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旺尚聊历史 2023-03-29 02:17: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看着共产党和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解放步伐,蒋介石意识到了在大陆他大势已去,所以败退到了台湾。

此后经年,他一直占据着台湾省,做着不可能实现的春秋大梦。但是我们无法对此坐视不理,毕竟我们想要祖国真正的统一。

为了收回台湾,党和国家在内政外交上都做了很多准备。有一年周总理出访东南亚时,还被问及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后将会得到什么职务。

对此周总理将做出怎样的回答?他是如何看待蒋介石和台湾问题的?又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多少努力呢?

建国以后,台湾成了大问题

1949年,蒋介石即使到了台湾以后,依然没能明白他再无翻身的可能性,固执地认为自己还能和共产党叫板。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台湾被蒋介石霸占,于是建国以后就打算着手处理这件事。

党中央一致支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主张,并且计划在1950年夏天攻下台湾,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那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对台湾问题持观望态度。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的那段时间,国内外的形势都是有利于统一大业的。可惜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改变了原本的计划。

美国的悍然加入,让朝鲜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为了保护我国北方边境,中央军委决定抗美援朝。

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实我国那时本不应该再动干戈,奈何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才是重中之重。

可是这场仗打完,美国的政策悄然转变了。在经历了观望与选择后,美国最终还是把手伸到了台湾。

其实之前的不干涉根本并非发自内心,只是美帝国主义需要一个干涉的借口,而抗美援朝正好给他们递上了台阶。

此后几年,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刀兵相向,美国也开始与台湾勾结,让中国的统一受到了严重干扰。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对此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是受制于当时的形势,无法再在台湾大动干戈。

直到朝鲜战争胜利以后,台湾问题又一次被摆到了台面上,这也成了中美之间最核心的问题。

这本来只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却在帝国主义的插手下变得更为复杂。为了表明解放台湾的立场,1954年9月党中央决定打击金门、马祖等岛屿。

可是这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一些国家依然想方设法地干涉我国内政。1955年,英美还支持新西兰提出了《新西兰提案》。

提案中提到的停火问题,惹火了周总理。

我们都知道,台湾问题就是内政问题,然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却还是要通过国际谈判来完成。

1955年4月,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率先声明愿意与美国进行谈判。几个月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台湾局势有了缓和。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我国收回台湾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因而没过多久的一次东南亚出访,有人已经对台湾的回归做了假设。

对方直接问周总理,如果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他将得到什么样的职位。面对这个有些犀利的问题,周总理也不含糊。

沉吟片刻后,周总理回答蒋介石回归后的职务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要知道这可是当时周总理自己的职务。

这个回答也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同时也敬佩于周总理的回答技巧。这一回答既巧妙的避免了其他职务上的同志们不满,又表明了新中国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而

其实早年间,周总理和蒋介石曾有过一段交往,他们当时甚至是互相欣赏。只是信仰与追求不同,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周总理与蒋介石的交往

说起周总理和蒋介石的关系,不得不提到的地方就是黄埔军校,那时还是黄埔军校的初创时期。

虽然周总理比蒋介石年龄小了很多,但是他们二人的经历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浙江人,早年又都在各地求学。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敬仰孙中山先生,也是追随着孙中山先生踏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尤其在“护法”运动中,蒋介石取得了孙中山器重,并且被任命为校长。

蒋介石决心要办好黄埔军校,于是大力搜罗人才。而后通过时任军校入学面试主考官的张申府的推荐,周总理初次走进了蒋介石的视野。

1924年,学成归来的周总理,在党中央的批准下,应邀到了黄埔军校任职。在军校中,他讲授政治经济学,还兼任政治教官。

由于能力出众,哪怕周总理还在党组织里任职,依然把黄埔军校的工作干得极其出色。几个月后,就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了。

在任期间,他大力整顿人员和体系,做出了成绩。他还鼓励学生们丰富业余生活,编排戏剧、宣扬革命精神等等。

这时蒋介石已经很欣赏周总理的才能了,但是更让他刮目相看的还在后面。由于广州形势恶化,学生们不得不停课参战。

周总理作为老师兼政治部主任,自然在此时充当起了指挥官的职责,带领着学生们平定广州之乱后又东征讨伐陈炯明。

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周总理不仅表现出了过人的指挥才能,还能很好地鼓舞士气。

周总理的表现,蒋介石自然看在眼里,他也明白,周总理是一个人才。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蒋介石逐渐掌握了黄埔军校的绝对控制权,还在国民党内有了很高的地位。

但是随着权力的扩大,蒋介石的娇纵之心也滋生了起来。尤其第二次东征时,周总理与蒋介石的矛盾不断加深。

因为这时蒋介石慢慢背离了国共合作的初心,对共产党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多疑,连带着对周总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敏锐的周总理怎么会毫无察觉,如果蒋介石对他一人猜疑,那为了革命周总理也许不会计较。

但是当蒋介石把矛头指向共产党时,周总理毅然选择了离开。此后二人彻底成为政治对头,交锋不断。

道不同不相为谋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蒋介石要对共产党赶尽杀绝的狼子野心,周总理直接在南昌领导了武装起义。

对这次起义周总理很上心,操劳过度的他甚至大病一场,不得不去香港接受治疗。然而形势不等人,他刚刚养好身体,就因为革命事业被调回了上海。

到了上海以后,周总理成为了中央特委会的负责人,亲自领导同志们和蒋介石斗智斗勇。

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他无法容忍昔日的部下与他抗衡,哪怕错的人明明是他自己。所以他多次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逮捕周总理。

但是周总理是何等睿智,根本不可能被轻易拿捏。于是蒋介石恼羞成怒,甚至下令悬赏八万元,企图逮捕周总理。

最有趣的是,蒋介石一边视周总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边又想着拉拢周总理这位杰出的人才。

周总理自然不会上了蒋介石的当,无论蒋介石再怎么威逼利诱,他都保持住了坚定的革命志向。

近十年的对抗与较量以后,他们再一次见面是在西安事变爆发以后。

面对张学良等几位爱国将军的邀请,共产党方面不计前嫌,派出了周总理等人到西安促成第二次合作,以共同抵抗日寇入侵。

这次见面时,蒋介石被软禁起来了,躺在床上的样子很是落魄。但周总理依然礼貌亲切,还关心了蒋介石的身体。

蒋介石看着在黄埔军校工作过的周总理,又想拿出“老校长”的架子,反过来劝周总理“听话”。

周总理虽然不可能答应这种无理请求,但是也没有因此失了风度,一直在为合作抗日游说蒋介石。

经过多次会晤商谈,最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了。而后日本战败,然而抗日战争的胜利能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却没能让蒋介石明白共产党的厉害之处。

解放战争也在蒋介石的一意孤行下,不得不打响了,这也就导致周总理和蒋介石的交锋依然在继续。

最精彩的一次,当属1949年11月,周总理对蒋介石心理防线发起的进攻。那时新中国虽然已经宣告成立了,但是反动派依然在西南负隅顽抗。

其实自从8月起,西南战役就已经打响了。虽然三个月过去一直没有结果,但是我党的胜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党中央不想拖延,能在西南就地剿灭胡宗南才是最好的。于是周总理抓住了蒋介石多疑的特征,用一次酒宴就巧妙的瓦解了他对胡宗南的信任。

11月初,周总理在中南海设宴款待了张治中等国民党民主人士,向他们介绍了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多年的地下党员——熊向晖。

熊向晖之前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胡宗南在西北大败的关键。但是胡宗南发现熊向晖的身份以后,一没敢把这件事告诉蒋介石。

蒋介石本就多疑,当他从张治中等人的信件中得知胡宗南瞒了他这么大一件事时,瞬间对胡宗南失去了信任。

尤其当胡宗南接连要求退守滇西时,蒋介石更是认为他不够忠诚,接连四次拒绝了胡宗南的请求。

这也正是周总理想要的效果,一来一回的拒绝给了我军足够的时间,直接在西南剿灭了胡宗南。

蒋介石后来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只能逃往台湾了。

祖国统一才是大势所趋

也正是因为蒋介石的败逃,才让台湾成为了牵动每一颗爱国之心的大问题。自从新中国成立起,周总理等人就一直在为此奔忙。

可惜的是蒋介石冥顽不灵,根本不接受我党给出的优渥条件,固执地认为他还有“机会”。

周总理在东南亚给出的许诺,虽然轰动了国际,却还是没有满足蒋介石的狼子野心。

但是我党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依然在为祖国统一做着努力。在恰当的时机,我党放出了愿意同国民党和平谈判的消息。

这一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以后,他也做出了很长时间的考察。其实,我党给出的条件是很宽容大气的。

周总理也阐述过政府一直以来的主张,我们愿意同台湾进行和平谈判,并且保证对爱国者过去的事既往不咎。

不仅如此,就算和谈没有结果,也绝对保证考察者的人身自由。因而1957年初,蒋介石派出了宋宜山进京考察。

到了北京以后,周总理、李维汉等领导人,先后同他进行了会晤。宋宜山回去以后,将在北京的见闻,悉数写进了报告里。

可是蒋介石根本无心和谈,派出人也只是打探虚实 这份报告很快就被搁置一旁了。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政策开始有了松动。虽然美国还是企图分裂中国,但也开始寻求同大陆的接触了。

美国的举动,让蒋介石有些不满,他们本就矛盾重重,这样一来嫌隙更深了。党中央自然发现了这一情况,于是再次采取了行动。

为了表示诚意,从1959年开始往后的八年时间,我党接连释放了六批国民党战犯,也一直在争取海外的国民党要员回归祖国。

尤其卫立煌、李宗仁等大人物的回国,都彰显了党中央既往不咎的诚意。1972年初,美国总统访华,周总理接待了他。

这次访华意义非凡,为中美两国建交打下了基础,双方也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时已经耄耋之年的蒋介石,则在台湾写下了“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想来他还在以此安慰自己吧。

周总理离我们远去多年了,台湾却还没正式回归。但是我们都知道,祖国统一才是民心所向,每一个国人都期盼着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0

旺尚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