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既没有佛,也没有山,为什么叫佛山?
解密这个问题,唯有塔坡。
“千年古镇源塔坡”,这里就是佛山初地。
佛山位于珠三角腹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佛山先民就以渔耕和制陶开创了佛山的原始文明。
根据“河宕贝丘遗址”的考古证明,佛山石湾的制陶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
佛山古称季华乡,至于后来叫佛山,跟东晋时期这位来自西域的三藏法师有关。
话说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来自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从海上来到南海季华乡,在塔坡岗(即今塔坡街)结茅讲经。那时建立的经堂相信差不多就是一茅草堂吧。
后来三藏法师完成讲经任务后就离开季华乡,而他修建的经堂,后来年久失修倒塌了。
时光荏苒,200多年后的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岗挖出三尊铜佛,得一幅石刻对联“圣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莲花极顶,五百年后说法起何人。”横额“塔坡寺佛”。
还有神奇的事,乡人搬开铜佛竟有泉涌出。
乡人们认为这是佛家之地,于是就地重建塔坡庙,供奉三尊铜佛,立“佛山”二字石榜,在庙前掘井取水,季华乡从此改名为佛山,塔坡就被誉为“佛山初地”。
所以素来就有“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之说。
这天,经兆祥公园,拐进了塔坡,探访这个“佛山”地名由来的地方。
位于京果街和塔坡街交界之处的塔坡庙,坐西向东,分为头门和正殿两进,马鞍式风火山墙,硬山搁檩梁架。正门上方嵌有“塔坡古迹”石额。
塔坡庙很小,只有41平方米,一眼就能看尽,庙里还是供奉着三尊铜佛像,当然这不是唐代挖出来的那三尊,当年的三尊铜佛,早已无踪可寻。
正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塔坡庙,也非唐代乡民们修建的那座,而是清嘉庆元年重修的,古唐代塔坡庙在明初洪武年间已被毁。
心中扪问,不知道唐代乡人修建的塔坡庙又是怎样的?
虽历经千年,但庙前的井,却还是唐代挖掘的那口古井,难得的是至今仍明澈清冽、冬暖夏凉。
有志愿者阿姨打井水,为游客洗净世尘,一边唱和:
“点额头,从头顺到脚......”
“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
这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古唐代,刚挖掘出这口古井时的情形。
在井台旁的屋墙上,原镶嵌着一块“佛山”石榜,刻有“佛山贞观二年”字样;还镶嵌着两块石匾,分别刻着“佛山初地”和“牧唱遗风”。
这些历史文物的石刻,现收藏于佛山市博物馆。
现在这看到的是复制品。
一座古庙,一口古井,还有佛山最古老的街道。
这里的塔坡街、京果街、蓑衣街、线香街……看街名就知道,当初这里集聚着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在这流通交易,形成了佛山最早的墟市。
在这狭窄的巷子里走着,感受着时光的缓慢和岁月的悠长,斑驳墙壁记忆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走走看看,不经意间看到了“佛山鸿胜纪念馆”,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但大名鼎鼎的蔡李佛拳就一定知道吧!
佛山鸿胜馆自蔡李佛拳一代宗师张炎(张鸿胜)开设至今已有170多年,为佛山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武馆,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李佛拳传承基地。
在塔坡,访一座古庙,看一口古井,逛一条古街,佛山的前世今生,似在眼前慢慢舒展开来,千百年来历史的年轮缓缓流转,沉淀了最深厚、最纯粹的广府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