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剧本改了8遍终成剧情片佳作,这才是编剧该有的职业素养

言写故事 2023-11-20 10:17:17

改了8遍,终成剧情片佳作。

陆川打磨剧本的劲儿,值得当代编剧学习。

剧本出问题了,就琢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不是对着观众发疯。

这篇文,不是讲对观众发疯的《我本是高山》的编剧,而是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豆瓣8.7的《可可西里》。

故事主角日泰,原型是杰桑·索南达杰。

他领导的野牦牛队,人称「藏羚羊的保护神。」

他把命也给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约100万只藏羚羊。但随着欧美市场上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

几年间,盗猎者将100万只藏羚羊,屠S到只剩不到一万。

为阻止盗猎者。

杰桑·索南达杰组成了一支野牦牛巡山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后在与盗猎分子激战时牺牲。

他的死震惊了各界及舆论。

1995年,政府批准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升格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电影《可可西里》讲的便是以他为首的反盗猎者,保护藏羚羊的故事。

凌晨时分,日泰领导的巡山队整装待发。

就在不久前,他们刚有一名队友牺牲。

而这意味着盗猎分子正在山里。

他们得赶紧进山,防止更多藏羚羊被杀。

像往常一样,队伍出发前,家人们像以往一样,都赶来告别。

有丈夫紧拥妻子吻别的。

有父亲与儿子贴额头,为他祈福的。

还有兄弟们抱一起其喊「活着回来的!」

因为这一面,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进山追击盗猎者,都是真枪对战,有去无回的风险极高。

进山后,让观众眼泪绷不住直流的一幕,发生在藏羚羊的大产房,卓乃湖。

500多只藏羚羊的新鲜骨架,血淋淋躺在沙漠中,附近的鸟都来啃食藏羚羊的残肉。

愤怒的巡山队员,将藏羚羊尸骨,挨个拖到一起,把尸骨集中到一起焚烧掉。

队员们围着火堆转,为躺在火焰里的生命做祷告。

「每年进山,都要埋葬一万多只藏羚羊。」

藏羚羊尸骨还新鲜,盗猎者应该还没走远,巡山队一路狂追。

途径山谷,一名队员突然中枪。

顿时,山谷内所有巡山队的人,都成了躲在暗处的敌人的活靶子。

巡山队冒死寻找敌人,直到发现一辆盗猎分子遗弃的废车,巡山队才决定放弃寻找戕害队员的敌人,而追寻盗猎大队伍。

终于,巡山队在楚玛尔河附近发现目标。

一场激战。

巡山队抓到了所有盗猎分子。

对抗中, 一位盗猎分子中枪。

巡山队抓紧抢救,但没用了。

「大叔,救我……」

20岁的盗猎者说完这话,便睁着眼断了气。

虽说是敌人,但也是条生命,队长日泰念叨六字真言,为盗猎者做祷告。

埋葬少年后,队长日泰在俘虏的队伍,又发了老相识——专门为盗猎者剥羊皮的牧民马占林,为生计充当了盗猎者的耳目。

「沙漠化严重,没草了。」

「牛羊死的死,卖的卖。」

为了全家生活,便给盗猎分子剥羊皮,一张皮子赚5块钱。九十年代,算不少钱了。

而这些牧民,也让大众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他们生活艰苦,但也阴险狡诈。

他们为盗猎者观察巡山队的动向,巡山队去世的队员,不少都是牧民为盗猎者提供的信息。

在询问下,有村民供出了藏匿点。

日泰和队友们找到了盗猎者没来得及带走的剥好的羊皮。

他们铺开羊皮,大多是正在产羔期的母羊,老幼羊加一起,至少损失一千头以上的羊,远高出最初的猜测。

在这场追逐盗猎者的斗争中,日泰牺牲了。

但倒下了一位日泰,还有下一个,下下一个日泰……

从拿命反盗猎,到如今索南杰达保护站开始接待游客,便是日泰们的鲜血换来的。

《众神之地》说,「每一个经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间的神迹,众神之地就是大自然本身,人类也身处其中。」

物种之间,既冲突又依赖。

该如何相处,我们没有所谓标准的正确的答案。

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去敬畏。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