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也应该羡慕过韦小宝的七个妻子个个都是大美人不说,其中身份最尊贵的还是建宁公主吧。
小说中建宁身为公主,身份高贵,到了年纪和亲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本来这是一段不错的姻缘,可惜当时吴三桂虽然已经投靠朝廷,可一来朝廷不信任吴三桂,总是防着他;二来吴三桂作为一个汉人,不仅投靠了朝廷还将崇祯帝逼死,不知被多少人暗骂小人。
因此,将建宁公主下嫁吴三桂之子多少也是想要将吴应熊作为人质的意思。
《鹿鼎记》中写道后来吴应熊死后,公主改嫁给了韦小宝,成为他众多妻妾中的一个这不过是小说家言。
真正的历史远比小说残酷许多,满清公主丈夫死后不可能改嫁。
真实情况是,公主丧子丧夫,本人还被幽闭到死。
吴三桂受封平西王明朝后期的时候吏治混乱,各地大臣一个个都吃的脑满肠肥,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被逼到绝境的百姓纷纷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反抗,一时之间天下狼烟四起。
而闯王李自成便是其中最强的一个,他率领的手下攻到哪里都是势如破竹。
在这大好形势之下李自成乘胜追击直逼京都,朝廷下令让吴三桂勤王。
吴三桂奉命而行,可因心系百姓,就暂时将宁远一带的老百姓迁移到三百里外的山海关。
一来一回并没有耗费多长时间,不过就是十来日的功夫。
可就是这十天,风云变幻,李自成已经攻破了城门,还挟持了吴三桂全家。
摆在吴三桂面前的路并不多。
一条就是投靠李自成,家人得以保全,可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条就是集结志士大明散乱的军队,重建大明。
第三条就是选择当时比较强大的势力来依附。
按道理来说,吴三桂选择倒向李自成的概率很大,可为什么最终吴三桂选择了降清呢?
按照野史上所说,是因为李自成欺负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还羞辱了他父亲。
尚未投降就已经如此,一旦李自成拿走了他手中的权势,那不是任人宰割吗?
野史说的内容不知真假,不过吴三桂选择倒向清廷肯定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李自成此人是农民出身,靠着一腔热血和大势所趋拥有了天下,可受限于所受的教育水平,考虑问题并不是很周到。
李自成在坐稳位子之后,没有急着开始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制度,整顿吏治、发展农耕。
而是直接开始了享受,目光相当短浅。
他只知道对付那些害他走上谋反之路乡绅,丝毫没有考虑隐藏在更深层次的力量。
也没有顾及和他一起辛苦征战的士兵,不仅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待遇还任由他们散落在各地。
而面对重要关口山海关也仅仅是派了一个守将和几千士兵前去,这样一个咽喉一样重要的地方,居然如此儿戏,这也让吴三桂深切的认识到了李自成的不靠谱。
其实吴三桂也想过要拥兵自立,可这并不现实,吴三桂的兵力在当时天下的势力中不算强大,他投靠谁谁就如虎添翼,可他要是自立为王,那就不好说了。
因此,吴三桂选择向皇太极求助,并将山海关作为投名状。
皇太极欣然接受了吴三桂递来的橄榄枝,带领铁骑入关。
而事实证明,吴三桂倒向皇太极,其实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入关之后,皇太极给了他极大的礼遇,不仅封了他做平西大将军还给他平西王的称号。
当然,这也只是皇太极的缓兵之计罢了,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建宁公主和亲吴应熊虽说顺治封了吴三桂为平西王,但是对于吴三桂这样一个猛将而且又有满汉民族之分,终究还是不放心的。
那么怎样才能牵制住吴三桂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吴三桂押一个人质在京城,那现成的人选就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当年清廷放三王出山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世子放在京都当人质,否则一个手握重兵的异姓王独自前往封地拥兵自重这还能了得?
不过,虽然三藩都留了质子在京城,皇太极还是要想办法要再多一重保障。
怎样能让一个人死心塌地留下来,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赐婚、联姻。因为联姻是成本最小、理由最正当的一个方法了。
而当时适龄的公主其实并不多,其中一个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恪纯长公主。
皇家公主承担天下的供养,联姻自然也就成了她们的宿命,更何况都不是远嫁,只是嫁在京城呢?
上位者一看两人合适,就将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给了吴应熊,并以不舍得公主远行为理由,将他们强行留在京城,也不允许吴应熊带公主去见吴三桂。
不过,明面上并没有亏待吴应熊,不仅给了吴应熊爵位还加封了太子太保的官衔,可谓一时之间,恩宠不断。
只要吴三桂不造反,吴应熊就能在京城享受他的太平安闲日子。
吴应熊也很清楚自己的命运,他名为世子,可一直被留在京城,对云南的事务更是插手不了一点。
人生苦短,他只要做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就可以了。
因此,在和公主成婚之后,吴应熊和公主感情相当不错。还时不时带着公主在京城周边游玩,好不快活。
康熙元年的时候,吴应熊长子吴世霖出生,更是让这个小家增添了很多欢乐。紧接着,公主又给吴家生下了好几个孩子。
吴应熊和公主就这样幸福安乐了十几年,康熙十年的时候,公主还和吴应熊一起前去给吴三桂祝寿呢。
削藩逼反吴三桂康熙刚刚亲政的时候,内忧外患一大堆,暂时还没有精力去理会吴三桂。
康熙在前期还在忙着处理鳌拜等顾命大臣呢,这也让吴三桂安心的在藩镇发展了好几年。
但等康熙将前朝之事理顺之后,接着就腾出手来收拾顺治留下了三藩了。
雄才大略的康熙怎么可能允许在自己在位期间还有没有处理掉的隐患呢?
撤藩的导火索还要从平南王尚可喜上书朝廷想要告老还乡,并希望自己的爵位由儿子尚之信继承。
康熙一看到这个折子,心中就高兴不已,正愁找不到理由呢。
当下直接同意了尚可喜的奏折,顺便还让尚可喜把儿子一同带回去,并遣散部众。
尚可喜虽然不愿意,然而折子已经递了出去,也不好收回,只好同意。
都说唇亡齿寒,尚可喜被撤藩,耿精忠和吴三桂也不淡定了。
于是吴三桂和耿精忠两人约好,一起向朝廷上折子,主动请求撤藩。
这样一来,正中康熙下怀,康熙连表面功夫都没有做,直接就同意了。
而且还派出大臣前往云南、广东、福建三省,落实撤藩事宜。
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康熙,可没想到弄巧成拙,这下吴三桂和耿精忠直接傻眼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愤怒和恐惧,要知道当年皇太极如果不是和吴三桂里应外合共同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可能皇太极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进攻到中原。
而且,吴三桂为了向朝廷展示他的忠心,甚至连南明的最后一个君主都给逼死了。
天下有多少人恨他恨的牙痒痒,以往有平西王权势护着,身旁守卫无数,自然可保一切无虞。
可一旦没有平西王这个王位,又怎么能挡的了那些心中思念南明的志士呢?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就是,吴三桂已经过惯了一言堂、唯我独尊的日子了,怎么可能还会愿意回到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呢?
吴三桂起兵造反,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是当时还在京都的吴应熊。
朝廷众臣纷纷建议将吴应熊下狱审问,康熙顺应众臣的意见,将吴应熊关押,也希望吴三桂能看在儿子的面上,停止反抗。
可吴三桂在起兵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放弃吴应熊了,怎么可能还会顾念吴应熊的存在呢?
吴三桂请人写好了檄文,用的名目是反清复明。
当时,还是有不少百姓怀念前朝的,因此,在吴三桂手下还真的集结到不少反清复明的志士。
他们一路攻来,一时之间,各地守城的士兵还真是被打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先是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占领了云南,后来又继续进攻贵州、湖南和另外几个藩镇联结成了一片。
眼看吴三桂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强大,康熙爷明白,吴三桂是不在乎吴应熊这个儿子了。
于是,就下令处斩吴应熊及其长子,软禁和硕恪纯公主。
对公主来说,一夕之间,风云变幻,不仅丈夫死了,儿子也没有获得活命的机会,自己还被康熙软禁。
可对公主而言,此时除了拼命保护一下除长子之外的其他孩子,她也做不了什么了。
丈夫的死对她打击很大,可公主不知道的是更悲痛的事还在后面。
兵败如山倒吴三桂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起兵之后,先占领云南,后占领贵州。
等云贵两省握在手中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湖南、四川两省。
康熙得知之后,迅速作出应对之策。
康熙急诏停止对耿精忠、尚可喜二人的撤藩工作然后任命征讨大将军对吴三桂进行讨伐,并制定了详细的反攻路线。
吴三桂应对的也很快,吴三桂率主力进攻湖南,几个月后湖南落入吴三桂手中。
见吴三桂势如破竹,福建的耿精忠也趁机公开造反,在东南策应吴三桂。
很快,湖广两地被吴三桂收入囊中。
此时年轻的康熙显得有些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不仅是吴三桂,有一部分心中思念前朝的人趁机在这个时候把水搅浑。
不仅如此,新疆的准葛尔也拥兵自重,东北的沙俄也虎视眈眈。
康熙被整得一个头两个大。
眼看形式大好,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可令人不解的是,吴三桂做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
那就是吴三桂拿下湖南之后,没有再继续进攻,而是派人和康熙和谈,希望能以长江为界,大家互不干预。
这个举动其实相当于把主动权让了出去,无端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而康熙呢,就算走到这一步他也没有打算有任何的妥协,他利用这段难得的喘息时间调整部署,将耿精忠和尚可喜一一击破。
吴三桂就此失了先机,为了能够最后一搏。
吴三桂干脆登基了,将大帅府从长沙移到衡阳,并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在衡阳登基。
改国号为大周,并大封诸将。
整顿兵马之后,吴三桂再一次向清廷发出攻击,这一次,清军再次大败。后来,吴三桂又带着大军打了好几次胜仗。
本来局面一片大好,可谁知这个时候,吴三桂死了。
群龙不可以一日无主,吴三桂手下拥立吴世藩为幼主。
吴三桂征战沙场多年,积威很重,众人也知道他的才华,因此也很佩服他。
可吴世藩作为吴三桂的孙子,长年在京城,既没有治军的本事也没有才华,吴三桂手下的老将怎么能服气呢?
康熙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派兵穷追猛打。
叛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很快就如鸟兽散。
康熙二十年的时候,持续了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复,清军占领了云南。
三藩也成为了历史。
当平叛成功的消息传回康熙耳朵里的时候,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吴应熊和公主的其他几个孩子一一斩首。
公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度伤心到昏厥,可作为一个公主,她又能做什么呢?
她能做的,无非也就是独自府中孤独的等死罢了。
和硕恪纯公主的后半生在凄凉和悲苦中度过,终于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时候,公主病逝,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