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后的漏网之鱼,成国军第六大主力,上海战役曾重创三野

史说新读 2024-01-03 14:16:42

在绝大部分人的概念里,辽沈、淮海以及平津这三大战役之后,国军的主力部队差不多已经被解放军消灭殆尽。

但实际上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误区,三大战役确实是消灭了国军赖以生存的战力基石部队,但并不代表国军就已经没有不能打的部队了。

其中,有一支从三大战役中逃出生天的漏网之鱼,就在不久后的上海战役里成了国军少有的顶梁柱部队,并且,这支部队还在上海战役期间,给三野(即华野)造成过重创。

01、

这支漏网之鱼的部队,就是自东北战场逃脱的国军52军。

国军52军,是国民党中央军的一支重要部队,其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至1927年,也就是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期间。

当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数天后,即当年的4月18日,蒋介石为更好控制黄埔军校,遂在南京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简称南京中央军校)。

军校成立之际,同时也成立有数个教导团,而这几个教导团,便是52军最早的前身。

在此之后,这几个教导团先后经历了多次改编,先是改编为中央陆军第4师,之后又扩充为第4、25师,再往后升级为军级部队,期间,张治中、徐庭瑶等人都曾担任过该部队的直接指挥官。

至抗战时期,该部队番号正式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52军,关麟征、张耀明分别在这个时间段担任了52军的军长。

不过,在张耀明担任该军军长后(1938年),该军至抗战胜利都没怎么参加过什么战斗,基本上都是在整训待战状态,期间还曾接受过美国训练以及配备上了美械装备。

一直到解放战争打响后,该军才出现在了战场上。

该军的第一次上场,就是在1945年的11月,当时该军乘坐美军军舰自秦皇岛登陆,随即便展开了对解放军所占领的山海关发起了猛烈进攻。

之后,该军以极快的速度攻占了包括辽西和热河省的大量城镇。

之所以该军战力如此凶猛,其一,是该军在当时美械装备较全,虽说比不上新1军这样的全美械部队,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在整体战力上还是相当可观的。

其二,当时该军麾下有三个师,其中25师是该军的核心主力部队,也是当初杜聿明曾经呆过的老部队,号称“千里驹”部队,曾经在抗战时期,该师被誉为国军中央军嫡系部队中,打得最顽强的一支部队,所以战斗力可见一斑。

另外的2师和195师,这两个师也不算是平庸角色,尤其是195师,在进入东北战场后,参加了两次争夺四平战役,在其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包括到后期,国军新5军组建时,就是以195师作为骨干力量扩编而成,由此便可说明,52军不仅有25师这样的核心主力,另外195师也是精锐部队。

所以这么看来,52军的整体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尽管整体战斗力不错,但在1946年,52军还是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以至于被打成了半残之躯。

当年10月,时任国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的杜聿明,派出三路大军朝南满、通化地区进攻,其总兵力约有8个师10万人之多。

这其中,52军为主力部队,而52军的主力,自然是25师。

面对敌人凶猛的进攻态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当时四纵只有3个师),在我军兵力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巧妙的布置出一个口袋阵。

具体的策略,就是佯装败退,吸引52军的主力25师一路深入,最终将其吸引至新开岭地区。

而在这里,四纵已经布下了一个口袋,就等25师往里钻,因此,在一切就位之后,25师便遭到我军猛烈打击,最终彻底溃败。

该师8000余人全数被歼,师长李正谊等高级军官也被俘虏。

这么一来,52军就遭到了重创,毕竟25师是该军的核心主力,不过该军整体建制还在,并且在新开岭战役后又重新组建了25师,不过,仅仅一年后,即1947年,这个新组建的25师再次被我军全歼。

1947年,在持续了夏、秋两个季节的攻势之后,东北民主联军又在当年冬季,对国军发动攻击,这便是东北战场的冬季攻势战役。

在此期间,重建的25师驻守于鞍山一带,而在东野(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为东野)的第4 、6纵队以及辽南独立1师的相互配合下,鞍山被攻克,而敌25师也被全歼。

这是国军52军25师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二次被全歼,与此同时,原属于该军编制的195师,也从该军中脱离,并改编为新5军,所以,该军就只剩下2个师的编制。

02、

52军最后一次在东北战场出现,是在1948年的国共两党军队的东北大决战中,也就是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里。

当时的东北战场,国军方面的指挥官已经换成了卫立煌,在他针对东北战局做相应部署之际,却不知驻守在辽阳的52军背地里却打好了小算盘。

此时52军的军长,已经换成了刘玉章,在辽沈战役开打后,卫立煌电令他守好辽阳,结果此人却暗中与杜聿明发去了电报,请示要不要先把营口占了。

之所以要占这里,目的就是想着在国军溃败后,自己的52军能从营口方向第一时间逃出生天。

而杜聿明也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在黑山阻击战打的如火如荼之际,刘玉章却急令52军奔袭营口。

由于52军去的突然,加上当时我军主要精力都在正面战场上,所以,52军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营口,同时也开始召集船只准备撤走。

期间,虽说东野九纵也随后而至,对52军进行了阻截,但只歼灭了其麾下的2师以及25师一小部分。

最终,52军的军部还有其新组建的25师大部乘船逃走,人数约有1万余人。

至此,52军从东北战场逃出生天,这也算是国军在东北战场的漏网之鱼,之后,其一路南下,最终抵达上海。

到了上海后,该军进行了一系列补充,编制依然为三个师,军长还是由刘玉章担任。

补充和休整之后,52军被派往黄浦江以西,担任守卫上海市区和外围郊区的防御任务,虽说此时的52军比不上其刚进入东北时的整体战力,但也算是见识过大场面的部队。

因此就当时国军在上海的部队序列之中,52军是能排在前几位的顶梁柱部队,因此就被称作“国军第六大主力”。

而在之后的战役里,该军的顽抗,也确实给我军三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当时,52军主要驻守在月浦、刘行和杨行一带,而军长刘玉章也深知上海一战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军的未来,因此也是发了狠。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刘玉章为了保住阵地不被我军拿下,直接下令封闭碉堡,让里面的守兵根本出不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抵抗不存在投降。

在刘玉章这种不计士兵生死的方式刺激下,52军在当时打的十分凶猛,仅从1949年的5月13日,到当年的5月15日两天时间里,守备在月浦、刘行和杨行一带的52军部队,就给三野造成了多达8000人的伤亡。

两天伤亡八千人,这伤亡程度,已经差不多与围歼黄百韬的碾庄战役差不多了。

当初在碾庄战役的第一周后,粟裕曾给军委汇报过各纵队的伤亡情况,电报上显示华野的4纵和6纵,在第一周内合计伤亡超过了9000.

而上海战役期间的两天,就伤亡了8000。

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主要的原因就是敌人有海陆空军队相互配合,先是利用海空军炮火的支援,同时再使用坦克、装甲车进行冲击,这么一来自然就让我军前进过程极为艰难。

并且,由于敌人在火力上占据优势,因此经常出现我军拿下来一个据点不久便被敌人夺回去,最终因为争夺据点形成反复拉锯战,甚至曾经有一个据点,来回争夺达到了7次之多。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52军的顽固性以及濒死疯狂的状态。

在已经深知国军大势已去后,作为52军军长的额刘玉章,并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决定要顽抗到底,而在他这种思想的影响下,52军官兵只能硬着头皮上。

期间,曾有一部分军官不愿这么打下去,刘玉章则二话不说现场击毙,据统计,仅在上海战役期间,刘玉章就枪杀了接近20名的所谓“作战不力”军官。

正是迫于刘玉章这种“要命”的逼迫,52军也只能拼了命打了,而在这种刺激下,战斗力自然是会很高。

当然,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52军确实是国军部队中,一支较为能打的部队,毕竟在上海时,52军已经不是当初进入东北的精锐部队,但依旧发挥出了如此杀伤力,给华野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可想而知全盛状态的52军是什么样子。

最后:

上海战役最后,国军52军被压缩至高桥地区,最终被被我军歼灭一部后,趁乱从吴淞口乘船逃至台湾,人数约有2万余人。

之后,52军得到了蒋介石的看重,甚至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蒋介石还准备将52军派去朝鲜战场,但最终并未如愿。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