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经验(一)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10-23 18:54:31
【长义堂说】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白芍、炙甘草。方用麻黄、桂枝为君,麻黄发散归肺经,能开腠理发汗,桂枝温煦归肺经,能发汗解肌,疏散风寒。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 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助化里饮。两者属相须配伍;干姜、细辛为臣,细辛发散,既能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干姜归肺经,亦能温肺化饮,两者属相须配伍,且能温化中焦。五味子、芍药能收敛,与麻黄相反相畏配伍,防止肺气耗散,收散有度, 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为佐,能燥湿,与干姜配伍,能调节津液分布。甘草为佐,能调和诸药药性。 其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治肺良方。 张仲景《伤寒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名方,治外感痰喘之神方。 为表里双解之剂,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实寒之病也,以咳嗽喘急、痰多清稀有泡沫、舌苔白滑脉浮紧为主证。 大凡感冒、咳喘,内有寒饮,有表证或者无表证者均可选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用于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等五官科疾病。(王世杰) 【文中药方谨供专业人员交流参考,患者或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刘渡舟治疗咳嗽温肺化饮法用小青龙汤】若水寒之邪射肺, 肺气失于宣降, 津液不化, 变为寒痰冷饮, 使肺气受阻, 逆而为咳。症见:咳嗽, 痰色稀白, 落地成水, 或亮如蛋清, 触舌而凉, 因痰多作咳, 故伴有短气不欲饮等证, 其脉弦, 舌苔白。治宜温肺气, 散水寒, 方用小青龙汤治之, 药用:麻黄9 g, 桂枝10 g, 干姜9 g, 五味子9 g, 细辛6 g, 半夏10 g, 白芍9 g, 炙甘草10 g。方中麻黄、桂枝发散寒邪, 兼以平喘;干姜、细辛温肺胃, 化水饮, 兼能辅麻桂以散寒;半夏涤痰浊, 健胃化饮;五味子滋肾水以敛肺气;芍药养阴血以护肝阴, 而为麻、桂、辛三药之监, 使其祛邪而不伤正;炙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 水饮去, 肺气通畅则咳喘自平。刘老指出:小青龙汤虽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 然而其性辛烈发散, 用之不当则有伐阴动阳之弊, 临床在使用本方时应掌握以下5个关键环节: (1) 辨气色:因寒饮为阴邪, 必伤阳气, 而使心胸之阳不温, 则荣卫涩而不利, 不能上华于面, 故患者面部呈现黧黑之色, 称之为“水色”;或两目周围呈现黑圈, 互相对称, 称为“水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鼻柱、两颊、颏下的皮里肉外显现黑斑 (如同妇女妊蝶斑) , 则称为“水斑”。 (2) 辨脉:小青龙证为寒饮之邪, 故其脉为弦, 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 则为表寒里饮俱在之征;如果寒饮内伏, 浸循日久, 其脉则沉, 沉主水病。然须注意的是, 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寸濡弱无力, 是为心肾先虚, 荣气不足, 血少故也。这样, 就不要滥用小青龙汤而发虚人之汗。 (3) 辨舌:小青龙证为水饮凝滞不化, 肺寒津凝, 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 惟阳气受伤以后, 呈现舌质淡嫩, 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载, 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 (4) 辨痰涎: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 津凝气阻之证, 所以, 咳嗽必然多痰, 咯痰较爽。因系寒性水饮, 故其痰清稀不稠, 形如泡沫, 落地则顷刻化水。然亦有咳出之痰, 明亮晶彻, 形同鸡蛋清状, 痰冷如凉粉, 触舌觉凉为辨。 (5) 辨兼证:小青龙证为水饮之证, 除咳喘外, 由于水邪变动不居, 而有许多兼证出现。如水寒上犯, 阳气受阻, 则兼“噎”;水寒中阻, 胃气不和, 则兼“呕”;水寒滞下, 膀胱气化不利, 则兼“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若外寒不解, 太阳气郁, 则兼“发热”、“头痛”等证。{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等.刘渡舟治疗咳嗽十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9):1772-1775} 【李学麟教授应用小青龙汤规律】应用小青龙汤的主要依据为咳嗽、咳痰、痰白、苔白、气喘、夜间加重;(3)常用的加味药有苦杏仁、茯苓、射干、地龙、炮附片等,以降气止咳、化痰平喘为主;(4)常见四诊与药物关联组合有咳嗽-苦杏仁、咳痰-茯苓、鼻塞-辛夷、夜间加重-炮附片、遇寒加重-炮附片、痰黄-黄芩、气喘-地龙等。{赖长沙,林国清,李学麟.李学麟教授502例小青龙汤医案辨治规律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56-158.} 【贾新华运用小青龙汤经验】贾老临床应用小青龙汤症多为无发热表症, 而饮症较重。多见咳嗽咳痰, 痰清稀量多易咳, 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贾老师常加杏仁去麻黄。若有表症发热者加麻黄但用量不宜过大, 临床儿童和体弱多病及年老体虚者可用之3 g, 成人体格壮实者可用6 g, 若脉燥兼见痰黄者, 加生石膏12 g, 若痰多色白夹有丝丝黄痰者, 加蜜汁桑白皮9 g若咳嗽较重而咽干痰黏者去半夏加天花粉、杏仁;溢饮证多加入辛温利水之药, 小便不利加茯苓、猪苓;胸胁满闷加砂仁、苍术、白术、厚朴、寒甚加肉桂。服小青龙汤后咳嗽心胸满闷症除而又口咽干燥而渴, 或自觉胸中有气上冲者, 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方。临床应用小青龙汤虽然效果显著, 但时有出现初服时效果较好, 继服效差或无效, 或者是稍愈。贾老一般原方去麻黄加杏仁, 有热则加石膏, 出现偶有效差继服原方无效者, 自拟一方:龙骨30 g、牡蛎30 g、白芍15 g、清半夏12 g、紫苏子12 g、牛蒡子9 g、蜜桑白皮15 g、前胡9 g、桔梗6 g、枳壳9 g, 有热酌情加用生石膏9 g-30 g, 名为加减从龙汤, 义在继从小青龙汤之后所调用的方子。此方临床主要用于两种情况:服小青龙汤愈, 后易于复发者, 继服从龙汤一或二剂可预防其复发;初服小青汤效果较好, 然病未痊愈, 继服效果较差者。{王维,孙吕斌,贾新华.贾新华副教授运用小青龙汤经验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248.} 【何庆勇主任医师运用小青龙汤的临证经验】临床上遇到小青龙汤主证“咳喘,咳痰,或流涕清稀,后背凉,或遇寒加重”,多可用之。第二,临床上小青龙汤能取胜的关键点是,必须使用细辛、生麻黄。并且遵循相对剂量原则和重视煎煮法,细辛可使用6~12 g,先煎30 min以上,全程打开锅盖、门窗及换气扇,生麻黄6~15 g,先煎30 min以上,去掉上层白沫,再纳余药。第三,临床加减用量遵循古籍原文思想,比如兼有口渴者,常于小青龙汤方中去半夏,加天花粉10~15 g。第四,临床遇复杂证候者,常进行经方叠用,比如见到咳吐块状稠痰,舌淡,苔白,脉滑,则可以合用桔梗汤。{吴海芳,张辉,李淳.何庆勇主任医师运用小青龙汤的临证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8):150-151+155.}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小青龙汤。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