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广东南海美食家,一中国官府菜天花板,一粤菜私厨天花板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2024-10-15 13:16:49

清末民初广东南海诞生了两大美食家,创造出两大著名的菜系,一个是谭家菜,一个是太史菜。

谭家菜创自广东,随后北上,后融合各菜系而成为名满京师的顶级官府菜。

太史菜则坚守广州,恪守粤菜特点并发扬光大,延续几十年繁华食事,被推为“中国粤菜第一家”。

谭家菜,是清末官僚广东南海人谭宗浚所创。

谭宗浚(1846—1888年),字叔裕,广东南海人(今广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撰修,方略馆协修等。后提督四川学政,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出任云南粮储道、按察使。

谭宗浚因文人清高和直言不讳得罪权贵被外放,郁闷成病,引疾归乡。回家途中,至广西隆安道郁郁而亡。

谭宗浚在书法诗画上颇有造诣,而最被后人称道的是他创立的谭家菜。

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在朝为官时,常在家中宴请同僚,都由他亲自督办,他家出品的菜式具有“选料精、下料狠、做功细、火候足、口味纯”的特点,还讲究“原汁原味,慢火细做”,扬名同僚圈。

同时谭家女主人都善于烹调,为了提高烹饪技艺还以重金聘请京师名厨,这样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从而形成京城独具风味的私家菜——谭家菜,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又称“榜眼菜”。

1909年,谭宗浚之子谭瑑青返京,依谭府“谭家菜”的味极醇美和谭府的翰林地位,使得京师官僚到谭府宴客成为时尚,成为了中国餐饮界最早的私家会馆,从此“谭家菜”走向社会、对外营业。

“谭家菜”有菜品近三百种,烹制方法多样,以烧、炖、煨、靠、蒸为主,擅长做高汤老火烹饪海八珍,又以燕窝和鱼翅的烹制最为有名,同时素菜、甜菜、冷菜以及各类点心等也很拿手。

谭家菜成为清末民初北京最著名的官府菜。

此后虽历时事动荡,而“谭家菜”却也能历久不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谭家菜”驻北京饭店西七楼。

时至今日,谭家菜被完好地继承下来,成为中国烹饪史的一块活化石。

太史菜则由广东南海绅士江太史公江孔殷所创,他是民国初年广州首席美食家。

江孔殷(1864年-1951年),字韶选,又字少泉,别号霞公,广东南海人(今佛山张槎人),世人尊称为“江太史”或“太史公”,被誉为中国私房菜第一人,大绅商。

江太史少年入读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以文才著称,与刘学询、蔡乃煌、钟荣光并称清末广东文坛“四大金刚”。

晚清最后一届科举进士,入翰林院,授职庶吉士,后为广东道台,候补广东水师提督,兼任两广清乡督办。

身性不羁的文人雅士,江太史同情革命,在粤任职期间,曾私放洪门李福林前往南洋投奔孙中山,还促成反清英雄汪精卫、陈景华获赦。

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江太史冒着极大风险,协助潘达微把七十二烈士葬于黄花岗,因这一义举,孙中山曾多次登门致谢。

辛亥革命后,江太史淡出广东政坛,精研饮食,成‬为著名美食家,曾有“百粤美食第一人”之美誉,开创私家“太史菜”而闻名中外。

江太史对吃极其苛求,鞭策家厨精益求精,他自己还亲自参与研发,令家宴的菜品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尤其以蛇宴最为闻名。

老广们耳熟能详的“太史五蛇羮”最具代表,五蛇是选用过树榕、饭铲头、金脚带、三索线及白花蛇,烹调方法也繁复,以人手将蛇去骨挑筋撕成幼细肉丝,保持蛇肉的原有纤维质感,加入鸡肉丝、鲍鱼丝、花胶丝、冬笋丝、冬菇丝、陈皮丝等配料制成蛇羹。

‬这碗蛇‬羹‬据说,其秘诀在于佐料菊花。蛇羹用的是自家栽种的大白菊,花瓣白中微淡紫,令气味芳香,超凡脱俗。

江太史对食材要求也极其苛刻,太史第内终年雇佣四个花匠,其中两个专事种菊,做蛇羹时,还需要女仆专门耐心地手执花柄,在清水里轻轻摇动去污,然后再用淡盐轻腌去蚜虫,才得到清新芳香的菊花瓣。

而为了吃得放心,他还在箩岗自办农场,生产蔬菜水果。享誉于今的萝岗橙、黑荔枝和黄金蜂蜜,就是他数十年经营成功的优良品种。

据说,广州吃蛇成风,就是自那时起。

当时广州流传一句话:“江太史家宴,有钱都未必食得到。”城里的权贵,皆以登太史第品家宴为荣。

而各大酒楼更是纷纷效仿太史宴,为揽食客,冠以“太史菜”之名。

“太史五蛇羮”、“太史田‬鸡”、“太史豆腐”、“玻璃明虾球”等都是太史菜的经典。

时至今日,太史传人仍在传承和创新中,将太史菜不断发扬光大。

0 阅读:0

一池翠萍及柳生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