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好,我是阿糖。
你还记得《西游记》中的金鼻白毛鼠吗?
仅用8个字,便拿捏唐僧的小妖。
如今再看,竟发现她深谙人性的弱点。
利用「登门槛效应」实现目标的手段,同样适用于生活与职场。
这天,唐僧师徒途经一片荒山。
遇到了《四探无敌洞》的主角白毛鼠。
她将自己绑在树上,可怜兮兮地大喊救命。
唐僧善心发作,令徒弟解救她。
孙悟空用红孩儿和白骨精提醒唐僧,妖怪都会万般变化,让他不要再上当。
想起过往被抓的经历,唐僧脊背发凉。
他听取了孙悟空的话。
这时,猪八戒想一耙干掉白毛鼠。
唐僧不忍:「人要尚不能断定,岂可伤她性命?」
这句话,提醒了白毛鼠。
唐僧那颗坚定不移的向佛之心,就是擒他的的法宝。
唐僧前行后,白毛鼠继续呼救。
「见死不救,拜佛何用?」
8个字,便让唐僧冒着被抓的风险掉头去救她。
徒弟们百般阻拦,但没用。
唐僧那颗善心让他必须去救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为师怎能见死不救?」
唐僧救下白毛鼠。
到这里,白毛鼠的第一个计划便成功了。
紧接着,她实施第二步。
让唐僧带着她一起前行。
白毛鼠开始卖惨,故扮楚楚可怜相。
唐僧心又软了。
荒山野岭怎能丢下她一人?
哪怕孙悟空提醒说僧人带着女人,怕会遭来横祸。
「这是犯王法律条的。」
「倘若被官府拿住,不打个奸情,也问个拐带人口。」
唐僧被吓到了。
但架不住白毛鼠可怜的求救。
他决绝地要带她上路,将她安置到下一个村庄。
白毛鼠的第二步也成功了。
在这场人心博弈中,白毛鼠便是借助唐僧的向佛之心,利用心理学的「登门槛效应」,一步步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而唐僧的「投射效应」,也间接助攻了白毛鼠,推进了剧情发展。
登门槛效应,又名得寸进尺效应。
说得是,人一旦接受他人的小要求,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会接受他人提出的更大的要求。
这种心理,如同登门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白毛鼠便是利用了这个理论。
先提出唐僧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要求:将自己从树上救下来。
再提出稍大的要求:带她一起上路。
这种心理同样适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职场。
先提出小要求,被满足后,再以低姿态夸赞和求助对方,提出更大一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受到夸赞的人在多巴胺的影响下,基本都会满足这个更大的要求的。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尝试。
而白毛鼠能成功,唐僧的「投射效应」也是助攻。
投射效应,即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比如,唐僧一心向善,认为遇到的都是善良人。看到被绑的白毛鼠,他便把自己善的特性投射到她身上,认为她也一定是良善之家的女儿。
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稍一不留意,就会有被害的风险。
这里提这个心理学术语,是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学唐僧,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否则遇到危险,我们可没有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来拯救。
在这一章节,同样靠弱点拿捏人的还有太白金星。
托塔天王将孙悟空捆住后,发现冤枉了孙悟空,便求助太白金星帮忙,让孙悟空解开捆住他自己的绳索。
但孙悟空哪能受这份气,死活不解绳。
太白金星心生一计。
他趴到孙悟空身边,小手锤他。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再唠叨不休,小和尚都生下来了。」
打蛇打七寸。
太白金星便是抓住了孙悟空的七寸——
救唐僧。
这也是谈判的关键。
利用弱点拿捏对方,事半功倍。
最近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便突发奇想将其知识点,和在看的影视剧结合到一起,分享给你们,希望能给你们解决日常烦恼提供一点启发。
我是阿糖,野生作者,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