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黄裳不愧高人,用几句话点透了人生至理

静静聊文化 2024-10-27 22:28:42

提到黄裳,很多人想到的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绝世高人,他在为朝廷编纂道家典藏的时候悟出绝世武功,后来他把一身所学写入了武林秘籍《九阴真经》中。

后世为了争夺这本秘籍,引出了很多血雨腥风,江湖厮杀。

其实黄裳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他是北宋年间的读书人,宋神宗赵顼在位时举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是饱读诗书的才子。

黄裳号紫玄翁,他年轻时候就博览道家之书,熟悉道家所学,其诗里也常含有玄机,如“谁是采真高士,幻中寻取元非幻”等句,都大有深意,非熟谙道藏者不能理解。

《自警》是黄裳写给自己的一首诗,用语朴素,却蕴含了人生最极致的道理,值得我们学习。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

把整个人生拿起来看,每个人都是一个过程,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从古至今,江山代代无穷已,一代新人换旧人,所有人的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

从帝王将相到儒释道三家,都有延寿的努力,但无论有什么权势和才智,最终谁也跳不出来,毕竟天命难违。

所以百年三万六千日,过一天就少一天,过一年就少一年。

有人觉得当下的日子很烦恼,有人以为无聊,有人恨不得直接删除难受的日子,不要某一段人生,奈何光阴如水,川流不息,不以人的喜好和意愿为转移。

生命的时间就那么多,怎么过是各人自己的事。所以说岁月无情,时间不等人。

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这句诗讲的是人的探求,想一想,人生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寻找真理,希望找到一些自己存在的意义。

“到流年过尽,韶华去了,起浮生叹。”黄裳学习道家,未尝不是为了找到人生的真谛。

不说长生不老,如果能够参透生死,看破红尘,精神得以逍遥自在,也是非常大的成就,值得付诸努力。

人啊,只要是读书开了窍,自然就会注重精神世界的发展,所以李白要踏遍名山去寻仙访道,希望找到高人传授他“天书”。这点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就有明确的表露,否则他也做不了那样的梦是吧。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讲,浑浑噩噩一辈子,无疑是不可原谅的,也是无法忍受的。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

人这一生永远是矛盾的,忧愁烦恼和快乐愉悦互为一体,人的心体如湖泊如江河如大海,波澜起伏,没有绝对静止的时候。

因此所谓“不起一念”说明还是刻意,是没有进门的表现。

但无论人的心情是乐还是忧,时间都像箭一样射出去,无常迅速,从后往前看的话,人生真的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点想必到了一定年龄的人都有体会,特别是人到中年,回顾从前,再观察周围的生老病死,体会到自己是船到中央,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回去也回不去,而后面的路程又总是那么迅速,让人忧惧。

中年后就是一个“老”字,老有时候比死还可怕,很多中年人对此都有某种自觉。

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关键是怎么办的问题。在黄裳看来,还是要靠自己修炼才行。他的意思是,红尘就是修行,每时每刻都需要自我觉察,行走坐卧都是在参禅之中。

只有不断精进,才有积思顿释、当下开悟的可能。这点是许多人需要注意的,他们投机取巧惯了,什么都想走捷径,使巧劲,自以为聪明,把自己当成了天纵奇才,好像随便找个地方坐一坐就成仙了。

这不过是妄想罢了,但从古至今这样的妄人还是蛮多的。他们永远是在找窍门,妄图一步登天。

而越是根器利、悟性高的人,就越懂得平常心,知道大道至简,道在日常,时时刻刻都是修炼的机会和资粮。

总之,人生就是要久久为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0 阅读:0

静静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