爱新觉罗·弘晸既是比较倒霉的人,也是比较幸运的人。倒霉的是,他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被囚禁中度过,出来之后,已经老态龙钟。而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获得了自由。
爱新觉罗·弘晸是康熙皇帝的亲孙子,但其却因为康熙的布局,被囚禁长达五十年。而其被囚禁时间如此之长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活的时间很长,跨越了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个时代,而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乾隆皇帝需要对雍正的政策进行延续。
参考文献:
康熙末年的“面谕”与第三次立储计划——以《本朝题驳公案》新见史料为中心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补正
《明清紫禁城的家风与国运》
《古代宗法制对清朝皇位继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