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文Talkr
编辑|斯文Talkr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这段时间,李嘉诚长和集团的事情让无数人揪心,一旦这笔和美国的交易成功,对我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距离最后的签字时间只剩下十天了,所有人都在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办,媒体透露出有中企对港口的事情感兴趣,甚至想收购。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就在这时候李嘉诚的儿子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来到了北京,很多网友都在怀疑是不是要有什么交易。
那么,是哪家中企对港口感兴趣?李嘉诚的儿子来北京又有什么目的?
敏感时刻的李泽楷北京行
3月23日,有媒体表示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次子、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现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这一看似平常的商业行程,却因其特殊的时机和背景而引发广泛关注。
这个时候正是李嘉诚家族旗下长和集团出售全球港口资产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而其中涉及巴拿马运河港口的交易正引发中国舆论的强烈争议。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素有“中国经济达沃斯”之称,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是中国政府与国际商界对话的最高级别平台之一。
今年论坛的规格尤其引人注目,国务院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等全球商界领袖悉数到场。
李泽楷作为香港商界代表之一,不仅全程参与论坛活动,更在会后与国务院总理等高层领导合影留念。
要知道,这是李泽楷近年来少有的高调公开亮相,与兄长李泽钜长期执掌长和系不同,李泽楷一直专注于自己的商业版图,在电讯、金融和科技领域独立发展。
此次他以盈科拓展主席身份出席如此高规格的论坛,时机选择耐人寻味。
论坛召开前一周,香港《大公报》刚刚发表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直指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是“只顾商业利益,不顾国家安全“的行为,该文更被国务院港澳办官网全文转载。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李泽楷此行至少传递出三重信号,在家族企业面临舆论危机之际,通过参与国家重要经济活动展示李家对内地市场的重视。
还想借机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非正式沟通,了解政策底线,通过区分个人事业与家族生意,为可能出现的舆论风波预留缓冲空间。
论坛期间,李泽楷特别参观了多个科技展区,并重点了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这一细节安排也颇具深意。
他这次北京之行的时间点极为敏感,就在李泽楷抵京的同一天,长和集团位于巴拿马的港口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可能的资产转让。
而在香港,立法会议员已经开始讨论是否需要引用《国安法》对这笔交易进行审查。
现在距离4月2号的签约时间就剩10天了,李泽楷选择在这个时刻高调亮相北京最顶级的政商论坛,他的危机公关的意图不言而喻。
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争议,这件事情还要从三月初说起。
中企对港口感兴趣
长和集团计划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集团出售重要港口,其中巴拿马的两个港口对中国海运贸易至关重要。
如果美国资本控制运河港口,未来可能通过提高过路费、限制通行等手段影响中国航运安全,所以这个消息一曝光,就迅速引发中国舆论的强烈反应。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质疑李嘉诚“在商言商”的做法是否忽视国家利益,该文被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释放官方态度。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公开批评部分港商“误信商人无祖国”,强调企业决策应考虑国家安全。
现任特首李家超也表示,任何商业行为都需符合法律和国家安全要求。
面对舆论压力,市场传出大陆企业可能介入交易的消息,中远海运集团等国企被曝与长和接触,探讨收购部分港口的可能性。
因为就在前几天,中远海运港口公开表态,对所有符合战略需求的资源都很感兴趣。
要知道中远海运就是一家以航运和物流为主的全球性企业,在全都都有投资,甚至运营者57个码头。
很显然,巴拿马的几个港口也在他们的“斟酌”范围之中,甚至在未来还有对海外码头外延并购的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交易可能拆分为“中美分购“模式,美国资本收购部分港口,而大陆企业接手涉及中国战略利益的港口。
这种安排可降低政治风险,但操作难度极高,需协调多方利益。
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贝莱德的收购动机,贝莱德是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但此次交易被指与美国政府战略有关。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提及“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贝莱德此次高价收购长和港口的时间点,恰逢美国加强对巴拿马政府施压。
外界担忧,这笔交易可能成为美国制约中国航运的筹码,李家这次出售港口的目的也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李家危机应对
李嘉诚此次出售港口,核心目的是优化长和集团的财务状况,交易若能完成,长和可套现228亿美元,大幅降低负债率。
不仅如此,李嘉诚旗下北京豪宅项目“御翠园”以七折促销,迅速回笼资金,显示其“现金为王“的策略。
商业逻辑未能平息舆论质疑,李嘉诚家族近年频繁出售中国资产,包括上海、香港的地产项目,被部分舆论贴上“撤资”标签。
这次港口交易涉及国家安全议题,进一步加剧公众对李家“重利轻义”的批评,李泽楷在此次风波中的角色值得关注,与兄长李泽钜不同,李泽楷较少涉及港口交易。
他此次高调访京,可能意在重塑李家与内地的关系,淡化“长和系”的争议形象。
现在交易仍面临多重挑战,香港特区政府已表态将审查交易是否符合《国安法》要求。
如果政府认定交易危害国家安全,可能直接叫停,美国政府对交易的潜在操控可能引发中国反制,例如限制贝莱德在华业务。
这件事情也表现出,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日益受地缘政治影响,纯粹的商业逻辑难以应对复杂局势。
李嘉诚家族的港口交易,成为中美博弈的微观缩影,如果交易最后真的用“拆分出售”方式完成,可能成为中美“竞合”的典型案例。
结语
李泽楷的北京之行与港口交易变局也告诉我们,这件事情不仅是李家商业帝国的危机公关,更是资本和政治对抗的结局。
交易走向不仅关乎李家商业利益,也将影响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作为企业,除了“金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爱国心”。
不要因为一点利益就违背了自己的初心,甚至做出违背道德“叛国”的行为,这样会被人戳一辈子的脊梁骨的。
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