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大多数男人都以三妻四妾为荣,但有这么一个人,身在顶峰,却从来不屑于莺莺燕燕,一生只爱皇后一人,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实拥趸。
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人,为了张皇后六宫形同虚设。
他在私德上克己复礼,在大事上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创造了“弘治中兴”。
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也是颇高,万历年间的首辅曾经评价他为一代贤主,那么这个在位仅仅18年的朱祐樘究竟做了什么,才让人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不幸的童年朱祐樘出生的时候,正是万贵妃在宫中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生母只是一个宫女,只能偷偷摸摸地在宫里养着他。
朱祐樘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幼年也过得很不如意,而在他落魄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万贵妃就成了他一生的挚爱。万贵妃照拂了他几年,他对万贵妃一生宠爱。
可惜,他和万贵妃的孩子没有活下来,尽管他极力给早夭的孩子尊荣,也是无济于事。
万贵妃此人嚣张跋扈,她没有孩子,那后宫中所有人都不能有孩子。
朱祐樘的生母纪氏,是朱见深在一次回宫的路上一时兴起临幸的,之后朱见深也忘了这件事,几乎就没有想起过这个人。
刚得知有这个孩子的时候,纪氏还是十分惶惶不安的,可又实在是不愿意打掉这个孩子,就冒着天大的风险生下了他。
好在周围的宫女太监也都是好心人,也想为朱见深留下一个后人,于是就纷纷为他遮掩,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太监张敏的刻意保护。
要不然万贵妃在宫中手眼通天,再怎么小心翼翼,也瞒不过万贵妃的眼睛。
朱祐樘就这样小心翼翼地长大,在一种随时可能被发现,发现了就有可能丧命的情况下长大。
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感情相当深厚,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眼看大好的江山无人继承,心中也很是烦恼。
这天,他随口感慨,不料身旁的太监张敏居然跪下说,其实陛下有孩子,而且已经长成了个小娃娃。
朱见深大惊,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太监张敏跪下说,老奴今日说出了这个秘密,这条性命肯定是保不住的,还请您善待皇子。
接着,大太监就把当年纪氏生子的实情告诉了朱见深。
朱见深很是高兴,大好江山终于后继有人了,可拦在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去说服万贵妃接纳这个孩子呢?
万贵妃跋扈,不允许朱见深亲近任何人,连皇后也不允许,突然多了一个皇子,这让她怎么受得了?
张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直觉告诉朱见深,就算这个孩子能够侥幸活下来,孩子的母亲也一定活不下来。
一夫一妻的践行者朱见深的预感相当正确,万贵妃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
可事情已经发生,孩子已经长大,朱见深也确实没有子嗣,江山总得有人继承吧。
于是在验明皇子身份之后,加封朱祐樘生母为淑妃,纪氏得知后,心中明白,自己大概是活不长了。
果不其然,纪氏加封淑妃不久,就暴毙而亡。
朱祐樘伏在生母的身上,哭得相当伤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从此,小小年纪的朱祐樘就没有了母亲的关爱,幸好,周太后不忍心儿子的子嗣被万贵妃害得一个也没有,便决定亲自抚养朱祐樘,才让朱祐樘成了万贵妃手下的漏网之鱼。
朱见深未登基前整日都活在担惊受怕中,生怕哪一天就活不下去了。
这一段朝不保夕的生活带给朱见深的不仅是心理上的阴影还有生理上的病痛,给他留下了不少的隐疾。
继位之后,想要好好保养身体,可是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常年的积劳成疾让他英年早逝。
他离开的时候,朱祐樘年仅18岁。
就这样,朱祐樘在失去母亲之后又失去了父亲,年仅18岁,就要扛起江山之重。他的周围,虎狼环伺,他需要自己去分辨哪些人是真正对他好,哪些人只是想利用他的权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许是心疼生母因为自己而早亡,朱祐樘无意于后宫佳丽。
他和皇后张氏也不是什么一见钟情,而是规规矩矩的由朱见深做主,两人是典型的先婚后爱。
朱祐樘的童年,几乎是没有什么欢声笑语的,因为活着已经耗费了他所有的力气了,可张氏不一样,她从小被家里娇宠着长大,阳光明媚,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明孝宗朱祐樘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这样的性格,他喜欢张皇后,就喜欢张皇后的一切,张皇后不懂的,他就慢慢教。
很多人都喜欢把明孝宗和隋文帝杨坚放在一起比较,但其实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独孤皇后能得到隋文帝杨坚的爱,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二圣临朝就是对独孤伽罗能力的肯定。
独孤皇后嫁给杨坚之后,始终和他携手同行,和他一起面对当时当权者的猜忌,不断地经历贬谪、甚至把二儿子都放在皇宫当质子才勉强换来几年的安宁。
后来,更是追随杨坚的脚步,共同治理天下。
而明孝宗的张皇后,就不太一样了,张皇后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闺阁女子,从小家族对她也没有什么指望,将张皇后宠的娇憨不已。
张皇后在宫中恃宠而骄,不仅在宫里横行霸道,更是纵容家人在外收受贿赂,吞没田产等。
可孝宗对这些从来不会迁怒张皇后,他和张皇后如平凡夫妻一样,共同起居生活。
对岳父张峦也是极其礼遇,在其去后还亲笔书写了神道碑。
要知道,在明代,这样的例子只有三例,开国宰相姚广孝、还有功臣徐达,张峦何德何能,能与他二人并立?
可明孝宗就是给了这份殊荣。
肃清朝堂明孝宗刚刚继位的时候,朱见深留给他的,那就是一个混乱的朝堂。
阁老、尚书都各自为政,还有万贵妃的家人也都身居高位,而且手上也都不干净,甚至连宫里都不干净,“真人遍地走,国师多如狗”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朱祐樘亲政之后,靠着朱见深留下来一帮忠诚可靠的托孤臣子,将那些妖道一一铲除干净,在其位不谋其事的臣子也纷纷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
将朝廷那些只拿俸禄却不办实事的小人清除出去之后,孝宗任用贤能之人,让朝堂焕然一新。
孝宗勤勉于朝政,不仅每天早朝按时到,而且还恢复了朱见深一朝早已不用的午朝。
孝宗为了让自己能时刻知道臣子们的动向,还让人把四品以上的官员名字刻在墙上,以防自己忘记。
孝宗善于纳谏,对臣子的意见都能择其善者而从之,日日勤勉。
除了善于听取意见之外,孝宗还十分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的衣衫都是相当朴素,还体恤农桑,多次下令减免赋税。
得益于孝宗的种种仁政,孝宗缔造了弘治中兴。
可长期这样辛劳,让孝宗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且孝宗早年六岁之前都在密室中长大,后来虽被周太后接走抚养,可却还要时不时提防万贵妃的算计,直到万贵妃死去才真正松一口气。
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让孝宗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为了能给大明多做点事情,孝宗开始逐渐沉迷于道家文化。
他开始相信道士的长生之说,在宫中大搞炼丹之术,希望能通过丹药让自己身体康健,也希望服食丹药能让他绵延子嗣。
巧合的是,张皇后第二年就生了一个皇子。
这么一来,孝宗对道士就更加信任了,他把追求长生的希望全都放到了道士身上。大太监李广投其所好,通过丹书符水迅速获得了孝宗的宠爱。
在孝宗一朝,李广仗着孝宗宠幸,到处收受贿赂,家中堆满了金玉,卖官鬻爵更是不在话下。
后来还是太后实在看不下去发话要惩治李广,李广惊惧之下,在家畏罪自尽。
孝宗命人搜查李广家中的时候,发现了李广受贿的账本,拿到宫中之时,他才不得不相信,他宠幸了多年的道士居然是一个无耻之辈。
据说,当时这本账薄上的名字几乎能覆盖整个朝堂,很多朝臣纷纷弹劾他们,要求孝宗从重处置,可孝宗仁厚,还是为账薄上行贿的人隐去了名字。
可这也不是放过了那些不作为的小人,而是等到时机成熟,慢慢清算。
并且通过李广事件,他开始不断地反思,开始了人生中第二个励精图治的时期。
亲贤臣,远小人,可孝宗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再经过高强度的工作,又怎么受得了,很快就故去了。
临走前,他将江山交到唯一的儿子朱厚照手中,并叮嘱继位辅政大臣要好好辅佐幼主,便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六岁
纵览孝宗的一生,在文治武功上或许不如那些千古明君,可他能迷途知返,反思并改正错误,这在历史上也是相当罕见的。
功过都由后人评说,孝宗做到了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