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繁华都市的街头,看着身边行色匆匆的人群,刷着社交媒体上各种晒收入的帖子,你是否也常常产生一种疑惑:为什么感觉身边到处都是拿着高薪的人?仿佛月薪不过万,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那些刚毕业没几年就年薪百万的故事,那些年纪轻轻就实现财务自由的传说,似乎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可这真的是现实的全貌吗?还是说,我们陷入了一种认知的陷阱?其实,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 幸存者偏差。
01
—
高薪 “假象”: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各种高薪信息轰炸。打开朋友圈,有人在晒年终奖,数额高得令人咋舌;刷短视频,博主们分享着自己年纪轻轻就实现财务自由的故事;打开求职网站,一些热门岗位的薪资待遇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这些信息不断地强化着我们对高薪的认知,仿佛高薪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配。
除了网络上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高薪的 “证据”。我们看到金融街的精英们穿着光鲜亮丽,拿着名牌包包,出入高档写字楼;我们听说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们,随便跳槽就能拿到翻倍的薪资;我们还知道一些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从业者的收入更是高得离谱。这些现象让我们不禁产生一种错觉:高薪的人无处不在,似乎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跻身其中。
但这些真的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吗?其实,我们所看到的高薪群体,只是庞大社会群体中的一小部分。那些在网络上晒高薪的人,往往是出于炫耀或者自我展示的目的,他们的声音被放大了,而更多普通收入者的声音却被淹没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在作祟,我们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高薪的 “幸存者”,而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02
—
被平均的 “真相”:中国真实平均月薪大揭秘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的收入水平,我们不妨来看一些权威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20698 元,折合每月 10058 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68340 元,折合每月 5695 元 。
从行业来看,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的平均工资稳居前三。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最高,达到 231564 元,折合每月 19297 元;金融业平均工资为 197401 元,折合每月 16450 元 。
然而,这些平均工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个人的实际收入情况。事实上,工资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资是低于平均工资的。而且,平均工资还受到地区、行业、企业规模、工作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地区方面,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2023 年,上海和北京的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超过 21 万元,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平均工资则在 10 万元以下。在行业方面,新兴行业和高附加值行业的工资水平往往较高,而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则相对较低。
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通常高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工作经验方面,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往往比新手能获得更高的工资。

03
—
幸存者偏差如何 “制造” 高薪假象
1、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
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超乎想象。一条关于高薪的帖子,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被转发数万次,获得数百万的浏览量。那些高收入者分享自己的奢华生活、高额收入时,往往能吸引大量的关注和点赞,满足了人们对于财富的好奇和向往。
而低收入者则很少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困境,即便分享了,也很难获得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这就导致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大多是高薪人群的生活,从而产生了高薪遍地的错觉。
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机制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信息偏差。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推送相关的内容。如果你经常浏览关于高薪职业、成功人士的内容,算法就会认为你对这些信息感兴趣,从而不断地向你推送类似的内容。这样一来,你接触到的高薪信息就会越来越多,而其他信息则被逐渐过滤掉,进一步强化了高薪遍地的认知。
2、行业差异与选择偏差
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金融、互联网、科技等行业,由于其高附加值、高创新性和高市场需求,从业者的收入往往较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收入水平则相对较低。
我们在选择职业和关注行业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多数人都希望进入高薪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不仅能提供更高的收入,还能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因此,我们会更加关注这些行业的动态和信息,而对其他行业的情况了解较少。这种选择偏差使得我们更容易看到高薪行业的繁荣,而忽视了其他行业的存在,从而对整体的收入水平产生误判。
此外,一些新兴行业和热门领域,由于受到媒体和资本的追捧,其从业者的收入往往被过度曝光和夸大。比如,前几年的区块链行业,很多人声称自己在这个领域轻松实现了财富自由,年薪百万甚至千万。
这些信息吸引了大量的人关注和涌入,但实际上,真正在这个行业获得高收入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从业者的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04
—
走出高薪误区,理性看待收入
认识到幸存者偏差对我们认知的影响后,我们该如何走出高薪误区,理性看待收入呢?
核心是心态调整:拒绝盲目焦虑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都有其独特性。不要因为看到身边的高薪现象而盲目焦虑,也不要过分羡慕他人的收入。正如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在意与他人的比较。
焦虑往往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身的不自信。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拿着高薪,享受着优渥的生活时,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从而陷入焦虑的情绪中。
但这种焦虑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现状,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05
—
行动建议:合理规划职业
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职业是实现收入增长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会更有动力和热情,也更容易取得成绩。能力则是我们在职场上立足的根本,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估、职业测评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同时,还要关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选择有前景的职业。比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薪资水平也较高。如果我们对这些领域感兴趣,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就可以考虑进入这些行业。
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是增加收入潜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换代,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在线课程、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还可以培养一些通用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这些技能在任何行业都很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在职场上更好地发展。
除了提升技能,我们还可以通过拓展人脉、寻找新的机会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人脉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机会。比如,参加行业研讨会、社交活动等,结识更多的同行和业内人士,说不定就能从中发现新的职业机会或合作项目。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幸存者偏差的存在,理性看待收入。不要被高薪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