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邓小平在兰州视察工厂,看到一女子后惊呼:你怎么在这里?

旺尚聊历史 2023-03-22 16:29:0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邓小平来到了兰州的铀浓缩工厂视察。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504厂,他们刚刚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

刚到工厂门口,邓小平就一眼认出,站在工人前面作为代表迎接他的竟是一位故人——王承书。

对于在这里见到王承书,邓小平是惊喜的,更是惊讶的。其实二人1959年在一次大会上见过一次,后面便多年未见。

因为王承书参与的工作保密级别很高,就连她的丈夫也不知道她在哪里。

那么这王承书到底是什么人?能让中央领导都记得住?作为一个隐姓埋名的巾帼英雄,她究竟有哪些传奇往事呢?

一心为国,忠心向党

1961年,王承书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以后,她每个月都要从工资里拿出两百元交党费。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她的工资才两百八十元。她的举动让党委都劝她不能这么捐了,毕竟人都是要生活的啊!

但是王承书并没有听党委同志的劝说,她坚信自己既然入了党,就要为党尽自己一份力。

何况王承书在乎的从来都不是物质条件,否则她就不会放弃国外大好的学术前途和生活环境,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了。

也是这一年,一个突然的邀约找到了王承书。

就这份邀约,让她不舍地与丈夫和孩子离别多年,隐姓埋名,去了504厂。

这个邀约来自于钱三强——我国的核物理方面的领军人物。早年,钱老与王承书一样,都留学海外,又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

为了更快攻克技术难关,钱三强找到了核物理学家王承书,问她是否愿意秘密从事浓缩铀方面的研究。

并且钱三强还跟她强调了,同意以后要做好一辈子隐姓埋名的心理准备。

王承书自然知道这是为了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打基础,更加明白此去恐怕要很多年不能再回来,甚至连家人也不会知道她身在何处。

但是面对其他国家的核威胁,她愿意去做。因而她坚定地回答了钱三强,愿意参与这项研究,甚至就算要再次改变研究方向,从头开始也没有关系。

所以,1962年的春天,王承书辞别了家人,独身一人来到了504厂。这里毗邻黄河,附近建筑稀少,格外荒凉僻静。

在这里没有别的活动,王承书和她的同事们也无暇去想别的事情,他们所有的心思都扑在铀同位素分离的研究上。

由于,当时中美之间交恶已久,中苏关系又遭逢破裂。

中国和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都不对付,所以不仅面临紧张的国际局势,更要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自行攻克各种技术难题。

但是没有人在乎这些,整个504工厂的所有人都坚信靠着大家的力量,一定能推动国家的核武器发展。

王承书更是如此,作为厂里该类研究的领头人,她一直忘我的工作着,和时间赛跑、和任务较劲,更是不肯落下任何进度。

那时,她们要攻克的也不止有理论难题,更要解决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等等,具体操作方面的疑难杂症。

为了尽快巩固理论基础,拿出合格的成品,王承书等人不敢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掉以轻心。

就这样过了几年,当张爱萍将军奉党中央之命,来到这里考察时。看着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张将军问能不能按时拿出合格的产品。

将军问话,厂长自然给出可以的答复。但是张爱萍将军似乎并不满意,只说:“我要听专家的意见。”

见此情形,王承书主动站出来,再次肯定地回答了刚才的问题,坚定地说:“能保证按时出合格产品。”

王承书向来一诺千金。为了让张爱萍将军和在场众人信服,还特意补充说她除了对孩子的承诺没能做到以外,对国家的承诺一定能兑现。

这话从一个母亲口中说出来,让人忍不住的心酸。但是王承书知道,自己不只是一位母亲,她更是科学家和党员,祖国同样需要她。

也正是在这种劲头下,王承书带着同事们加班加点,在1964年初成功获得了首批高浓铀的合格产品。

消息很快被上报给了北京,毛主席收到这个喜讯以后,给出了“已阅,很好”的批示。

这无疑是对504厂的肯定,也是众人努力多年的最好的见证。而中国原子弹的研发事业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女性的力量——坚韧不屈,执着到底

1912年,王承书在上海呱呱坠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靠着还不错的家境,她得以一直安稳地学习和生活着。

王承书上勤奋好学,因此上学时,她的成绩一向都很优异。

在燕京大学物理系读书期间,通过努力,王承书延续了她在中学时代的优秀,在人人都是凤毛麟角的班级里,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物理系的第一名。

1941年,为了在学业上继续精进,王承书决定前往美国继续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但这时王承书已经有了丈夫,她的丈夫名叫张文裕。在当时的观念里,已婚女性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

可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王承书并不认为自己应该时刻围着丈夫和孩子转,凭自己一身学识,应该朝着更大的目标去奋斗。

而她的丈夫张文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同样很赞同王承书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愿意同妻子一起去美国生活。

就这样,同年8月,王承书进入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密歇根大学继续攻读物理学,而张文裕则在不久后,也受邀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承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她没有屈服于学术权威,据理力争的样子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当时,面对著名物理学家、导师乌伦贝克连续三次的“no”,王承书也不卑不亢地回复了三个“yes”,并且给出了可以支撑结论的论证。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导师欣慰地开怀大笑起来,对王承书的观点表示认可。

在那之后她成为了著名的Princeton研究所的研究员,跟众多物理学巨匠一起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而反观丈夫张文裕,他也没有闲着。

同样是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他在Princeton大学的研究室里担任研究教授,在那,他取得了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至今还享誉国际的“张原子”。

由此可见,他们夫妇二人在学术上,都领域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同样的爱国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时刻关注祖国情况的王承书夫妇为之狂喜。

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事让他们入籍美国的邀请,着手准备找机会回国。其实早在年初,张文裕就接到了叶企孙和吴有训先生的回国呼唤。

然而那时王承书已经身怀六甲,并且即将临产,不方便长途跋涉,他们的归乡计划只能搁浅。

后来,由于美国高层下令对中国留美的科研人员严防死守,所以夫妇两人遭到美国政府的人用尽各种手段阻挠其回国。

派人监视、时刻跟踪、没收材料甚至非法传讯等手段轮番上阵,明显就是针对他们。

但王承书夫妇那颗颗滚烫而炙热的爱国之心依然强力地跳动着,他们知道此时的新中国非常需要他们。

直到1956年,努力多时的王承书夫妇终于得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在绕了一大圈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此后几十年里,王承书作为一个知名核物理学家,却悄然地从学术世界消失了。

因为那时只要参与了新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就意味着必须远离自己的亲人朋友。

在西北的集体宿舍里,她一住就是二十年,荒漠的风沙,她一吹就是二十年。

在和丈夫孩子分别的日子里,她按下心中的思念,带着队伍不断地攻关克难,展示出独属于女性的坚毅。

当然,王承书也绝非特例,为了中国的原子弹事业,那时很多科研人员都甘当无名氏,而在这其中如她一样的的巾帼英雄也不再少数。

英雄埋名

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扫清了人民心中的陈旧观念。

所以,在1949年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也被大众所接受。

而在高深的核工程领域,也有不少女科学家奋斗和拼搏着。除了王承书以外,还有接下来这两位值得敬佩的女性楷模。

先说我国知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

民国三年春,何泽慧出生在江南的一处大院里,她们家在苏州称得上是大族,父母长辈非常重视子女教育。

打小就聪明,再加上家庭的支持,她就这么一路以无人匹敌的优异成绩从清华物理系读到了工科发达的德国柏林。

想来,从那时起,何泽慧就已经考虑到了国家以后需要什么,也有了要为国家做实事的计划。

何泽慧在德国求学期间,正是抗日战争艰难进行的时刻。整日忙于科研的他还很关心国家的形势。

1937年,在她给姐姐何怡贞的信中提到:“国内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多,或许我们马上就要回国了。”

由此可见,回国奉献一直是何泽慧的心愿。但是形势的发展从来不遂人意,何泽慧只能一边学习,一边等待归国的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学习期间,她遇上了一生的爱人——钱三强,他们曾是清华大学时的同学。

因为研究方向相关,加上同学的关系,在国外的时候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与合作。

如此,一来二去,才子才女的结合就并不让人意外了。

何泽慧与钱三强在巴黎结婚以后,她随丈夫一起到了闻名世界的居里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到了1947年,他们夫妇二人都已经成为了法国科学界的名人,物理学界的新星,备受外界瞩目。

但无论在国外的成就如何,何泽慧和钱三强也从未放下过对祖国的惦念。因而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毫无留恋地抛下了国外的一切功名利禄。

1948年,何泽慧和钱三强踏上了向着故土的归程。

一下飞机,没来得及休息,他们就投入到了北平原子学研究所的创立工作当中。

往后几十年的故事不必多说,在艰难困苦中他们携手向前,为国家的核武器研究奉献着自己的学识和人生。

也是在这段期间,靠着钱三强的邀请,另一名女科学家也加入了中国的核研究事业,她就是物理学家——李林。

那是1956年8月,钱三强同李林见了个面。当时李林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工作,在材料科学领域是个耀眼的人物。

钱三强找到她,是因为原子能事业需要她关于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邀请她去为原子弹找寻合适材料。

值此被国家需要之际,李林当然立马答应下来。

这之后李林成为了金属物理研究室的副主任,也就是如今常被提起的中国科学院第六研究室。

在这里李林扛起了很重的担子,尤其中苏交恶以后,很多工作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着完成。

但是通过李林的科学研究,我们的研究时长被有效地缩短了,省去了很多麻烦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成功率。

很多事情上,李林都亲力亲为,各个实验更是她不敢掉以轻心。为了让研究更顺利,她专门还学了俄文和相关机械的操作等技能。

因为责任重大,所以李林就算住在北京,也只能每周与父母女儿团聚一次。放假让她回上海探亲,她也带着工作回去,很少有真正的休息。

就这样,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终于来临,这些科研人员多年的辛苦和劳作终于得到了回报。

而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钱三强问王承书是否还愿意继续留在504厂工作时,他再一次得到了一句坚定的“我愿意”。

何泽慧、李林等所有科研人员也是如此,她们并没有核试验的成功而停止探索的脚步。反而继续加深研究。这一切,就是为了国家永远不再受制于人!

现如今这几位巾帼英雄虽然已驾鹤西去,但是她们的事迹和功绩将永远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不朽,被后人永世瞻仰。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8

旺尚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