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年古偶”撞上“爽感复仇”:《春来定风波》的争议与破局之路
4月,古装剧《春来定风波》在腾讯视频开播,旋即引发全网热议。这部以“先婚后爱”“宅斗复仇”为标签的剧集,因主演海陆(42岁)、徐海乔(41岁)的年龄争议与“反套路”剧情,在评论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有人痛批“中年玛丽苏灾难”,亦有人盛赞“爽感天花板”。这场关于“古偶该为何而活”的讨论,恰折射出当下影视剧市场的审美博弈。

一、年龄焦虑下的选角争议:当“少女感”遭遇现实暴击

剧集开篇,海陆饰演的沈江离一袭红衣“霸气回归”,徐海乔饰演的陆景明顶着厚重假发套亮相,却被观众直言“像发面馒头”。

两位主演的年龄与角色设定的割裂,成为争议的核心——40+的演员饰演“破镜重圆”的少男少女,即便磨皮滤镜开到十级,仍难掩眼角的疲惫与演技的刻意。有网友吐槽:“让中年人演古偶,如同逼着观众吃‘过期糖精’,甜意不再,只剩工业香精的齁腻。”

对比之下,95后演员穆乐恩饰演的“恶毒大嫂”王丹凌,因自然的状态和灵动的演技获得认可,更让观众感叹“年龄差不是原罪,违和感才是硬伤”。这场选角争议,本质上是观众对“古偶核心卖点”的重申:青春感、CP化学反应与角色适配度,仍是这类剧集打动人心的关键。
二、剧情反套路:从“古早狗血”到“爽感核弹”的蜕变

抛开选角争议,《春来定风波》的剧情堪称“古早梗的魔性重组”。女主沈江离成婚夜被陷害、生子后为救子重返夫家,与男主陆景明从误会到合作的设定,单看梗概确有十年前晋江文学城的影子。

但剧集通过“快节奏反转”与“强情节推进”,硬是将老套故事盘活:前四集便密集呈现“棺材验尸”“药酒反杀”“母子相认”等六大名场面,平均10分钟一个高潮,被网友戏称“剧情像坐火箭,膀胱都不敢休息”。

海陆饰演的女主一改传统古偶的“恋爱脑”,化身“复仇黑莲花”,以医术和权谋硬刚反派——祠堂验尸时的冷静布局、面对婆婆掌掴时的隐忍冷笑,打破了“弱女子苦情戏”的窠臼;徐海乔的“破碎感”演绎亦有亮点,雨中掐脖质问“你恨我吗”的眼神戏,让“美强惨”男主形象立体几分。这种“爽感至上”的叙事策略,精准击中了当代观众“解压下饭”的需求,开播4小时站内评分即飙至8.7,#徐海乔眼技#等话题冲上热搜。
三、制作层面:细节见真章,争议中藏惊喜

细节的精致难掩逻辑硬伤:为制造冲突强行降智的反派、“乳母撞石自尽”的狗血桥段,以及“全员恶人”的脸谱化设定,让部分观众诟病“爽感有余,深度不足”。这种“微短剧式”的密集反转,虽满足了即时快感,却也牺牲了人物动机的合理性,陷入“为斗而斗”的怪圈。

四、行业启示:中年演员的古偶突围战,路在何方?

《春来定风波》的争议,本质是一场关于“古偶边界”的行业讨论。一方面,观众对“中年演员硬凹少男少女”的容忍度已达临界点,唐嫣、刘学义在《念无双》的前车之鉴尚未褪色,此次海陆、徐海乔的选角再次敲响警钟——古偶的核心是“造梦”,但“年龄错位”会直接打破观众的代入感。另一方面,剧集用“强剧情”弥补“弱人设”的尝试,证明市场对“非流量主演+高能爽感”的接受度,为中小成本剧提供了新思路。

抖音网友的热评恰能概括这种矛盾心态:“一边吐槽海陆的脸僵,一边被她‘血偿陆家’的狠劲爽到;明知徐海乔的假发套出戏,却还是想知道下一集如何反转。”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追剧体验,反映出观众对古偶的复杂期待——可以接受套路,但拒绝敷衍;允许“中年演员”入场,但拒绝“装嫩式”表演。
《春来定风波》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古偶”,但它用极端的选角争议与极致的爽感叙事,撕开了行业的一道口子:当“少女感”不再是古偶的唯一通行证,当“快节奏反转”成为流量密码,如何在年龄适配与角色魅力、爽感爽感与逻辑自洽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决定古偶能否“文艺复兴”的关键。正如剧中沈江离的逆袭之路,影视剧的突围,从来都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更需要尊重观众的诚意。
至于这部“中年古偶”究竟是“灾难现场”还是“创新试水”,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可以骂它狗血,但不得不承认,它让我在地铁上看得忘记下车。”这,或许就是争议的价值——让行业听见声音,让观众看见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