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相出招后,5国仍在观望,首个挺华的邻国来了

战嚎 2025-02-10 09:07:09

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关系便如同进入了“寒冬模式”。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再度挥舞关税大棒,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新一轮中美贸易战的正式打响,也让全球政经格局再起波澜。

特朗普执意加征关税,试图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削弱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然而,现实往往不像政客们想象的那般简单。过去的贸易战已经证明,加税不仅未能促使供应链回流,反而加重了美国本土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

从2018年至2020年的中美贸易战经历来看,美国的关税成本最终还是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根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数据,上一轮关税政策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数百亿美元,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剧。这一次,特朗普的“故技重施”,只会重蹈覆辙,让美国企业和民众再度承受痛苦。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挑衅,中国并未示弱,而是快速作出反制措施,宣布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大排量汽车等产品加征相应关税。中美在经贸领域的较量迅速升级,双方交锋进入新一轮“硬碰硬”模式。

实际上,美国对于中国的经济遏制由来已久。无论是芯片禁令,还是试图构建所谓“去风险化”的产业链,美国一再试图削弱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地位。然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凭借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特朗普政府一厢情愿的遏制政策,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向“去美国化”发展。

面对中美博弈,俄罗斯、伊朗、印度、日本、韩国等五国选择了观望态度,各有各的考量。俄罗斯当前的重心仍然在俄乌冲突上,不可能为了配合美国而牺牲与中国的深厚合作。伊朗则面临特朗普政府的极端施压,无暇顾及中美贸易战。

印度继续奉行“左右逢源”的策略,不愿过早选边站队。日本的石破茂政府态度谨慎,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同时也不愿过度依赖美国。韩国则因尹锡悦政府的外交困境而无暇分心,对中美冲突选择低调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连盟友也无法幸免。对于特朗普来说,“美国优先”意味着任何对美国贸易顺差过大的国家,都可能成为他挥舞关税大棒的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采取“战略模糊”态度,避免过早卷入中美纷争。

在各国普遍谨慎观望的情况下,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明确站队中国的国家。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公开表示,不会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吓倒,而是将积极加强与中国等国的贸易合作。

这一表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马来西亚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冷静,拒绝被美国利用成为对抗中国的棋子。去年中菲南海争端期间,菲律宾试图挑拨中马关系,甚至泄露了一封中国发给马来西亚官方的信件,企图制造矛盾。然而,马来西亚政府并未上当,反而迅速澄清立场,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影响中马关系。

特朗普政府试图拉拢盟友共同围堵中国,然而现实却是,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让盟友望而却步,而中国凭借合作共赢的态度,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倡导合作共赢,顺应时代潮流,最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而美国如果继续挥舞关税大棒,以邻为壑,最终只会把自己推向更加孤立的境地。

0 阅读:42

战嚎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