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四月二十三,王允、吕布等人联手,刺杀了董卓。
由此,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张种抚慰山东”,开始统领公卿,辅佐幼主。
此时,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六月初一,长安城破,吕布逃走,王允被擒。
短短一个多月,天翻地覆,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形势大好:时来天地皆同力!董卓死,“长安士庶咸相庆贺”,诛董大功的王允、吕布,成了英雄!
原本在董卓威慑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僚士大夫,皆景仰、拥护王司徒。
而在武装力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比想象的还要有利。
原本,董卓手下的武装,大致为三股:董卓的嫡系凉州武装;原丁原所统,现为吕布统辖的并州武装;原何进等人统辖的禁军武装。
其中,并州武装,自然追随并州人王允、吕布。
而老禁军武装,本非董卓嫡系,没有明确立场,跟谁混不是混,反正职责是护卫朝廷,谁掌握朝廷就跟谁混!
而原本是董卓嫡系的凉州军,此时也发生了分裂。
当时,董卓手下凉州重要将领分布是:董越驻渑池,中郎将段煨驻华阴,中郎将牛辅驻安邑;这三位是最重要的将领;此外,凉州大人胡轸,曾接连击败曹操、孙坚的名将徐荣,也拥有较强的实力;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当时是在牛辅之下,属于校尉这种“次一级”将领。
五人中,胡轸、徐荣、段煨,皆在第一时间归顺了王允执政的朝廷,只有董越、牛辅顽固抵抗。
而幸运的是,顽固抵抗派的两个主要凉州将领,居然也很快的扑街了!董卓被杀后,董越来找牛辅相商。
牛辅居然因为占卜者的胡言乱语,就把董越杀了!
随后,牛辅营中有人逃走,营中惊动。牛辅以为满营皆反,遂带着亲信抛下军队逃走了!随即···在途中,亲信贪图牛辅的财宝,杀了牛辅,并把牛辅的首级送到长安···
如此,顽固不服的两位主要将领,就这么稀里糊涂死掉了!
而牛辅手下的李傕、郭汜回来后,见群龙无首,遂向朝廷请求赦免!
如此,董卓的武装力量,或已经归附王允,或已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这,就叫时来天地皆同力!
作死的王允1:不合时宜的执政风格,由深受寄望到渐失众心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后汉书.王允传》
当初,为了铲除董卓,王允既能假意事董卓,又能暗中联络对董卓不满者,不失为善变通之人。
然而,董卓死,王允开始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与士大夫推心置腹,说话没有好脸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也就是一切按照规矩来,不搞什么特殊化,本是为政者的良德。
然而,此时并非治世,乃是人心动荡之时,“不循权宜之计”,也就是不“特事特办”,不照顾官僚士大夫、世家大族的利益!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朝堂,王允本有许多可以借重的资源!
皇甫嵩、朱隽,皆之可以镇场子的宿将功臣;杨彪,更是“四世三公”天下都要给面子的“老脸”;其余有资源有能力的士大夫更是不胜枚举。
如果能拉拢、重用这些人,这些人凭其才能、威望、资源,都可以保王允应付局势!
然而,王允不合时宜的“杖正持重”,使众人“不甚附之”!
虽然这些人对王允,不至于向对董卓一样恨,但至少也是“无感”了。
后来,李傕、郭汜起兵,整个过程中,王允几乎没有什么“盟友”挺身而出,甚至这些人后来大多又麻溜接受了李傕等人控制朝廷···
显然,不是这些人没有才能、威望、资源,而是没有被王允所用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王允安排了同郡人宋翼、王宏在三辅地区,“民庶炽盛,兵谷富实”,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参战···
作死的王允2:不收军心官僚士大夫不能拉拢,军心总是要拉拢的吧!
咱们前面提到,王允手下的部队,此时成分很复杂,既有原属丁原的并州军,也有原属何进的禁军,更有胡轸、徐荣等人的部分凉州军。
这些人有的是原董卓的嫡系,有的不是,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和你王司徒不熟!
所以,想方设法,笼络军心,是必须干的大事!
吕布就提出:应当以缴获董卓的财宝赏赐公卿、将校,收人心!
然而,王允拒绝了!
不仅如此,王允还打心底里看不起吕布,只把吕布当成一个普通剑客。
如此,吕布也与王允疏远了。
要知道,王允没有任何武力基础,在他没有拉拢其他将领的情况下,吕布是他唯一可以借重的将才!
公卿之心“不甚附”、军心未笼络,王允使自己陷入了孤立!
而另一方面,王允却把原本一盘散沙的对手,“奇迹”一般的弄成了铁板一块!
作死的王允3:将一盘散沙的潜在对手逼成铁板一块此时,王允面临的最大潜在威胁,就是原董卓嫡系的凉州人。
群臣建议:将董卓的旧部全部赦免!
然而,王允很“讲究”:这些人本没有罪过呀!不过是身不由己跟了董卓罢了。咱们给他定一个叛逆之名,再赦免他们,他们反而以为是权宜之计,心里不安呀!不如还是稍微惩罚一下他们算了。
王允这个想法,要说错倒也没有错,只是···似乎并没有下达具体的惩罚。
当然,凉州人可以看到“与自己类似的例子”:“诸阿附者皆下狱死”,朝堂跟随董卓做坏事的官吏都被处死了···
所以,对凉州军来说,就会感觉头上一直有一把随时会砍下来的剑,惶惶不安!
接下来,凉州军没有等多久,又等到了下一个消息:将被解散!
王允决心:让关东诸将率军前来,解散凉州军!
有智者指出:关东诸军和凉州军过去相互攻杀,彼此有仇呀!你让关东诸将来取缔凉州军,凉州军士很可能会兵变呀!不如让皇甫嵩统领董卓旧部,让他们留在原地,这样大家都安心!
王允认为:说什么呢?关东诸将是我们的盟友!如果让凉州军长期存在,并继续驻扎在险要,关东诸将就会产生疑心呀!
哎···不知道王司徒知不知道:哪里还有什么关东诸将呀!当年一起反董的关东诸将内部已经打得你死我活了,哪里还会在意你呢?
王允,这是为了拉拢一个早已经不存在的朋友,而把潜在对手逼得团结起来呀!
如此,凉州军内部纷纷传言:朝廷想要借关东诸军,杀掉所有的凉州人!
凉州兵变,一切都已经铺垫好了,只差一个“带头”的了。
而这个“带头”的,也是被王允给逼出来的!
前面提到,牛辅死,李傕、郭汜等人向朝廷请求赦免。
然而,王允却表示:董卓死的时候,我已经大赦过一次了,一年两次大赦不合制度!
如此,李傕、郭汜被迫逃跑!
途中,他们见到了贾诩。
贾诩表示:就这么独身逃跑,到时候一个保安就能把你们拿下!不如团结起来,杀回去,为董太师报仇!到时候失败,再逃走也不迟呀!
于是,李傕、郭汜集结队伍,起兵了!
作死的王允4:持续给对手“送礼”李傕、郭汜起事时,收集的兵力只有千余。
这个时候,如果王允派兵紧急剿杀,将其杀于摇篮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比如:这个时候就让吕布率并州将士前去,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然而,王允的选择是:让“凉州大人”胡轸、杨定前去劝解。
胡轸、杨定,“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不善也”,平时就和王允关系不好。
而且,“凉州大人”,也是凉州人,在这个情况下,天然与凉州兄弟是一条战线的呀!
大约是怕胡轸等人不愿意造反,王允派他们去时还没有好口气,也没有好脸色,凶得狠!
这是怕敌人睡觉睡不安稳,主动送枕头去呀!
所以,二人出去后,实际上是召集好旧部而归!
王允大约还嫌不过瘾,便董卓旧将胡轸、徐荣前去镇压。
没有悬念,胡轸加入李傕等凉州兄弟的队伍!
大约因为徐荣本是辽东人的原因吧,徐荣倒是坚决作战。
不过,徐荣虽能击败曹操、孙坚,但属下的凉州部众却不大愿意“凉州人打凉州人”,所以徐荣很快战死,部众也加入了李傕。
如此,凉州军迅速壮大,发展到了十余万人,直扑长安!
转瞬间,形势大变!
吕布的奋战:勇冠三军而不能力挽狂澜;治军有失而酿成大错现在,该吕布出马了。
郭汜抵达城北,吕布打开城门,率兵出来,大喊:“且却兵,但身决胜负”!单挑决胜负!
于是,汉末三国正史中,唯一一场单挑展开了。
人中吕布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吕布一矛就刺中了郭汜。
郭汜后面的起兵迅速冲上来,救下了郭汜。
然后···什么也没有改变,凉州军继续围城!
其实呢,吕布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不可能真的“身决胜负”,靠单挑取胜就能扭转战局了。
吕布出来单挑,其原理大致与后来张辽守合肥出击时呼喊孙权出来单挑一样,煞一煞敌人的锐气,长一长自己的威风,以利于后面的守城!
到此时,王允、吕布,其实仍然有机会。
长安毕竟是大城,“城峻不可拔”。
凉州军虽长于野战,但缺乏攻城器械,一时还真奈何不了,而且,仓促集结,十几万人久之军粮难继···
然而,守到第八日,吕布军中的叟兵打开城门,引李傕军入城!
吕布力战,然大势已去,只好退走。
7年后,下邳。吕布再次因属下开城降敌而败亡。
看来,吕布治军,确实一直有严重问题呀!
退走前,吕布对王允大喊:一起走呀!
王允义正言辞,表示自己要死在这里,然后要吕布顾虑关东英雄,以天子为念。
临到死,王允还在寄希望于关东诸将呀···
至此,王允、吕布失败了。
此时,是六月初一,距离四月二十三董卓被刺,仅仅一个月多一点···
王佐之才非王者之才许多朋友一直都很奇怪:如果给诛杀董卓前的王允打分的话,他的智力能到85以上;但如果给诛杀董卓后的王允打分的话,他的智力表现明显连吕布都比不上···
反差何以如此之大?
王允有才能吗?
不需要咱们来评价,他当然是有大才之人!
早年,名士郭泰就评价“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后来,董卓将大小事务一并交给王允打理,也可见董公眼中王允的才具!
然而,王佐之才,不是王者之才。
董卓死,王者自然不是年幼的献帝,而是王允了!王允也就由王佐变成了王者。
王允的特点是:忠直,恪守原则、制度。
王允“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坚守原则,不搞特殊化。
王允坚持无功不赏,不赏赐、拉拢公卿、将校。
王允坚持一年不两赦的原则,坚决不赦免请降的李傕、郭汜。
这些行为,如果是“王佐”为之,自然是很好的,毕竟,既坚守原则,又不培植私人恩德,更是替领导当恶人,这样的“佐”谁不爱呢?
然而,对于王者来说,如此,则自己将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
王允的作为,仍然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朝廷的官僚,而完全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需要独自应对乱世的英雄!
可惜的是,王允不但自己如此,还天真地以为袁绍等关东诸将也是如此,一口一个关东众将,但压根没有人来帮衬过他···
所以,王允是“王佐”之才,本是一流的辅佐者,可惜,自己主持大局时,短板彻底暴露,表现拙劣!
现实中,许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创业,表现也拉跨得让人大跌眼镜,大约也与之类似吧!
祝君不断调整,不断进步!
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