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们几位刚大学毕业的伙伴在陌生的城市偶遇一位小学女同学,年仅21岁的她已经在这个二线城市买了车和房,我们羡慕不已。
据女同学说:她读完初一便辍学,跟着家人外出打工,从14岁开始,她卖过手机,做过店员,还进过工厂。
经历十多年的社会浸染,她远比同龄人成熟,后来她学来一门技术,摇身一变,成为5、6家主营甜点、奶茶小店的老板。
大家聊得兴起,便走进一间清吧(休闲酒吧),点了一打啤酒。
我们几个书呆子不能喝,不想女同学是位“酒神”,夸夸一顿猛灌,酒全被她喝完了。
快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几人看着过千元的账单面露难色,女同学似乎很会察言观色,她上前一把抓过账单,把钱付了。
不多会,大家聊到找工作的事情。
此时,面红耳赤的女同学很兴奋,对着我们说了一句十分刺耳的话:工作不难找啊,我平时招人就只招大学生,人多又便宜,就算他们上午走人,下午就能招来另一个!
我们面面相觑,虽然对她说的话心有不满,但也只是赔笑,没有反驳,毕竟单是她买的,女生无论多有钱,要她买单都有点说不过去,说点气话也在理!
是啊,刚毕业的学生,大多还没找到好工作,都拿着极低的工资,租着廉价的租房度日,怎么能反驳一个事业小成的女老板呢?
当今社会,谁有钱谁就有理,说的话就有分量。论赚钱能力,对该女同学来说,现场的人都是“弟中弟”。
大家出门扫共享单车的时候,该女同学已经开着自己的宝马扬长而去。
寒窗16年,初来社会却要为一些小学生毕业的老板打工,领着廉价的工资,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价值吗?
在她走后,大家又说了一些话,大概是:现在社会,知识才是生产力,大家熬过职场初期,以后工作稳定,日子就会好过;相反,做生意风险高,指不定哪天就破产了。
这段话大意是:大学生未来可期,暴发户只是暂时的,是对该女同学出言不逊的暗讽。
转眼到了2023年,处于同一城市的我们又聚到一起,人还是熟悉的人,场景也没多大变化。
当年的那位女同学专程赶过来。
她说自己已经搬回丈夫的乡下肇庆,只是房子和户口还在佛山。
搬回去不是因为她的生意被特殊事件的几年影响,而是她的生意做得更大了,需要很大的生产场地,乡下的厂房租金和人工更便宜!
这十年来,她研发了一款特色的招牌榴莲小蛋糕,成为主打款后,她跟佛山本地的各大商场、甜品店和面包店形成稳定的供货关系,收入更进一步,早已今非昔比。今天她专程开车赶过来,是为了咨询几位同学买一个员工管理软件的事,市面上的销售她信不过。
回头看一下当年被奚落的几位大学生,大家的生活是变好了一些,但仅此而已。
我们几人都没什么本事,都拿着中位数的工资,过着紧巴巴的生活,终日为一家老小奔波。有两位同学甚至没有结婚,我们都35岁了!
该女同学连手机软件都用不好,还让我们教她如何拍短视频,教她的儿子做功课!
我们几个没有了当年的逆反心理,都很顺从她,大家都明白,现在人过中年,一辈子很可能就定性了,大家已经追不上该女同学的脚步了。
这一次,买单的还是女同学,因为她从老板那里拿到了不小的折扣,能省下好几千元,大家也就不争了。
女同学走后,我们几人一言不发,再也没有十年之前那番不忿的争辩。
论学识,论常识,还有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我们几人远在女同学之上,然而论赚钱能力,十年过去,对女同学来说我们依然是“弟中弟”。
要说该女同学是个例,是她自己能力好也不对,我们中有两个人的老板也是初中毕业的!
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成为过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