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呈进一步加剧态势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推动基本医疗制度的改革,并尝试扩大救助范围、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等方式为农民看病保驾护航。不得否认,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所遭遇的看病难题,并减轻了病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按照政策要求,城乡居民医保以自愿参与为原则,不具备强制性。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61亿,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人数超10.16亿,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然而,在个人最低缴费标准呈现“5连涨”的背景下(2021年度为最低320元/人/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一小部分人甚至萌生“断缴”的想法。
对于“断缴”,小编的看法是,如果咱农民已经购买医疗商业险或已经在工作城市缴纳了职工医保,再或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的社保,则城乡居民医保无需再缴纳;反之,如果咱农民没有缴纳社保或没有购买医疗商业险,则强烈建议大家积极参保!城乡居民医保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医疗保障,2020年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的比例已达70%,且还会继续提高。
事实上,除了住院报销比例提升之外,凡是成功参保的居民在2022年还可以享受到如下3大福利。其一,抗癌药再降价:自2018年起,国家便对“抗癌药”开刀,通过医保谈判逐步将越来越多抗癌药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前阵子上热搜的“高价药诺西那生钠”,其价格便由53680元压价到33000元,实现了此药品在国内上市后的首次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
其二,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扩大:对于绝大多数农民而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常年用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这些药在前些年并不在医保报销名录之内。而自2020年起,国家逐步将慢性病用药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同时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慢性病的范围,比如将通风、心血管类慢性病也纳入到医保报销体系,进而再度减轻慢性病人的医疗负担。
其三,农民工异地参保、异地报销:异地不能参保、不能报销是农民工的一大痛,在户口所在地参保,不能在工作地报销。即便是住院治疗,在未开具转诊证明的情况下,也要自愿降低报销比例。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国家明确表态接下来要逐步推进农民工异地参保,让农民凭借“常住地居住证”就可以在工作地参保,并享受报销福利!这样一来,医疗负担再减轻。
2类人“免缴”
①低保及重度残疾群体
低保家庭个人所承担的缴费金额一般由地方财政承担,并且大病返贫的农户其医保费用长期以来也是由政府代缴。除此之外,像重度残疾群体也可“免缴”,比如江苏、浙江等多省市针对重度残疾群体均采取“免缴”措施,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讲的“财政兜底”!
②五保户及孤儿等特困群体
五保户、孤儿是特困帮扶对象,除了生活、养老、住房、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补助之外,在医保方面,国家也“开绿灯”,其本应承担的个人缴费金额往往由政府来兜底,即不需要缴纳一分钱也能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不过,政策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以实际为准。
最后,需要特别再强调的是,时间来到12月底,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也步入倒计时!如果咱农民看完如上的介绍还打算继续参保,则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云闪付、村委、社区等多个渠道缴费参保。并且,缴费成功即意味着成功参保,在2022年度便可以享受到正常的医保报销福利!所以,小编还是呼吁大家积极参保,千万不要因缴费标准上调就断保了,一旦生病住院,报销的钱就足够回本了!何必因心疼320块钱,而让自己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全国人民都免了[吐舌头咯][笑着哭]
别缴费了,全部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