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之战:老兄弟对决八旗精锐,太平军技高一筹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2-24 14:20:35

咱们来说说太平军北伐过程中的沧州之战,这场战役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呢,还被大家誉为是太平天国版的香积寺之战哦,光听这说法,是不是就感觉特别能让人热血沸腾。不过呢,话说回来,沧州之战也好,香积寺之战也罢,虽然确实都很精彩啦,但是呢,也并没有像那些传说里讲得那么神乎其神哦。

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关于香积寺之战的。据说啊,在这场战役里,是8万唐军和10万燕军相互对峙呢。有意思的是,两边都觉得对方是叛军,所以那可都是拼了命地在打,战斗场面相当激烈,有人形容说都快能和二战时候的一些激烈战斗场面相比了。就这么打了半天的时间,居然战死了6万人呢,可即便如此,两边的阵容居然还能保持得比较整齐,也真是挺让人惊讶的。想想看,大唐那些精锐的士兵,本来应该是去开疆拓土,去外面建立更多功绩的,结果却在这儿打起了内战,这真的是太可惜啦。

咱们来说说香积寺之战,实际上呢,这就是唐军为了收复长安所进行的一场战役哦。在这场战役里,唐军是借助了回纥的骑兵才最终取得胜利的呢。在这香积寺之战之前,郭子仪率领的军队在清渠那个地方可是被叛军给打败了哟。大家想想,安史之乱都打到这个阶段啦,这时候双方的军队哪还有多少真正的精锐部队。很多士兵呢,都是从普通百姓里征调过来当民夫,然后就直接拉上战场啦,他们的战斗力真的是挺一般的哦。要是唐朝自己本身还有很强的兵力,有足够精锐能打胜仗的话,也就没必要去借兵来帮忙打仗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咱们来聊聊沧州之战啊,其实真实的情况和一些传闻可不一样呢。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河北武术世家去和太平军抗衡的事儿,更别提那种说有3千武林高手和两广来的4千精锐相互厮杀的情况啦,这些都是没有的事儿哦。真正的沧州之战呢,实际上就是太平军的老兄弟和八旗精锐之间的一场对决。不过呢,这时候的八旗兵啊,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喽,在进行步战的时候,那可是被压着打呢,完全没了以往的威风劲儿啦。

咱们来说说沧州之战,这一场战役呢,在崔之清所著的《太平天国战争全史》里有相关的记载,另外,陈思伯写的《复生录》以及陈钟祥的《夏雨轩杂文》也都对其进行了记录呢。在这场战役当中,八旗那边可是损失相当惨重哦,到最后剩下的人都没多少啦。再讲讲这当中提到的武林高手的情况吧,其实呢,这些所谓的武林高手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有限。而且,他们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武林高手,这都还得另说呢,说不定压根就没达到那种大家想象中的高手水准哦。

有一位太平天国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名叫崔之清。另外,陈思伯呢,他曾经是太平军里的一名士兵,还有陈钟祥,此人是清朝河北地区的一名官员。这陈思伯和陈钟祥,他们都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林凤祥攻打沧州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呢。在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当中,陈思伯所写的《复生录》对其描述得极为详细,把很多细节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而陈钟祥这边呢,他收录了护军统领绵勋呈给咸丰帝的一份奏折内容,这份奏折讲的是沧州驻防八旗士兵在这场战事当中的伤亡情况,里面可是有着确切的数据来支撑相关情况的哦。崔之清在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当中,就常常采用陈思伯和陈钟祥所提供的这些资料呢。

在1853年3月的时候,太平军成功攻克了南京城。随后呢,林凤祥与李开芳紧接着就展开了东征扬州的行动,并且顺利地把扬州城给攻克下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杨秀清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考量,那就是要阻止北方的清军往南行进。于是呢,他做出了一个安排,派遣林凤祥、李开芳带领着足足2万的大军向北进发,去进行北伐作战。而这次北伐的最终目标呢,就是要成功夺取燕京。

林凤祥所率领的北伐军,其人数并不算多,然而个个都是精锐之师。这支军队里的主要将领大多是来自两广地区的,而士兵呢,主要是湖南籍的。在经历了蓑衣渡那场战役之后,太平军当时能够继续投入战斗的士兵数量已经剩下不足5000人啦。那后来太平军怎么又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呢?这主要是因为,在湘南地区扩充了不少力量呢,有多达6万的矿工以及天地会成员加入进来。而且,在湘北、鄂南一带的不少渔民也纷纷投身其中,这才使得太平军的队伍又逐渐壮大起来咯。

咱来说说太平军北伐的情况哈。有人说太平军北伐队伍里两广士兵能有4千,这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呢。实际上啊,在北伐的队伍当中,是以两湖士兵居多的。而将领呢,大多是广西人啦。不过不管是哪里的士兵,他们可都是老兄弟,那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是一流的水准呢。就拿湖北籍的陈思伯来说吧,他从事的是文职方面的工作,他还写了本《复生录》呢,在这书里,对太平军的战斗力可是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哟。

那为什么要去攻打沧州呢?其实啊,要是想直接奔着燕京去,那是做不到的,就算是太平军去行动,也肯定会碰到重重阻挠的。就说林凤祥、李开芳他们吧,先是从巩县渡过了河,接着就进入到山西境内了。这时候啊,清军压根就没什么防备。等太平军到了河北,在临洺关这个地方呢,就碰到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率领的一万八旗兵,这里面大部分的士兵可都是来自驻防京师的部队呢。

在临洺关那场战役当中啊,八旗军队的表现那可真是糟糕透顶啦,几乎就是刚一和对方接触呢,就全线崩溃啦。这其中啊,纳尔经额作为重要将领,他自己居然率先逃跑了,这样的行为那肯定是无法被容忍的。所以呢,后来就被咸丰皇帝给革职查办了。而太平军这边呢,在取得临洺关之战的胜利后继续向前推进。这时候啊,遇到了驻防在沧州的八旗兵。这些八旗兵呢,是前来对太平军的林凤祥所部进行拦截的,随后啊,双方就正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战。

咱们来说说沧州八旗,这里主要指的是正白旗和镶白旗呢,它们可都是八旗里面相当精锐的部分哦。早在努尔哈赤那个时代,大汗自己是掌控着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到了晚年的时候呢,大汗就把这正黄旗、镶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这三兄弟啦。后来皇太极继位了,他就对八旗做了一个“换旗”的安排,把原来的两黄旗和两白旗互相做了对调呢。而驻防在沧州的部队呢,实际上就是在努尔哈赤时代所存在的那两黄旗哦。

咱来讲讲这几场重要的战役啊。先说说山海关之战,当时那场面可激烈啦,闯军正和关宁铁骑在那血战呢,就在这关键时刻,阿济格和多铎从两侧包抄了过来,然后瞅准时机发起了极为致命的一击,这一下可不得了,李自成的闯军被打得那叫一个一败涂地啊。接着呢,又有怀庆之战和潼关之战,在这两场战斗里,阿济格和多铎这俩兄弟可没闲着,又继续对闯军的余部发起攻击,把闯军余部打得那是相当惨,基本都给打残啦。这之后啊,李自成没办法,只能逃跑,最后逃到了九宫山,结果啊,竟然死在了一个老农的手里,也挺让人感慨的。再说说扬州之战吧,这场战役里发生了特别残忍的事儿,那就是出现了长达十天的屠戮啊,干这事儿的就是多铎。不过呢,多铎在班师回去之后,却死于天花了,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结局吧。

在过去,有驻防在沧州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在多尔衮掌握大权的那个时期,当时为了“圈地”这件事,这正白旗和镶白旗可是经常和两黄旗产生冲突呢。后来,鳌拜掌握了权力,这情况又变了,鳌拜开始对两白旗进行打击。不过呢,这正白旗在顺治那个时代,就已经被明确规定为上三旗之一啦。那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为啥同样是白旗,这镶白旗却不属于上三旗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原来是因为多尔衮又搞了一次“换旗”的操作,经过这么一换呢,这镶白旗里面就夹杂了不少原本属于肃亲王豪格的正蓝旗的人员,所以镶白旗就没能成为上三旗之一咯。

陈思伯在其相关记载里,把沧州之战划分成了两个阶段。先来说说第一阶段的情况吧,当时是沧州驻防的将军带领着部队前来对太平军进行阻拦,由此便和林凤祥所率领的太平军展开了战斗。在这场战斗当中,八旗骑兵表现得极为勇猛,他们直接朝着太平军发起了正面的冲击。要知道,太平军主要是以步兵构成的,在步战方面或许还能应对,但跟擅长骑战的八旗骑兵相比,在这种正面对冲的情况下就明显处于劣势了,所以这一战下来,太平军出现了不少的死伤情况。

大家都知道啊,八旗兵那可向来是精锐之师,打起仗来还是挺厉害的呢。不过呢,这林凤祥更是厉害,那手段可是技高一筹。他想出了一招很妙的战术,就是派兵悄悄地绕道到敌人后方去搞突袭。这突袭可不得了,到了地方后,直接就纵火焚烧起八旗兵的物资,还有那火药啥的。就在前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后方突然就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声。这一下可把八旗兵给弄懵啦,他们还以为是太平军有大股的部队从后面的路杀过来了呢。心里一慌,就赶紧开始撤退了。好在呢,他们的主力倒还算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没在这场混乱当中遭受特别大的损失。

话说林凤祥率领太平军一路前行,当来到滹沱河这里的时候,遇到了个难题,那就是没有可供渡河的船只。这可怎么办呢?林凤祥当机立断,下令让太平军战士们把衣服脱了,就这样直接涉水渡河,等过到河对岸之后再把衣服穿上。要知道那时候正值秋冬交替之际,滹沱河的河水已经有了一层薄冰。太平军战士们在渡河过程中,身体不断与这些冰块摩擦、碰撞,结果好多人都被冰块给割伤了,尤其是腿部,伤势还挺严重的呢。鉴于这种情况,林凤祥他们就琢磨着,先在沧州停留下来进行休整吧,等大家的伤势恢复恢复,状态调整好了,再继续向天津、燕京进军。

话说在临洺关发生了一场战役,这一战下来,八旗军队是大败而溃呢。沧州知府沈如潮心里就犯起了嘀咕,他担心太平军要是来攻打沧州城可咋整,于是就提前做准备,招募了足足三千名兵勇,想着让这些兵勇去协助八旗士兵一同防守沧州城。那这招募来的三千兵勇呢,他们是不是那种有着高强武艺的武林高手?关于这点呢,陈思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哦。不过呢,咱们从之后的战斗表现上来看,这三千兵勇似乎算不上是高手呢。不但如此,他们在纪律方面表现得很差劲,而且战斗意志也特别薄弱,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不太让人满意。

那城内有着三千兵勇,他们的表现究竟怎样呢?陈钟祥对此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大家都担心敌方有诈术,这一下,那三千兵勇可就慌乱到了极点,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然后就纷纷开始溃逃啦。就因为这些兵勇的溃逃,局面可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林凤祥瞅准了这个时机,直接从西门、北门杀进了城内,接着就和八旗的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呢。要知道,这巷战可不同于在马上作战,是近身格斗的情况。在这种近身搏斗的时候,八旗的人可就不是林凤祥他们这些“老兄弟”的对手啦,没过多长时间呢,八旗就招架不住,败下阵来了。

那八旗这边的死伤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据绵勋呈递给咸丰的奏折所记载,八旗兵在相关战事里阵亡的人数达到了3154人。而且,最后成功突围出来的士兵仅仅只有89位,更严峻的是,在经历了这一系列战斗之后,还能够继续投入战斗、保持作战能力的就只剩下区区11人啦。再来说说太平军这边的死伤情况吧。陈思伯在相关的记述当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这方面的具体数字哦。只是提到林凤祥在经过一番战斗后,让部队休整了三天的时间,然后便接着出发了,至此,沧州之战也就宣告结束啦。

在沧州那场战役当中,战斗表现得最为勇猛的要数驻防在当地的八旗军队了,这里面又属正白旗和镶白旗格外突出呢。他们在这场战役里的人员损失情况,那可是仅次于南京之战中的损失程度哦。再说那所谓的3千武林高手吧,在陈思伯的相关记载里压根就没见到提及过呢。有人可能会觉得,沈如潮招募的那3千兵勇说不定就算是所说的这部分人吧。可关键是,这3千兵勇一碰到觉得对方“虑其有诈术”的情况,就一下子溃逃了。就这么轻易就溃败而逃的队伍,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精锐之师呢?

大家可能会好奇,武林高手到底能不能当作精兵来使用呢?这个事儿。要说武林高手,在单打独斗的时候那确实是很强的,他们往往有着过人的武艺和本事。可要是放到真正的战斗场景当中,那可就是另外一番情况啦。就像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在《纪效新书》里对武林高手是有过评价的哦。他觉得武林高手那些功夫呢,有点像“花法”,就是说有点花拳绣腿的意思啦。这样的功夫其实不太适合去当兵打仗的哟。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一旦要进行布阵作战,那种武林高手的单打独斗功夫可就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啦,甚至还可能会成为一种累赘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