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的二号人物、行政院长汪精卫穿着笔挺的西装,参加在南京召开第四届六中全会,会议结束和大家一起拍照,这时候,老蒋因为临时有事,没有及时赶到,就在拍照结束的时候,人群中突然传出几声枪响,汪精卫中弹倒地。
汪精卫遇刺的消息传出,举世震惊,蒋介石也很意外,究竟是谁干的?我没有下命令啊!还没等老蒋反应过来,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跑到老蒋面前撒泼:你要想杀他,直接杀就是,用不着这么偷偷摸摸的。
老蒋和汪精卫素来不和,案发后受舆论的影响,非常被动,气得他把戴笠找来骂了一顿,限戴笠三天破案。
刺客孙凤鸣当场也被卫士击中数枪,于次日凌晨伤重而死,使案件更扑朔迷离。
其实在刺杀案发生之前,已经有迹象显示出不正常,当时汪精卫春风得意,和大家站好队等待照相师摁下快门,可是照相师迟迟不动。
汪精卫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老蒋还没到,他几次派人去请,老蒋还是没来,最后汪精卫火了,亲自去找老蒋,老蒋给的理由很简单:今天来的人太多,太杂,建议汪精卫也要不要参加!汪精卫管不了那么多,既然老蒋不愿参加,他就是老大,于是回去站在中间,和一帮要员们拍照留念。
哪曾想,刚刚拍照完,对面的人群中就有人大喊“打倒卖国贼”,随即连续枪响,汪精卫就中枪倒下了。一枪中左臂,一枪中左颊,一枪打在背部肋骨上。
根据后来张学良的回忆,枪响的时候,拍照的要员们吓得四处奔逃,就他和张继两人没跑,还把凶手抓住了!张学良晚年接受媒体访问,谈起当年汪精卫遇刺的场景:“都吓跑了,连警察都跑了,什么警卫,那都跑了,就剩下我和张继两个人了,那凶手被我和张溥泉(张继)抓住了……”
在这里,不仅让人产生了疑问。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显示,刺客孙凤鸣在开枪之后,大家都逃了,张静江滚倒在地,孔祥熙一头钻到附近一辆汽车底下……张继迅速跑到刺客背后,将其拦腰抱住,张学良一脚踢落刺客的手枪,汪精卫的卫兵还击3枪,击中刺客的胸部。
凶手的手里是有枪的,只开了三枪,枪里应该还有子弹,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和张继二人,怎么有胆量不顾生命危险,联手抓住凶手呢?
当时刺客已经被张继从背后抱住,张学良踢落刺客的手枪,也就是说,张学良和张继二人,位置应该在刺客一前一后,此时侍卫们开枪打刺客,就不怕伤了张继和张学良。
虽然张继的身份不怎么样,但张学良可是手握重兵的大人物,是老蒋的把兄弟,一级上将,坐镇西北的西北剿总副司令,而且实际行使总司令职权。
是先开枪再抓人,还是先摁住人,后来才开枪?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件蹊跷的事情。
如今一些影视作品在拍摄这一段历史事件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就在凶手被抓之后,老蒋出现了,老蒋急匆匆地赶来,和一帮要员们一起,围着中枪的汪精卫,此时的汪精卫还躺在台阶上……
其实这种情景,按照当时的情况,应该不可能出现。
可奇葩的是,却出现了。
案发之后,老蒋在当日的日记中写了一段话:……余即下楼,见其(汪精卫——引者)已眠于地上,血流满面,彼犹以余两人之感情,能否恢复,能否谅解昔时误会为言。心滋悲戚,对泣无语。坐待其傍约一小时,医生始来,乃始敷药车往医院。而会仍未开,余乃入场催开会。会毕,往医院诊视,详察弹壳,乃为最旧之弹,必无伤于生命,此心始安。下午,连访数次,精神甚受刺激也。
老蒋有写日记的习惯,基本都是记录日常的大小事情,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汪精卫受伤,第一时间应该是抢救,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去医院,而且这个时候,生性多疑的老蒋,应该不会出现在汪精卫面前,因为谁都不知道人群中究竟还有没有刺客。案发之前,老蒋迟迟不愿露面,案发之后,老蒋来了,丝毫不顾及有没有危险,人群中到底还有没有刺客。
难道,他之前得到预警,有一个刺客会在拍照的时候开枪。
同样不合常理,经不起推敲!
老蒋下楼来到受伤的汪精卫面前,不但不安排及时送医,还一个劲地安慰汪精卫,前后长达一个小时,生怕汪精卫的血流得不够多吗?
老蒋究竟在做什么?仅仅是安慰汪精卫那么简单吗?
又或许是故意拖延时间,想让汪精卫流血而死?
一个生性多疑的人,突然产生了如此令人解释不清楚的行为,难怪陈璧君要上门找他闹。
在一些国府要员们看来,老蒋就是幕后黑手啊!除了老蒋,谁敢杀汪精卫?
可是他们也想不明白,老蒋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咋会光明正大地派人刺杀,干这样的蠢事?
不应该啊!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学良晚年回忆此事时提到的张继。
其他人听到枪声都跑了,就张继和张学良两人没跑。
是不是很蹊跷?
张继是河北沧县人,出生于1882年,年轻的时候东渡日本求学,认识了孙中山。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本部司法部判事及《民报》编辑人兼发行人。
辛亥革命后,张继回国任同盟会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两年后当选为参议院议长。
孙中山反袁期间,他追随孙中山左右,是孙中山的铁杆拥护者。
1917年,他随孙中山到广州,任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在后来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的政略时,他都是积极的支持者之一。
他为什么由一个支持“联俄联共”的人,走上了反共的立场呢?
原因在于他1922年11月,曾持孙中山亲笔信到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洽谈。
当场国民党军队的势力还很弱,中华大地到处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国民党要想统一中国,就必须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
遗憾的是,苏俄使者越飞拒绝了这一请求。
在张继看来,苏联人很不给面子,他这张热脸,直接贴到了人家的冷屁股上。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对苏联有了看法。
他认为,苏联是中国共产党的背后老大,不但不帮助人,还一个劲的唆使小弟挖墙脚。因此,在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之后,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谢持、邓泽如联名提出“弹劾共产党案”,并要求孙中山进行反共,遭到孙中山的严厉斥责。
孙中山逝世后,张继利用他的人脉和威望,开始积极反共。一看老蒋窃取了大权,便暗中投向老蒋。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汪精卫和西山会议派合流,他被视为反共“元老”, 在9月组成“特别委员会”时列名为委员。1928年10月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1931年12月任立法院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驻华北办事处主任。
他的政治立场是积极反共的,成了老蒋反共的铁杆拥护者。无奈老蒋指挥十几万兵力,在江西连连打败仗,红军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强大,他开始对老蒋不满了,又与汪精卫暗通款曲。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老蒋抓住机会,下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进剿,张扬二人自然进剿不利。
1935年前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混乱,汪精卫仗着自己资格老,拥护者多,所以与老蒋抗衡。但由于他的亲日立场,所以遭人诟病。在蒋汪二人内斗的过程中,还有几派人在看大戏,就像李宗仁、阎锡山他们。
李宗仁和阎锡山他们代表的是原先的军阀势力,虽然归属了国民党,但实际军权还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这一次开会,其实也是各派之间争权夺势的一场大内斗。
老蒋选择不公开照相,似乎有他的道理。
根据张学良的回忆,在杀手开枪之后,其他人都跑了,只有他和张继没跑。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张继只是一个文人,在那种情况下,居然不跑,只有一种解释:他知道凶手只有一个,并且认定凶手不会朝他开枪。
我们再来看看戴笠的手段,戴笠被老蒋一顿臭骂之后,立马展开调查,根据孙凤鸣的记者身份,查到了晨光通讯社,抓了刺客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还有该社的员工,甚至连与晨光社有联系的人都被抓,奇怪的是,晨光社社长胡云卿却不知去向。
特务们追查晨光通讯社申请备案的担保人,发现两名担保人是国民政府行政院实业部的职员,但他们对该通讯社的情况竟一无所知。
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院长是谁?
是汪精卫本人,另外两名代院长,分别是宋子文和孔祥熙。
就这样的强大背景,让特务们怎么查?
根本就是一潭浑水啊!
在刺客孙凤鸣被抓后,从他身上只搜出毫洋六角和用来自杀的鸦片烟泡一枚,说明他是一心求死的人。
宪兵司令谷正伦、警察厅长陈焯为了拿到口供,让医生每小时注射强心针十余次,虽然孙凤鸣最终伤重离世,但好歹说了几句话:……整个东北和华北,还是我们的吗……再不打,要亡国做亡国奴了!我是为刺蒋而来,汪精卫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不该死的已经死了,该抓的也抓了,抓不到的也没有办法。
老蒋每天去医院探望汪精卫,以示自己的无辜,汪精卫也很懂,所以公开发言:……凶手的目的,是刺蒋先生的。因为蒋先生有事还没有到,所以打着了我……
我们再来看看老蒋对此事的处理手段,除了严令特务们继续追查之外,把抓捕的余立奎、贺坡光、贺少茹和张维等人统通枪毙,算是给汪精卫一个交代。其实这几个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刺杀的计划,只是与晨光社有些关系而已。对张学良和张继这两个亲手抓住刺客的人,既不表彰也不张扬,直接冷处理。
张学良仍旧回西安,担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该干嘛干嘛。
但是张继就不一样了,就那么撂了起来。张继也是机灵人,在家中称病两三个月,后来才担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也就是一个整理档案的闲职,说白了,就是遭到老蒋的冷落。老蒋看在过去“拥蒋”和“反共”的面子上,没有找他的麻烦。
当然,站在老蒋的角度,也不愿牵扯出太多的人,这种事只要找几个替罪羊就行。毕竟在心里,汪精卫遇刺,他是很开心的,也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1939年,国共联合抗日之后,老蒋还让张继任中央慰劳团总团长,去了一趟延安。从延安回来之后,他发表了一些继续“反共”的调调,可惜老蒋终究不用他,一直到他1947年因病去世,都是一个整理档案的职位,没有实权。
他究竟知不知道有刺客暗杀老蒋,区区一个文人,为何敢于擒拿刺客,成了永远的历史之谜。
但是我们从张学良晚年的回忆录中,不难推测,其实那一天老蒋应该得到了某种信息,确定照相的时候会出乱子,刺客就是冲着他来的,所以坚持不来照相。等事件发生,刺客被抓之后,这才现身前来。
在整个刺汪案中,晨光社只是执行者,在执行者的背后,究竟有没有一双操控这一切的黑手呢?
所有的猜疑只能停留在猜疑阶段,根本没法查,老蒋也不敢追查,怕查出真相之后,自己下不了台。
因此,老蒋只能让特务追查刺客那边的线索,而自己则极力安抚那些与他不和的人,以免再生出事端。
在刺汪案的第二年,老蒋直接兼任了行政院长,他与老婆舅宋子文、连襟孔祥熙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戴笠这边的特务多少给力,查到了那个逃跑的晨光社社长胡云卿,其实就是王亚樵的徒弟,江湖人称“百变刺客”的华克之,于是全力追杀华克之和王亚樵。
华克之在上海与南京等地,与特务们周旋,多次仰仗他的“百变”技能成功脱险。而王亚樵则跑去了香港,兜兜转转一通之后,扭头去了广西梧州。广西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地盘,王亚樵没有从香港出逃东南亚或者英美等国,却去了广西,他究竟要干什么?
要知道,在1933年的时候,王亚樵曾经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发动的“福建事变”,失败后到香港,那帮人都在香港但寓公呢。
王亚樵潜逃香港之后,肯定与这些人见过面,或许他得到某个人的指点,前往广西找李宗仁,因为李宗仁作为桂系的老大,也与老蒋不对付。
戴笠的手下很卖力,通过余立奎的女人余婉君,锁定了王亚樵在广西梧州的住处,成功将其暗杀。
一代爱国志士,铁血豪情的豪杰,就此殒命。
王亚樵究竟有没有与李宗仁见面,成了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