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出十三归,一去千万尽。
这话说的,便是被古人诅咒为「雷公轰」的借贷模式。
之所以查这句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因为电影《困兽》海报上那排小字。
「狠揭『九出十三归』放贷模式!」
《困兽》是钟汉良吴镇宇主演的港式犯罪电影。
这是一部有人物原型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千禧年前后的虎城,警方对赌城里放贷及洗黑钱的黑恶势力,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导演彭发说,故事的大背景是澳门回归后博彩业的变化。当时整个澳门都翻天了,因为黑帮都想趁此一夜暴富。
对此,有观众猜,电影中张兆辉饰演的反派四爷,便是被逮捕的冼某华,也有猜是女星安以轩的老公的。
但其实,四爷,是赌城里垄断博彩业的大佬们的缩影。
他既是冼某华,也是安以轩老公。
更是被《时代周刊》称为「澳·葡末期的教父」的崩牙·驹,他被捕的如血案、呛击案、恐吓等罪名,在电影《困兽》里也都有体现。
可以说,四爷就是赌城的王。
一切游戏规则,由他定。
而他们的放贷模式,就是被老百姓诅咒为「雷公轰」的九出十三归。
据史载,九出十三归,早在宋朝时期便风生水起了。
这是一种利息贼高、盘剥最重、犹如血盆大口的高利贷。
比如你去当铺,用10元物品做抵押,当押店只付9元,这是九出。
等你到期取赎时,要加收3个月的利息3元(每月利息是1元),当押店共收取13元,这是十三归。
在古代, 不少为穷困所迫、为解燃眉之急的老百姓,哪怕明知这是火坑,但也得义无反顾地跳,因为那有可能是救命钱。
这种放贷模式,令无数曾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对这种高利贷极其痛恨,但又无可奈何,便寄希望于雷公,希望雷公诛灭之,这便是「雷公轰」称的来源。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但九出十三归却岿然不动,随着历史的车轮来到了新世纪。
「以贷养赌,利吞白骨。」
便是它最贴切的写照。
在新时代,为了将赌徒们困在赌城,不断借贷,赌城主打一个「多巴胺」留人。
首先是视觉。
赌场地毯会选用以暖色调为主的狂放花纹,四处灯光闪闪,以此刺激赌徒high点,击破警戒心,激发消费欲。
其次是味觉。
赌场又是变相的酒会party。
为赌徒提供免费的酒水。
酒过三巡,酒精上头,人的理性判断力下降,容易冲动做决定,从而不断加赌注,和决定借贷。
再来是嗅觉。
赌场会给老虎机喷香水,往室内灌输氧气。室内氧气浓度超30%,从而提升玩家的兴奋度,增加下注额度。
最后是听觉。
赢钱时,掉出的金币碰到金属盘响声大作,给玩家一种赢比输更容易的错觉。
即使输钱,有的游戏机也会用言语羞辱,刺激玩家的好胜心,让玩家越赌越多。
赌城的花样留人,就像是一个笼子,以金钱名利为诱饵,以九出十三归为绳索,将赌徒困在笼中,成为被金钱名利束缚的野兽,逐渐丧失良知,最终被利滚利的利息吞噬,化为白骨。
所以,才有这句古话啊——
九出,十三归。
一去,千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