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毛阿敏唱了一首童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史之春秋 2025-02-15 17:12:05

前言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曾经,这是很多人留在童年记忆里的重谣,也是毛阿敏在 1991 年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过的歌谣。

但你可能想不到,毛阿敏唱的这几句毫无逻辑的歌词,居然在32年前,将中国的重要军事机密,暴露给了全世界。

如此简单易懂的童谣,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1

当我们仔细琢磨《马兰谣》的歌词,会发现它表面上没什么逻辑性,那些数字组合得也很奇怪。

但深入探究后,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歌谣中的“小皮球”则是指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因其外形似球形,故称其为“小皮球”。

“架脚踢”指的是罗布泊实验场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

“马兰花开二十一” 里的 “马兰”指的则是1958年建于我国新疆罗布泊专门研究核武器的“马兰基地”。

这马兰基地,在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历史上,是相当重要的存在,可以说是咱们国家核武器诞生的摇篮。

“二十一”,也不是随便的数字,它代表的是 “中国解放军总装备部第 21 试验训练基地”。

其他像“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这样的数字,则是核试验的某种编码或记录,是科研人员和士兵用来记录、传递关键信息的。

这首童谣的起源要从 1945 年8月6日说起。

当天,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分别投放了叫“小男孩”和“胖子”原子弹,这两次原子弹爆炸共造成了20万人的死亡。

这两次爆炸改变了世界格局,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也正因为原子弹的爆炸,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中国领导人看到核武器爆炸威力这么大,也深刻认识到,要想保卫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于是有了发展核武器的想法。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一群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和军人身上,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核试验基地的选址问题。

2

但是这选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偏僻隐蔽,又要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不能太发达,还得远离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区。

并且还要考虑到地质、气候等因素,以确保核试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一开始,苏联专家建议选在甘肃敦煌,它地理位置偏僻,看起来适合秘密开展核试验。

但深入考察后发现,敦煌地理面积有限,离莫高窟又太近。

大规模核试验不仅可能影响周边环境,还可能对莫高窟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于是,考察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偏远、更加荒凉的新疆罗布泊地区。

这里地广人稀,面积达 10 万多平方公里,地形平坦,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生长着大片马兰花,给这片荒芜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机。

后来科学家还发现马兰花可以作为天然的辐射探测器,通过观察它叶片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核试验是否成功以及辐射是否泄漏。

在这种种优势之下,新疆罗布泊西端成为了核试验基地的最佳选址,马兰基地就此诞生。

而名为“马兰”基地则是科学家们希望大家能像马兰花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长。

虽然选址成功,但是建设马兰基地的过程却是极其艰难的。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到处是戈壁滩和漫天沙尘,常年大风呼啸。

官兵和科研人员初到此地,只能住在帐篷里,可强劲的大风常常把新搭好的帐篷吹倒。

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他们打深井、铺设输水管道,为了抵御恶劣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他们设计了特殊的建筑结构。

就这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马兰基地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

为了确保基地的绝对安全和保密,马兰基地还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保密措施。

那就是在地图上,不标注基地位置和任何标识。

并且基地上不说原子弹等核武器,而是用“小皮球”、“大皮球”这样的代号代替。

运输大型设备时,也会把设备拆分,选择在夜间运输,沿途还有严密的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1958年,马兰基地建成,科学家们开始在这里秘密研究核武器。

经过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在马兰基地研制并发射成功的“两弹一星”,可以说使中国已经成功跻身于世界核武器的前几名水平。

而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

3

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朱光亚、王淦昌等一批国宝级科学家都曾在马兰留下足迹。

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到核武器研发事业中。

邓稼先为了工作,常常隐姓埋名,长时间不能和家人团聚。

有一次,他在核试验现场遇到意外,为了及时了解情况,他不顾危险,亲自去查看,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依然坚守岗位。

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科研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忍受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甚至因此身患重病,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

马兰精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

它包含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多种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不仅在马兰基地的建设和核武器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和平年代,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无私奉献。

那么,《马兰谣》这首童谣是如何从军事机密变成全民皆知的呢?

是因为毛阿敏在街上无意听到了这首童谣,在查阅资料后,这才了解到了隐藏在这首童谣背后的秘密。

毛阿敏将童谣重新创造,这才有了《马兰谣》这首歌。

1991 年,毛阿敏在香港“八一晚会”上演唱《马兰谣》,这首歌才算彻底火遍全国。

其实,这首童谣最初是在马兰基地内部流传的,它是科研人员和士兵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他们记录和传递关键信息的独特手段。

后来,随着基地人员的流动,这首童谣逐渐传播到外界,在孩子们中间传唱开来,成了街头巷尾常见的歌谣。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歌词背后藏着这么多秘密。

如今,我们已经知晓其中的意思,再次听到《马兰谣》的时候,心中难免伤感。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铭记马兰精神。

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克服困难,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语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信息来源

0 阅读:68

史之春秋

简介:欢迎大家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