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从一座城到称帝,难道是祖辈福泽?他的实力或许被低估了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2023-12-10 04:07:01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

其中,袁术是汉末极为重要的军阀,占据淮南,自称为帝。但是,他似乎一直得不到历史学家、文学家,甚至是游戏公司的重视。

一方面,在人物刻画的时候,袁术的形象就既不道貌也不岸然;另一方面,书中更是通过曹操的口,用“坟地里面的腐烂尸骨”形容袁术,给予他极低的评价。

但是,袁术在乱世中,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野心,占据淮南,自称为帝,哪怕最终落得战败病死的下场,也称不上是弱者。

那么,袁术的真实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出道即巅峰

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在三国时期是不适用的。

三国时期的这些名臣能人,往往都有一定的出身,几乎没有哪个名臣或者能人,是草根子弟出身的,而袁术,更是可以用“身世显赫”形容。

在东汉的官僚体系里,位极人臣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地位最高。袁术的父亲,袁逢在汉灵帝时代,曾担任司空,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朝堂内外的势力都不可小觑。

在东汉末年,出身高超就意味着获得了很高的威望,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的手下能聚集大量人才的原因。

袁绍虽然比袁术年长,但因为袁绍的生母是个婢女,因此身份卑微。反之,显赫的家世背景,嫡出的身份,袁术在东汉末年,一度荣升头号种子选手。

世家子弟拥有着当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说,他们就是国内最优秀的那一帮人。普通人拼尽一生,想要达到的“罗马”,不过是袁术“出生地”。

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凭借着显赫家世,袁术自然而然地通过举孝廉入仕,先后担任河南尹,虎愤中郎将等职务,积累了不少资历。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一度掌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积极笼络袁术和袁绍两兄弟。

可是,何进终究无大将之能,反被兄弟二人唆使,对付宦官,并顺带把董卓这个袁家门生召入京师听命,以便行事。结果,何进糊里糊涂地被骗进宫中,让宦官杀了。

袁术当机立断带兵杀入宫中将十常侍杀光,铲除了宦官集团,稳定了当时的局势。

单从这份魄力看来,袁术本非池中鱼。

只是,袁术当时不过初出茅庐,势力不够,想在朝廷中掌权是不太可能了,只能到地方上才能有所作为,所以袁术借攻打十常侍的机会逃走了。

不久,董卓扶持汉献帝登基,并把控朝政。

董卓此举一时激起群雄愤慨,各路军阀组成联盟,计划合力攻打董卓。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袁术十分不满。本来在家族里就看不起庶出的袁绍,这回更是看不顺眼了。而袁绍当上盟主后,也只让袁术管理粮草后勤之事。

当然,袁术的野心并没有因此减退。因为共同的敌人董卓,袁术也吸纳了许多愿意跟随自己的将领,逐渐崛起,进而在淮南一带形成一股势力。

袁术僭号之前,整个关东地带其实就是两大势力,分属袁术和袁绍两兄弟,从北到南分别是:公孙瓒(袁术系)、袁绍、曹操(袁绍系)、陶谦(袁术系)、袁术、刘表(袁绍系)、刘繇(袁绍系)。

而袁术,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军阀。

鼎盛时期,扬州六郡几乎全部掌握在袁术手上,而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三郡,徐州的广陵、下邳两郡也都有袁术的势力。

可以说,他曾经占据着全国最富庶的产粮地区,称帝的实力还是有的。

多年部署,成为霸主

且不说《三国演义》有矮化袁术之嫌,在许多三国相关的游戏中,袁术的形象都不怎么好:不仅头像猥琐、身形怪异,更是只手握一座城池,手下五六个三流武将,可以说毫无帝王之相。

然而,袁术称帝时,他所占领的南阳、汝南、江淮一带,包括江东六郡,皆是富饶之地,人口众多。军队数量大约在17万左右,约是曹操军队数量的4倍,在当时的诸侯中是最多的。

前文有提到,参与讨董联军后,袁术一开始并不得志。

后来,联军的豫州刺史孔伷不久病死,他成为了三路讨董联军中的南路首领。

讨董联军的群众基础,加上袁家的声望,袁术在豫州可谓风生水起,得到了士族百姓的大力支持,日渐兵强马壮。

孙坚的投奔,更是让袁术如虎添翼。如果说袁术的南路军对讨董贡献最大,那么,孙坚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他为袁术赢得了丰厚的红利,为后来袁孙两家的故事埋下伏笔。

公元190年,孙坚诱杀张咨,取得南阳郡交予袁术。

孙坚又在鲁阳用“空城计”大败董卓数万步骑兵,再进军司隶河南尹,先后于梁县以东和阳人聚正面与董卓大军交锋。

战争初始,孙坚处于劣势,被徐荣打败,后得祖茂以命相救才幸免。后因吕布等将与主将胡轸不和,孙坚军击杀西凉名将华雄,并最终获胜。

公元191年4月,董卓逃到长安,孙坚顺势攻入洛阳,填平被掘的皇室陵园,祭扫宗庙后,才带兵返回鲁阳。

虽然袁术并不是手刃董卓之人,但是他的讨董功勋,让他在南阳、豫州的声望到达了顶点。

董卓死后,讨董联军自然瓦解,群雄逐鹿。

当时,袁术控制的土地是荆北南阳和豫州的一片狭长的土地,东北有袁绍、曹操,南面有刘表、黄祖,西北有李傕、郭汜,可谓三线受敌而地缘不利。

接着,孙坚战死,给了袁术势力一个重要打击。于是袁术在193年初退出南阳,将重心转向豫州,兵锋直指兖州,向北压迫曹操。

可惜的是,袁术在兖州匡亭兵败于曹操之手,覆亡依稀就在旦夕之间。令人想不到的是,袁术机智地转道攻击扬州,瞄准袁绍系的薄弱之处,不仅化险为夷,还为自己开辟了另一方天地。

袁术占据九江郡之后,便自领扬州刺史,得以在江南立足。

与此同时,本同属盟友的陶谦看准时机,迅速对原属于袁术的豫州下手了。他显然低估了袁术的能力,高估了自己的能耐,在北有曹操,南有袁术的局势下,企图独霸中原。

曾经的陶谦驱逐徐州黄巾,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礼遇名士,何等英明。但是,一时的胜利还是蒙蔽了他的睿智,令人亲小人远贤臣。他的疑心最终让投靠他的贤士能人一一离开。

为了复仇,袁术出兵攻打陶谦的大本营徐州,却仅限于小打小闹。只是,另一面的曹操看你们打起来了,前来搅局,率先引发大战。

腹背受敌的陶谦,很快大势已去,不久就病死了。

陶谦死后,袁术自称徐州伯,实际控制了扬州和徐州的繁华郡县。

公元194年,孙策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袁术的部将。

当时孙家和袁术牢牢的绑在一起,袁术对孙家可谓信赖有加。

孙策初涉战事,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袁术命令孙策进攻庐江郡,孙策辗转了两年才攻克,比起他的先辈们在江东的表现,实在不值一提。

扬州的治所当时在寿春,汉室刘繇就一直龟缩在寿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盘被袁术一点点吞并。

公元196年,吴景、孙贲准备更进一步。刘繇改刺史为州牧,称扬州牧,带领数万人马进攻吴景和孙贲。于是孙策自告奋勇前去帮助吴景他们,这样孙家三口人成为进攻刘繇的袁术部队。

最终吴景、孙贲、孙策把刘繇打的西窜至豫章郡,孙策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转变为征讨部队之首。随后,孙策迅速平定了吴郡和会稽郡。

刘繇在豫章之后遇到了多次争夺太守的混乱争斗,最后自己也死在那里。而在他前往豫章之前,豫章的太守是诸葛玄,是诸葛亮的族叔。

扬州初定,袁术将视线转到徐州,乘刘备新上任,于公元196年发动战争,占领广陵郡和部分下邳郡。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事件。为了防止吕布危害自己,袁术还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吕布的女儿,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之后,袁术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便大肆分封,任命孙香(即孙策族弟)为汝南太守。汝南是袁家大本营,可见袁术对孙家的信任;舒仲应为沛相;吴景为广陵太守;刘勋为庐江太守;袁胤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九江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至此到公元197年初,袁术的疆域,北抵陈国、沛国;东临下邳、广陵;南至会稽东冶;西接刘表的江夏。横跨扬、豫、徐三州十一郡,辖下约800万人口,成为了当时最强势力。

袁术控制的地盘都是产粮区。在汉末,有粮就有一切。袁术称得上志得意满,春风得意,声威一时无二。

放眼四周,豫州黄巾军响应袁术;黑山军联合袁术;白波军投奔袁术,就连已占据部分徐州的吕布,也不得不需要仰仗袁术。

登基称帝,迎来败亡

占据扬州等富庶之地,兵精粮足,使得袁术有些膨胀。

他认为,袁姓出自上古陈姓,当代替汉而为下一任皇姓,何况袁家四世三公,真正的名门望族,再加上孙坚从洛阳带出玉玺后就在自己手中,于是动了称帝的心思。

期间,袁绍想学董卓,立汉室刘虞为帝,希望获得袁术的支持。袁术则认为,扶持一个成年的皇帝毫无意义,且汉室衰微,匡扶汉室不如自己称帝。于是,他托词:“你这样干和董卓有什么区别,我是不会支持你的。”以致兄弟反目。

公元196年8月,曹操把献帝迎到了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扭转劣势,与之抗衡,袁术正式秘密筹备称帝事宜。

公元197年,袁术最终不顾孙策、阎象等人劝告,在寿春称帝,改号仲氏,广置公卿,设坛祭天。

或许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僭号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按照儒家思想,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时期,天灾便会降临。袁术僭号后不久,淮南大旱,导致当地粮食减产。

袁术的称帝,也让他走向了众叛亲离,成为众矢之的。

其中,最致命的,莫过于孙策的背叛,以及吕布的决裂。

袁术称帝后,孙策随即在江东宣布脱离袁术自立,使得袁术直接丢失了江东一大片地盘,势力急转直下。

后有曹操趁机起兵讨伐,占领袁术大片地盘。袁绍在界桥之战中,大败公孙瓒,陶谦病亡之后,徐州先后易主刘备和吕布,原先的三方联盟不复存在。

袁术陷入曹操、吕布、孙策、刘表等势力的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战败后,袁术逃往淮南。途中,部下陈兰、雷薄叛变,在掠夺粮草后,奔赴于潜山,使其雪上加霜。

从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僭号“仲氏”,到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术病死,不过短短的2年时间,袁术从不可一世的汉末第一大势力瞬间跌落谷底,似乎是一眨眼的工夫,曾经那么强大的袁术系就灰飞烟灭。

而他多年的奋斗,却最终为孙策做了嫁衣,成为三国之一吴国的发展的基础。

袁术能成为一方军阀,源于自己的野心,也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但更多的,靠的是祖辈的声誉和当时的机会。而这一切,却最终成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出生便贵为天子骄子,他占据了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但这一切在帮助他壮大的同事,也蒙蔽了他的双眼。

他错误地预判了形势,觉得自己的实力足以取代汉室,企图建立自家政权,登基而称帝。他忘了回首来路,忘记了董卓的下场,也不明白野心如曹操、袁绍,他们为什么都不敢轻易尝试颠覆汉室。

他更没有协调各方的关系,不仅仅是自家兄弟袁绍,还包括了麾下那一帮野心家们的虎视眈眈。在穷途末路之时,他仍旧无法舍弃享乐,最终走向败亡。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只会铭记成功者。

因此,后人不会留恋袁术的能力,却只记住了他的不自量力!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