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柳树是常见的意象之一。因为“柳”与“留”谐音,,而且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所以古人常将柳树与离别联系在一起。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柳树吟诗作画,留下许多经典的诗篇。
【1】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只是浅浅的黄,还没有变成深青色。
并不是柳条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诗人漫步湖边,柳条下垂,柳枝拂动,柳条和水中的柳影交相呼应,水上水下连成一片,呈现出一幅初春时节优美而富有动感的图画,这是一首活泼新颖,韵味清新,别开生面的诗歌。
【2】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首新颖别致,构思独具匠心的诗歌,既晓畅,又华美。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好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这巧夺天工的细细柳叶儿是谁裁剪出来的呢?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的。
【3】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唐·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随风轻轻摆动的枝条,细长柔软,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诗中首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狂风吹折了枝条,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不得志。
【4】
《折杨柳》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沿着河岸行走,杨柳低垂着酒曲般细嫩的柳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停下马来,请送行的人帮忙折一枝杨柳。
此情此景,只有春风懂得珍惜,仍然殷勤地吹拂着手中的柳条。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代,行者以柳自喻,将送行者比作春风,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新颖别致,韵味悠长。
【5】
《洞仙歌·咏柳》
宋·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江南的年底,早梅逐渐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于垂柳。它的枝干如小蛮腰般纤细柔美,骨格体态清雅俊秀。
永丰坊终日无人,谁能看到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暮春时节,绿叶成荫,柳絮飘零,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也许只有春天里的和风,才能够吹开她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6】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绽出的细叶嫩芽,远望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柳树生长在永丰坊西角荒凉的院落里,整日无人,这美好的柳枝有谁来光顾呢?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融合在一起,生动传神,明白晓畅。
【7】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柳絮在东风的协助下,狂飘乱舞,好像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却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诗中将柳树人格化,用柳树比作得势便猖狂的势利小人,状物与哲理交融,意味深长。
【8】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春雨绵绵,烟雾飘渺,江桥畔,柳色如烟,山路上的绿柳掩映着桃花和李花。
柳树好像能体会到离人思乡的情感,千万条柳丝、无数的柳絮去招引的春天。
诗歌描写清新自然,用语复沓回环,书奏舒缓,与离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十分吻合,透出一丝丝的愁绪。
【9】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诗人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追忆、刻画春日之柳,写春柳的繁华、热闹;后描写秋日之柳在夕阳下肃杀、凄凉的情景。
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写人,用秋柳今昔枯荣变化,叹自身的经历,言少意丰,含蓄委婉。
【10】
《勤政楼西老柳》
唐·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开元年间栽种的一棵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勤政楼西的老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种,至唐穆宗长庆年间已在百龄上下,白居易已五十一岁。
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抒发出他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意境苍茫,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